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政企校协同开展文化、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
2021-12-29汪磊钟胜
汪 磊 钟 胜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中提出,纲要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1]。本文着重围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探讨政、企、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文化育人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这里主要针对的是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形成的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组织行为文化和思想精神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总和。高职院校承担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文化育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以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竞争力。
(一)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这个办学方向,文化育人就是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四史”的学习教育,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手段,营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氛围,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坚守好文化育人阵地
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中提出“活动阵地好、校园文化好”。高职院校要坚守好各类文化育人阵地,既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校报校刊、校园文化墙、校史陈列室等传统媒介载体,更要利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
沙洲职业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它的创立被载入党史,也充分体现了张家港市“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增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城市精神,学校通过校史馆向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传递张家港精神和“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讲述杰出校友的励志故事。校园里的“梦想”广场、“树人”广场、孔子塑像、文化长廊,处处营造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网站、微信公众号、辅导员个人自媒体等媒体及时在学生中传播校园新闻,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院宣传部门积极与市电台、融媒体合作,讲好“沙工”故事,传播“沙工”好声音,弘扬正能量。
(三)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教育行业的实质是服务业,学生是服务对象。高校除了提供毕业证书、考试证书、知识和技能等核心产品,以及教材、教法、教具、校园环境等有形产品外,还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附加产品,包括学生信念和价值观、特长和追求、态度和情商、创新和传承。这些无形的附加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资源向学生输出这些附加产品。
学院每年三月到六月份会举办内涵丰富的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四届,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板块。
一是文化素养提升。开展校园“十佳标兵”评选、读书征文与演讲比赛、多彩校园摄影微视频大赛、播音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学生社团风采展示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演。与市文化宣传部门合作承办系列活动,如我们的节日——清明、端午、重阳等。引入当地特色文化进校园,如本地具有6000年历史的河阳山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地区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吸收感兴趣的学生主动拜师学习,传承该项非遗文化。
二是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大赛。聘请企业HR担任职业大赛评委,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聘请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和创业孵化机构专家担任委员,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审,指导帮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乐乎众创空间”被评定为苏州市众创空间,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创业项目及时进行孵化服务。
三是专业技能竞赛。各系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技能竞赛的项目,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及考证要求,与行业、企业、协会共商技能比赛内容项目。不少项目都由企业全程参与,提供比赛方案、指导及赞助,优秀的学生能优先获得企业的录用。
(四)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企业文化进校园
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提升校企文化育人水平,既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学校办学品牌、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动,让企业文化提前介入学校教育,让学生在校园里了解企业,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紧密融合,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今后能更顺利地融入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院通过与江苏沙钢集团、国泰集团、中国华芳集团、江苏德丰建设集团等十多家重点企业合作,连续多年开设企业订单班,受到企业、学生的好评。企业不单是提供各类奖助学金,而是要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有重点对接的系部和专业,与系部在校园内共建实训室、工作室、实训工厂甚至产业园,学生带着准职业人的身份进入这些场所实训、工作,从周围环境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也有助于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学院定期举办论坛,邀请企业家、劳动模范进校园作讲座交流,开展企业文化巡展,让学生多方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二、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2]。所谓实践育人,是指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3]。学院团委在团中央、团市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政府、社区、企业资源,结合“在实践中深化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实践育人理念,深入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三大实践育人体系,形成了成效显著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以暑期社会实践为重点,培养大学生担当时代责任
学院团委每年组织策划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系团总支成立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确保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设计开展活动,将统一组织实施与立足实际开展相结合,增强活动实效性,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学院“校政结合,校企合作”的地方办学优势,结合“大学生社区挂职、政企实习、专题调研”的社会、政府、学院三联动,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显著。学院“青春志愿行——沙工学子到沿河”荣获2019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所撰写的调研报告荣获2019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调研报告。
(二)以第二课堂实践为主线,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第二课堂是校内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学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深化市共青团改革的龙头项目,具有客观跟踪记录、科学评价评估、促进学生成长、服务育人大局、强化组织建设、促进学生就业的一套工作体系和制度,是顺应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深度及融入人才培养大局,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提升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学院成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工作办公室,挂靠院团委。院团委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的统筹规划、指导、考评和平台管理培训等工作,出台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意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奠定了制度保障。
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围绕加强思想引领、发展能力素质、建立评价标准、强化社会认同进行构建,注重与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按实施内容分为七个课程模块:思想成长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体艺术、团学(社会)工作与领导能力、专业技能。课程项目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课程内容,16个学时,共计1个学分,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牵引性重大举措,发挥了第二课堂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以社区共建志愿服务为特色,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精神
学院依托与地方政府的“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开设电脑维修、家教服务等便民服务站、“优秀学生干部赴南城第三区域社区挂职锻炼工作”。在社区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各系部与街道对接,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选聘学生干部担任社区助理,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锻炼成才,而且给学生增加了潜在就业机会,实现了挂职双方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学生干部社区挂职锻炼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育人作用,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了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主抓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