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心理学视角下卧底警察心理危机及干预措施

2021-12-29蒋慧子

关键词:卧底危机犯罪

蒋慧子,康 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领域不断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新型犯罪形式如走私、贩毒、洗钱、制造军火、假币犯罪等不断涌现,犯罪手段也呈现出复杂、隐蔽、有组织等特点,传统侦查手段在打击新型犯罪的过程中渐渐显示出弊端。为了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利益不受侵害,我国在《刑诉法》中明确规定,在法律权限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手段,卧底侦查作为行动技术侦查的一种应运而生。卧底侦查指经过精心挑选的国家侦查人员,通过变造身份、伪装成特殊人员潜伏于犯罪组织内部,依法收集犯罪证据、掌握犯罪情报,最终配合司法机关成功捣毁犯罪组织的侦查手段。大多数有组织犯罪如毒品犯罪、走私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等组织严密、手段隐秘且无具体被害人,司法机关在查明犯罪事实、收集犯罪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利用卧底侦查手段来打击有组织犯罪。卧底侦查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手段,在侦查过程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社会通常只看到卧底侦查斗智斗勇、惊险刺激的一面,却忽略了卧底侦查人员——卧底警察在获取情报、收集犯罪证据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身心压力。在强敌环伺、孤立无助的危险环境下,卧底警察需要伪装真实身份、扮演各种“角色”来应对各种危险人物,一不小心就可能暴露身份,招来杀身之祸。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从事卧底侦查工作的警察承受的压力远大于其他警察,其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升级为心理危机。前些年轰动一时的卧底警察宋名扬(化名)打入贩毒团伙内部后,为取得毒贩信任不得不吸毒并染上毒瘾。虽然他由此获取了很多重要情报,帮助公安机关成功剿灭了贩毒组织并被公安部荣记三等功,但是他完成任务后却无力戒毒。身心遭受严重创伤的宋名扬因无法胜任工作被迫提前退休,后来甚至因贩毒受到了刑罚惩处。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需要对这些为维护社会秩序做出重大牺牲的卧底警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危机,使他们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后续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卧底警察心理危机概述

(一)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1954)提出,他认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对困境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参见魏月霞:“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107-110页。。当心理危机出现时,个体无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比如合理地宣泄、向他人倾诉等)解决问题、应对困难,进而使得事情向更为糟糕的方向发展。

最早对心理危机进行分类的是学者布拉默(2)参见董丽娟:“边防武警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探析”,载《西南军医》,2010年第2期,第340-342页。,其分类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根据他的观点,心理危机主要分为三种,包括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指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在某些诱因(如升学、就业、结婚、生子等)的促使下所产生的异常的心理变化、反应;境遇性危机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境下,尤其是在人无法预测和控制以及突发偶然的情境下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异常变化,例如交通事故、地震、火灾等;存在性危机是指人在面临重要时刻时,由于无法正确处理人生的根本问题而导致的异常心理反应(3)参见沈叶萍:“初中生青春期发展性心理危机现状分析及预防研究”,载《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14年。。

(二)卧底警察心理危机

卧底侦查作为一种刑事侦查手段,在秘密侦查有组织犯罪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卧底侦查的主体——卧底警察,其在卧底侦查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卧底警察主要是指那些经过精心、特别的挑选之后隐藏其真实身份,潜伏于所要调查的犯罪集团组织内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收集犯罪情报及犯罪证据的特殊警种(4)参见叶剑波:“论卧底警察的心理压力及调试”,载《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60-63页。。

卧底警察时刻处在险恶的环境中,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这种心理压力得不到合适的释放,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

卧底警察作为特殊的警察群体,很多时候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只能将委屈、不满压抑在心里,无法找到合适的人倾诉;即便有倾诉对象,也无法真正地做到相信他人,因为一不小心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甚至祸及家人。由于卧底警察通常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压力,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压力就会发展成为心理危机。严重的心理危机会导致卧底警察沾染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毒),有些警察甚至会产生是非观念的混乱、价值观念的变化,从而可能发生变节,影响卧底任务的完成。

据此,卧底警察心理危机就是指在卧底侦查过程中,卧底警察在面临各种危险情景、与形形色色犯罪分子进行对抗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由于卧底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卧底警察要承受与其他警察不同的心理及身体压力。当卧底警察遇到会危及自身原本状态的情境时,心理上就会表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内心的紧张情绪不断积累,进而会出现思维、行为的紊乱,最终导致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卧底警察的心理危机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观念冲突等。

