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实践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开展
2021-12-29吕鹃
吕 鹃
(江苏省无锡市硕放中学 江苏无锡 214000)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打破课堂对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理解,实现学生思想的进步与人格的完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借助实践活动的特殊教学模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提升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既能让学生收获知识、增长了技能,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更强大、更高效。
一、基于综合实践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开展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教育的本质是开化智慧,传授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因此,局限在课堂中的教学已经违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初衷,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体现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价值,也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
(二)增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
我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课本中包含的知识非常有限,如果学生认为仅仅学习课本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那可大错特错了。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和作出的选择都不一样,而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从中总结足够的经验,获得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增强实践学习能力。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是新课改教学政策做出的号召。所谓综合素养,既包括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还涵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公共道德意识、完善的情感认知体系等,所有学生在成长、学习与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素养。实践活动的开展打破了学生固定的学习模式,感到新鲜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未知的挑战,充满不确定性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能力,而这恰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最佳渠道。
二、基于综合实践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注意内容
(一)根据教学进展设定活动主题
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那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要与课堂的教学进展息息相关。比如,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缺少社会公德心和同理心的情况进行了教学指导,那么实践活动的主题也要与之相关,活动内容可以是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学习、慰问,实践活动与教学进展协调一致,才能充分体现出实践活动开展的作用。
(二)循序渐进提升实践活动难度
对很多学生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活动既新鲜又陌生,学生适应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开展和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应当循序渐进,刚开始时设计的活动难度较为简单,学生容易参与进去,通过完成任务积累学生对实践活动学习的自信心。随着活动难度的上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小组,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注重总结保证实践活动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经常会出现“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的情况。为了避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活动总结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所感、所思、所想完整地保存下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
三、基于综合实践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开展路径
(一)从生活环境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就是我们平时所生活的社会,结合教师的教学进展在社会中寻找合适的实践场所开展活动,充分体现出实践活动的作用,这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活动的首要目标。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适应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
例如,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主题为“寻找身边的法律”,即请学生通过对自己平时生活环境的观察,找出“生活需要法律”的依据,以及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法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请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受法律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较于教师用几个真实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二)从社会时政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本是根据当时发生的社会问题与政治新闻来撰写的,但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在进步、在发展,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社会问题发生,这时候课本中一成不变的内容就不再完全符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比如曾经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过了这么多年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不算问题的问题,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当下的社会时政问题入手[3]。
例如,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从新一代年轻人网络生活乱象的问题入手,列举了诸如中学生在网上做“喷子”、造谣传谣、传播淫秽信息的案例,同时安排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了“假如我在你面前”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将一些网络上缺乏道德的行为搬到了现实生活中。比如现在很多学生有“反正在网上没人认识我也摸不着我”这样错误的念头,将网络上的陌生人作为发泄情绪的工具,不管人家做了什么事情都要“鸡蛋里挑骨头”,更有甚者将枪口对准公众人物,认为对公众人物进行“评价”是无罪的,捏造谣言传播不实信息,最终收到了受害者起诉的法院传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自己在网络上可以随意说的话,竟然面对现实中的人难以开口。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受到道德意识的约束,在网络世界中却那么肆无忌惮呢?
(三)从校园风气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校园是学生长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很多人认为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格外重视,对于校园风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开化学生智慧、启蒙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面对校园中逐渐形成的不正之风,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4]。
例如,学习“尊重他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结合最近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法院进行实践学习,在审理校园霸凌案件的法庭中旁听,用法律的威严来威慑学生,目睹校园霸凌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的实践活动远比教师的教导和严厉的惩罚要更有效。法庭宣判的结果将成为时刻约束学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警醒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都要尊重他人,纠正校园“恃强凌弱”的不正之风。
(四)从培养素质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培养高素质学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之一,拥有高素质却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有所成就的必然条件。充分提升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也可以体现出国家对提升公民素质所下的决心。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要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发展与成长,使其将来能够成为真正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亲人的栋梁之材。
例如,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中不同人物的岗位,请学生充分体会在不同的角色中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有多么重要。比如,从母亲的角色入手,感受自己的妈妈是如何承担作为母亲的责任;从教师的角色入手,感受自己的老师为了承担教师的责任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从环卫工人的角色入手,感受在工作岗位中逃避责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等。体会人生百种角色,学会承担责任。
(五)从长久发展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除了眼下要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学生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对于这段漫长的道路,很多学生却有些找不准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教导学生承担自己所做选择的后果,还应当教会学生“选择大于努力”这个道理。因此,从保障学生长久发展这个方向入手开展实践活动,对保障学生的未来成长有很大的作用[5]。
例如,学习“绽放生命之花”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生而为人就应当立一番大事业,而有的学生将来想要从事普通的行业和普通的工作,却又担心这样“没出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生道路上生命的别样精彩,教师选择“角色体验”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以此来告诫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要“好高骛远”,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兴趣爱好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下都不要“自怨自艾”,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精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综合实践背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既是响应新课改教学号召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最佳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技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理论知识的场所,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重新感悟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爱国情怀和公共道德意识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