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2021-12-29何云惠
何云惠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中学 518005)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更喜爱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但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1]。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全面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充分理解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拥有更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
(一)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语文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的个人理解只停留在认识上,很多时候学生无法系统掌握语文的知识性内容。在阅读过程中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深层次理解相关语文知识,发散学生的个人思维。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性。此外,在语文课堂上,各种相关的语文知识贯穿其中,对整本书进行赏析,有利于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在一段时间中对语文作品进行长期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语言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二)掌握语文阅读方法
在整本书教学中,学生需要阅读很多内容,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利用课堂下的时间进行阅读,这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有很高的要求性。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规定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阅读完书籍,可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性知识,保证学生灵活应用语文阅读方法。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正确的语文阅读态度。与单篇语文阅读相比较,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树立语文阅读的信心。其次,利用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性,充分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阅读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2]。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进行整本书语文阅读指导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文本分析,从各个维度分析语文的文本内容,做好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语文阅读书目,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让学生理解相关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通过整本书阅读,能够充分完善学生的个人认知结构,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在教学时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多数时候都会被一些网络文学吸引住目光,很多时候不注意阅读一些有质量的文学内容。但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制定相应的语文阅读书目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内容。教师应重视制定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方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推荐《城南旧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书籍。开展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重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化的语文阅读计划,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的下册教学中,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语文阅读时,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比如老舍的《茶馆》《四世同堂》,鲁迅的《彷徨》《呐喊》,朱自清的散文集等。通过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语文阅读书目,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客观的个人认知。
(二)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比如,在班级中,教师可以设立班级角,采取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书香课堂的氛围。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和阅读书籍有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拥有更多的阅读体验。在读书会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谈一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概括能力。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语文这门学科,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
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关于作者史铁生的作品,比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让学生对作者史铁生有着更深的认识,学习史铁生身上良好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和作者完成对话,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共鸣。
(三)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为了充分落实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法,教师应重视根据语文阅读的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时,带着语文问题进行语文教学阅读。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保证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在语文阅读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问题,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深层次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感受。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达到其自身思维的有效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例如,学习《邓稼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邓稼先传》,利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邓稼先,感受邓稼先身上强烈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的儿子?通过结合《邓稼先传》,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性。
(四)加入相应的语文讨论活动,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效性
开展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时,学生有着很大的学习量。在语文的阅读中,学生如果无法得到教师的指导,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个人思考,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了充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入沟通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拥有相应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4]。
例如,学习七年级课本中的《观沧海》《孙权劝学》等教学内容时,这些课文的内容都和三国中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曹操、诸葛亮、孙权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趣事。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将相关的语文教学知识进行串联,引导学生拥有语文学习的乐趣性,激发出学生对阅读《三国演义》的基本兴趣,让学生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学生后续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读写结合,拓展整本书的阅读世界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不仅需要用心去读,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下来。初中生需要对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和发掘,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记忆性,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学生在语文的整本书阅读中,需要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领悟文本中的人文形象和故事发展,深入思考文本的主旨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真正走入到文本中,和作者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启发[5]。
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校园的冬天》。通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应用自己学习过的各种修辞手法,让学生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整本书阅读方式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整本书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