卧底警察在卧底期间,不单要完成上级委派的任务,成功将犯罪组织一网打尽,更重要的是在卧底期间要谨慎地与犯罪组织成员接触、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防止被其怀疑,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掌握重要的犯罪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卧底警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性,谨言慎行,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卧底警察长时间生活在这种高压力、高危险的环境下,就会引发焦虑情绪。此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与他人进行情感联系,并建立某种亲密关系。由于卧底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卧底警察的身份需要严格保密,不能与家人进行联系。长期卧底犯罪组织,卧底警察会极度渴望家人的支持与帮助,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能满足归属与爱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其抑郁情绪,情况严重时则会导致抑郁焦虑的心理危机。由于卧底警察需要长期潜伏在犯罪组织内部,往往会遇到各种危险情境,例如,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可能需要参与实施某些犯罪行为;为了赢得犯罪组织的信任,参与其行动导致自己受伤;在卧底期间甚至会看到各种被犯罪组织成员残忍杀害的被害人,等等。在这种种复杂、危险又恐怖的情况之下,卧底警察可能会在执行任务之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也是卧底警察比较常见的心理危机。除了上述两种心理危机之外,卧底警察还可能会引发认知观念冲突的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主要是在卧底期间,他们可能会在有组织犯罪团伙内遇到与其肝胆相照的“兄弟”,可能遇见本质并不坏、有被策反可能的犯罪人,由此卧底警察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有些卧底警察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之下甚至可能发生嬗变,从一名正义的警察转变为为了金钱、女性而放弃职责、出卖灵魂,最后走上犯罪之路的犯罪分子。

二、卧底警察心理危机成因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对警察心理危机存在原因的分析更多是从工作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而本文拟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对卧底警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卧底警察心理危机产生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其工作的危险性、特殊性、任务的艰巨性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

1.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

为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公安机关需要收集犯罪情报、获取犯罪证据。

然而传统的侦查方式

在对付新型犯罪组织之时存在较多弊端,比如可能会打草惊蛇,惊动犯罪组织内部人员,使其在第一时间销毁证据、外逃躲避侦查等,导致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无从下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往往考虑采取卧底侦查这种行动技术侦查手段来搜集犯罪情报。公安机关精心挑选经过严格审查与特殊训练的合适卧底警察,隐藏其真实身份,派遣其打入犯罪集团内部,在较长时间内秘密执行刑事侦查与收集犯罪证据的任务,以对抗特别危险或使用一般侦查手段难以破获的有组织犯罪,力求充分了解其组织架构、人员情况,犯罪活动的区域、方式和渠道,从而将其一网打尽。

大部分涉毒、走私及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成员知晓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知道自己一旦落入法网将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因此在实施犯罪或隐匿罪行时往往更加心狠手辣。这些亡命之徒只在乎个人及团伙利益,将社会利益和他人生死置之度外。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构成威胁,就会用最残忍的方式“解决掉”这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由于卧底警察需要长期与这样的一群危险分子在一起相处,因此在深入犯罪组织内部后,一旦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有所疏忽,便极有可能引起犯罪组织成员的怀疑,甚至可能使自己陷入极度危险境地,招致杀身之祸,甚至祸及家人。即使案件成功破获,卧底警察的身份得到恢复,但也可能遭到犯罪组织脱逃人员的跟踪、报复。生活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卧底警察时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每天都要提心吊胆地生活,长此以往就容易引发焦虑。

除此之外,由于卧底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其真实身份必须严格保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妻子/丈夫、孩子,也不能让他们知晓,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然而,有一些人由于不了解不能理解卧底警察的身份和任务,自然也无法理解其所做的工作,这样就可能造成亲属朋友对卧底警察情感和认同上的疏远,

长此以往,卧底警察便会产生抑郁(5)参见霍明,佘吟婷:“关于卧底警察面临的心理困境及其心理治疗方法”,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1期,第244页。。

