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的产生为例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灯泡探究实验

张 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江苏苏州 215228)

一、微课概述

本次微课程主要有四部分内容组成:课程资源分析单、课程设计单、课程学习单、研究性成果。此次微课教学目标明确,以电的产生为主题,重点讲解和分析重难点,并在课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边做边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微课有很多的教学优势,如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明确等,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本课程共有6个主题,主要通过小课(15分钟)、短课(30分钟)、常态课(40分钟)几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中每个主题都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

(一)课程资源分析单

作为一所科技类小学,我校有良好的阵地资源。校内设有能量展馆,其中便有电的相关展区。电部分是对运动发电原理及电动机原理进行介绍、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单身体验运动发电,也可以通过触发电动机按钮体验电动机运转。此外,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或者商场等地方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且观察生活中的用电器及其原理。

我们还有丰富的阅读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和工具资源。资源充足、设备齐全,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基础设施支撑。根据设施安排、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

(二)课程设计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设定相应的射程目标及课程框架。将课程根据教材拆分成多个课时,结合学习目标设计微课程[2]。同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如果班级学习能力较强,我们更应注重扩展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设置难度较高的课题内容。若是班级学生水平较低,则因降低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探究。

(三)课程学习单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按课时设计学习单。在明确内容的基础上,对探究要点、学习准备、学习记录及自我评价四个方面按照图文结合、思维导图等方式明确教学的每个步骤、环节。更是结合PPT、实验器材、相关视频等教学资源设施进行交流分享、实践操作,从而突出本课重点,做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小结思考、自我评价。学生根据学习单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这便完成了该堂课的主要环节,体现了学习单的价值。

(四)研究性成果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此次微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学到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操作、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对课程进行成果展示。最后,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感悟小结,展示整个教学过程。其间,我们需要对实验过程和分享过程进行实地拍摄,固定好手机位置,调整好角度及距离,便能有较好的录制结果。整理好学生的学习单及感悟单,进行装订,有利于后期评价分析。

二、成果型展示

实践是强化学生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践中,及时组织成果展示,检验实践成果和进度是必不可少的。成果展示往往是评价学生此次教学活动中学习情况和收获的重要标准。

(一)课例分析

电的产生对于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各式各样的电器,也深知电的重要性。为了深入了解电的产生,我们从了解电的发展与应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点亮小灯泡、导体与绝缘体、做个小开关、走进热电厂六个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此,我们对点亮小灯泡进行课例分析。

我们时常能看到手电筒、日光灯、路灯等发光,那么它们究竟是怎么发光的呢?给你小灯泡、干电池、导线,你是否能将灯泡点亮。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学生需进行课前准备,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在明确探究要点的基础上,展开本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请学生思考:小灯泡的组成部分分别有哪些?如何才能点亮小灯泡?家用电器主要有哪些功能?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先请学生思考设计方案,再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善方案。结合学习单,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活动中,尽可能设计多种连接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同时,提点学生在点亮的过程中,避免短路现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灯泡亮的一瞬间,会有无比的好奇心;同时,灯泡不亮,也会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希望一探究竟。课程中融入实验,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我们得出想要点亮小灯泡,必须让导线一头与负极(正极)接触,另一头与小灯泡相连接,并且小灯泡与正(负)极接触。切忌:不能直接将导线与电池正负极相连,容易发生短路。

(二)有效性分析

通过实验法、讨论法、自主探究等开展微课程,并对微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收获、总结进行记录。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难度、组织方式等进行调整,能提高适用性。课程设计时也应考虑不同班级间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过分复杂的教学方案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具有可行性[3]。最后,学习单的设计既是学前准备、学习过程及小结评价的记录,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一系列的学习有利于对微课程进行评价及后续改进。

(三)学生感悟性总结

通过此次微课程,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了更高的兴趣,更愿意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有不少收获、更是感悟良多。从电的理论知识到体现静电,从简单电路到区分绝缘体与导体,做小开关。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在设计中探索,在实验中学习,在观察中积累。对于点亮小灯泡,控制灯泡亮灭,我们充满好奇、充满欣喜,在兴趣中汲取知识。

三、教学反思

(一)由现象到本质

常见的静电现象、手电筒、开关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其本质及原理我们却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等进行深入探究。比如,我们时常能听到冬天脱毛衣时有啪啪的声音,这便是常见的静电现象。但是对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却并不知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动手体验,知道摩擦能使电荷转移,从而使物体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并用塑料膜、布条等其他事物进行验证,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逐层深入,一步步探究。一些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用由现象到本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特殊性进行了解,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再根据存在的特殊性找出普遍性的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制定课程原则

在课程开展前,要普及课程相关内容,使学生有一定的课前准备。通过亲身体验材料的收集、预知课堂所需的知识储备,提前融入课堂内容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为学生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会对课堂内容充满好奇,同时,想要深入了解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为课堂顺利开展做好铺垫,确保效果良好。课中,注重课堂秩序,特别是实验时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实验时注意安全等。教师注意引导,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探究、发散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需求。课下,进行进一步实践体验,并进行小结评价。对课堂知识进行点到面的拓展。做到实验优先,有条件做实验的情况下,必须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性思维。安全为上,实验中难免有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如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断开电源。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实验要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逐步加深难度、复杂度,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还要在课后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回想复习,回忆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以后的实验中加以改正;回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回想中做到对这些知识的全面巩固。总而言之,上述的这些原则,是我们上好微课程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也需要我们在每次课程活动中加以强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电的产生的微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合理地进行实验设计,学习单记录,通过师生的共同互动、探讨,有效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真正地学会做中学。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知识储备,在学习中促进思维模式、实验探究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灯泡探究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灯泡创意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亮小灯泡
手工课堂之小灯泡饰品制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