2.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

卧底警察的主要工作就是深入犯罪组织内部,收集犯罪情报、掌握犯罪证据,从而有效打击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卧底警察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带着不同的“面具”与各种各样的犯罪成员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有时为了获得犯罪组织成员乃至犯罪组织首脑的信任,卧底警察还需要亲自参与违法犯罪行为(自然执行任务前需要得到公安机关授权)。有些犯罪行为一旦沾染就会被缠绕一生,即便日后成功地完成任务,这些犯罪历史也不会被从民众甚至亲属朋友心中抹去,甚至会长期遭受到旁人异样的眼光。卧底警察无人可以倾诉,没有人可以真正地体会他们的感受,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行为。

3.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

社会支持主要是指被支持者在其活动范围内,受到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的帮助和支持。卧底警察由于需要长期潜伏在犯罪组织内执行秘密侦查任务,这种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无法与家人朋友联系,只能和知晓此次任务的工作人员接触,甚至当任务极为保密时只能和直接向他们下达指示的领导接触。他们在遇到心理危机时孤立无助,更多的是将之压抑在心底,慢慢自行消化,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长久下去,就会加剧其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生,甚至会导致自杀、变节、任务失败等严重后果。

(二)内部因素

1.认知失调

当压力事件发生时,个体决定采用何种应对方式与其对压力事件的看法有关。美国学者拉扎洛斯(1966年)指出,在认识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分,那就是评价,它决定了个体使用何种应对方式(6)参见李欧:“警察职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研究”,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100-106页。。面对同一压力事件,不同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认知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个体的心理状态也会有所不同。卧底警察在开始卧底工作之前确实会认识到卧底工作的特殊性与危险性,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和身处极其险恶的环境,然而即使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卧底警察也会因为长期生活在犯罪团伙中,甚至迫不得已参与犯罪团伙的部分犯罪活动,时刻要从保护自己身份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行动,自然会引发内心行为价值和道德认同的矛盾。部分卧底警察在卧底期间,由于会被灌输与其原有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新的价值观念的剧烈冲击下,可能会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发生混淆(7)参见霍明,佘吟婷:“关于卧底警察面临的心理困境及其心理治疗方法”,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1期,第244页。,进而产生心理困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卧底警察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最后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自我压弹能力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压弹主要是指个人面对生活的困境、逆境、危险等其它重大生活压力时,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这也指一个人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时所具有的“反弹能力”(8)参见李欧:“警察职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研究”,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100-106页。。卧底警察需要时常面临严重困境或重大威胁,但是有些警察即使在极为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也能克服困难,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状况;有些警察却不能,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其根源可能就是个体自我压弹能力强弱有所不同。

卧底警察身处危险境地,时刻都可能有危险发生。面对这样的境遇,自我压弹能力比较强的警察会选择积极的方式来应对,保持警惕性,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那些自我压弹能力较弱的警察由于任务艰巨、得不到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往往会采取消极方式(比如吸毒)来缓解压力,由此沾染不良习惯,即使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帮助也难以摆脱,导致一生都生活在压力和阴影之下。

三、管理心理学视角下卧底警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更为注重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探讨用何种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9)参见车丽萍,秦启文:《管理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

在卧底警察职业中,管理心理学的应用尤为重要。针对卧底警察职业特点,可以建立严格的卧底警察选拔管理机制;建立专业的干预机构和聘请干预专家对卧底警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培养,培训他们在面对险恶的境遇时可以做到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面临心理危机的困扰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平安、顺利度过艰难时刻。此外,还要对公安机关领导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卧底警察最可靠的组织支持力量。只有这样,卧底警察才能消除后顾之忧,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出色完成任务,彻底将犯罪集团一网打尽。

(一)建立严格的卧底警察选拔管理机制

卧底侦查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成功捣毁犯罪组织,公安机关需要特别精心地挑选合适的卧底警察。由于卧底警察需要长期生活在犯罪组织内,时刻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形形色色犯罪分子打交道,其中的复杂与危险非常人所能想象。因此,必须严格把控卧底警察的选拔机制。

第一,要制定全面、严格的选拔制度,明确规定可以参加卧底警察选拔的要求。主要包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记忆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制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不错的社交能力等。只有这样,当面对危险情境时,卧底警察才可以做到不乱阵脚、随机应变(10)参见夏培芳:“心理学在警察选拔中的应用”,载《公安研究》,2002年第6期,第66-68页。。第二,要对参加选拔的警察进行考试,不仅仅包括笔试考试,还包括面试、体能考试、随机应变能力等的考试。这些考试主要是从智力、情商、性格、适应能力、随机应变等方面对参选警察进行选拔,所选拔出的卧底警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三,要对参加选拔的警察进行心理测试以及心理评估(11)参见刘建清:“警察选拔与心理训练研究述评”,载《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4期,第32-35页。。由于卧底侦查工作的危险性、复杂性,卧底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多疑、敏感、价值观嬗变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卧底警察心理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心理测试与评估量表主要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等,通过测试和评估排除掉那些有心理障碍、心理承受能力低、不适合卧底侦查工作的警察,筛选出各方面条件适合卧底工作的优秀警察从事卧底任务。这样做的目的避免警察在卧底期间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更危险情况的发生。第四,要对入选的卧底警察进行严格的知识、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对其认知以及情绪的培训(12)参见陈本兰:“公安管理应导入警察心理管理模式”,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第52-55页。。首先,在认知方面,面对复杂、危险的卧底环境和艰巨的卧底工作任务,卧底警察应树立高度自信心,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自信应建立在优秀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工作技能上,树立在对侦查态势的冷静分析上,工作期间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运用正确的信念和认知的评价力量帮助自己正确评价和看待工作压力。卧底警察应该看到自身是代表国家执法,背后是强大的国家机器,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终将被我们所打败。这种认识有助于建立卧底警察的自信心,对调节其心理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其次,在情绪方面,卧底警察应学会对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控。卧底警察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心理修养,训练自己的情绪情感以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同时要善于运用理智和意志力调控自己的情绪。卧底警察应把握自我情绪情感规律,使心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理智分析问题,不为感情所左右;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采用听音乐或到户外进行运动等方法,缓解自身在卧底工作期间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二)专业心理干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许多国家的警察系统内部都设置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咨询机构,例如美国FBI对卧底警察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诊疗室等,这样可以及时对卧底警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治疗。

笔者认为,建立专门的心理服务队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这类专业人员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可以在卧底警察选任前、执行任务中以及完成任务后的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合适的警察被选任,还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生活在犯罪组织内部,卧底警察所见到的关于世界的阴暗面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帮助其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顺利地完成卧底任务。另一方面,要对负责卧底任务的上级领导、知晓卧底行动的同事进行心理培训,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卧底警察的心理状况,帮助卧底警察预防心理危机、化解心理矛盾,从而避免心理危机问题的出现或者加重。从两方面进行整合建设心理服务队伍,可以保证心理干预工作的效果。

培养和建设公安机关自己的警察心理服务队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以将公安机关自身人才和社会力量进行结合,立足公安机关自身人才培养与挖掘,采取与专家进行交流研讨、聘请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形式,有效利用社会力量,积累自身经验,在提高骨干力量专业水平的同时扩大心理工作者队伍,带动整个公安机关心理工作队伍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和完善警察社会支持系统要注意多元化发展,即不仅要建构非正式的来自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其他亲属等社会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且要建构正式的来自于组织、社会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由于卧底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危险性,建立其亲属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具有现实性,因此本文着重强调建立来自组织的支持和卧底警察的自我支持。

1.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13)参见董丽娟:“边防武警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探析”,载《西南军医》,2010年第2期,第340-342页。主要是指公安机关方面上级领导的支持,尤其是直接给卧底警察下达指令的上级领导,他们在给卧底警察下达指令的同时,还需格外关注卧底警察的心理健康状态,给予他们倾诉、宣泄的机会。此时,他们不仅是卧底警察的领导,还要成为卧底警察可信任、可依靠的朋友。

2.自我支持

自我支持指警察自身方面助人自助。在干预系统里,任何的干预方式最终只能通过警察的自我力量的激发才能发挥作用。卧底警察时刻独自身处危险境地,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来自组织的支持可能难以做到及时有效,更多需要自身调节。因此,卧底警察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行为与心理的变化,寻找适当的时机,在不能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提下,让身心得到宣泄与释放,处理好自己的心理危机,从而继续完成卧底任务。

四、结语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平安,是因为很多有名或无名的英雄在替你负重前行。时刻处于灰色地带的卧底警察,其心理困境一直也因处于灰色地带而被人们所忽视。由于卧底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工作的高危险性,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危险情境下,他们往往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危机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对卧底警察本人及公安机关的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成效。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卧底警察的心理状况,为卧底警察提供良好的心理修复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卧底工作任务。

猜你喜欢

卧底危机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诱捕卧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Televisions
卧底机器人
卧底
环境犯罪的崛起
卧底
“危机”中的自信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