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语言课程育人机制研究

2021-12-29张丽霞师海英

林区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育人民族

张丽霞,师海英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高校语言课程在文科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却往往不被重视。较之大多数文科课程而言,语言课程特别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枯燥深奥且不具备明显的实用价值,一旦遇到少数民族学生,课程教学更是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要求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培养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这给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语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

一、建立文化共融的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文化共融的课程教学体系,一方面,利用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挖掘语言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上的潜力,实现语言课程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对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借助不同民族文化的融通,拉近民族情感来促进语言教学。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文化的积淀,都包含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价值取向,这决定了语言课程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血脉联系。以古代汉语为例,古代汉语虽然是一门工具性质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古代语言知识的介绍,但不管在古文选还是通论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骞叔哭师》中对秦穆公利令智昏的合理分析、《晋灵公不君》中的史家气节、古汉字分析中“宀”部字中的家国意识等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融入教学中。将教学知识内容与传统思想文化深度融合,系统分析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配比,建立配套的课下活动与考核机制,既可以提升语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要求。

对于少数民族的语言教学,需要考虑到民族的特性,并善加利用。这里简单谈谈建立在文化理念共性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虽然,不同的民族文化认识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意象,但是,在民族认识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对正直善良的肯定、对仁义道德的赞扬等理念上,不同的民族文化存在共通之处。高校语言课程应在文化的“求同存异”中,利用文化共性实施有效教学。以古代汉语文选《郑伯克段于鄢》为例,这篇文选中涉及到郑庄公对母亲态度的转变,体现出华夏民族“孝道”思想的教育,而对于民族文化“孝”的认识是蒙汉共通的。蒙元时期,蒙古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得蒙古族自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汲取了汉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思想,形成了蒙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对于“孝道”文化的共同认识。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中,结合民族文化历史,更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比如,“孝顺”“尊老”的思想教育就可以用蒙古族元朝中期实行“礼高年”制度作为佐证,“对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存侍丁一名’,免除其杂役,以侍养老人。90岁以上老人,‘存侍丁二人’”[1]。较之汉语言文化的例证,以蒙古族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来实现课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易于取得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二、构建语言课程的立体协同育人机制

育人是一项大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生品行学问的养成,需要从大局着手,构建全方位完善的育人体系。语言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同样需要各个层面的协调配合,需要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支撑。这里仅从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框架入手,谈谈语言课程的立体协同育人机制。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发展起基础作用的情境是指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课业学习;其余五类情境是联课活动(跨学科学习、国际访学、本科生科研)、课外活动(社团、社区、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活动。”[2]课业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所以,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都集中在这个部分。随着课堂教学的中心对象由教师转向学生,联课活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至于课外活动、勤工助学、人际交往、休闲娱乐这四类情境的育人功能尚未得到重视。

1.课外活动育人

课外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社团活动、实践实习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很多高校为了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将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中,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习等。将高校对课外活动的举措运用到蒙古族学生的语言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语言课程教学在学生课外活动这一情景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古代汉语课程可以与学生社团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与课程教学联系密切的课外社团活动。结合蒙古族学生能歌善舞、开朗直率的民族性格,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表演竞技类的社团活动,扩大课程育人的领域。如,与文艺社合作开展课本评书改编表演赛;与学生会合作开展繁体字简写大赛、古文知识竞赛、古文选改写网络大赛等。更重要的是,课外活动对于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展开的知识、无法深入挖掘的价值引领、无法实现的能力实践,进行了全面补充。

2.勤工助学育人

勤工助学不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组成部分,并且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很少和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这使得勤工助学这部分活动在课程教学的育人机制中被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勤工助学对学生能力素质养成的作用日渐突出。通过对这一情境的善加处理,可以进一步实现语言课程的全方位育人。针对少数民族的语言课程,设立“课程小助教”。“课程小助教”是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助手。语言课程与勤工助学相结合就是选择具备辅助教学能力的勤工俭学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帮手,使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进一步获得并提升课程知识技能。少数民族的“课程小助教”,除了一些基础性的教学辅助工作外,还应帮助任课教师对涉及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推敲,提出符合民族文化特点的建议。从任课教师的角度看,配合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使得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加重,“课程小助教”的设立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担任“课程小助教”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参与了课程教学的过程,实现了知识技能的提升。

3.人际交往育人

人际交往是学生校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育人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语言课程教学,可以利用人际交往情境中的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带动激发教育。“学习同伴”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学生的性格取向,有意识地为学生寻找“学习同伴”,建立同伴关系的学生在彼此的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勉、相互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专业相仿的汉族学生建立同伴关系,不仅有益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实现同伴教育,而且促进了蒙汉文化的相互了解,实现同伴互教。“学习同伴”的建立没有直接的教学目的,不以完成作业任务为要求,而是通过彼此的思想、文化、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实现隐性的互相促进作用。

4.休闲娱乐育人

休闲娱乐在一定程度上不被认为是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情境,因为这一情境和学习没有太多关系。然而,休闲娱乐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舒适愉悦感,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建立在休闲娱乐这一情境基础上的教育可分为游戏挑战型教育和文化休闲型教育。游戏挑战型教育是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在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的情况下,开展知识闯关游戏。每关设置若干小题,难度逐渐增加,过关人数逐轮淘汰,最后获胜者给予称号奖励。闯关游戏可以设置三轮左右,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可凭借“闯关称号”获取考核加分机会。文化休闲型教育是通过举办文化休闲聚会类的活动实现对学生品格素养的教育,如,茶话会、语言文化沙龙等活动。结合少数民族的语言课程教学,这类活动可以融入更多的民族因素,设定主题。如,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可以设置“谚语知多少”“网络语言谈一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可以设置“你最爱的节日”“如果穿越了”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谈学习却在学习,不受教育却在自我教育。这类活动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畅享语言文化的魅力,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

三、建立情感投入的课程学习模式

学生对课程的情感投入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学习的效果。对于课程的情感投入不仅包括情感好恶,还包括在课程学习中涉及的求索、荣辱、得失、悲喜等复杂的情感。当学生对所学课程投入了情感,付出了“心血”以后,才能实现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获取与能力运用,促成学生创新思维、分析能力、素养品格的养成。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育人机制中,建立情感投入的课程学习模式。

近年的教学改革都在转变教师单线输出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这更涉及到情感投入的问题。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才谈得上“投入”,但“参与”不等于“投入”。建立情感投入的课程学习模式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在取得学生的心理认可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有效教学过程。面对少数民族的语言课程教学,因课程学习难度大、理论性强,则更需要学生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互助学习、团队共同体等形式都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情感投入。以团队共同体为例加以说明。团队共同体就是针对课程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建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学习团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该团队成绩,团队成绩作为团队内所有人的最终成绩。这样的团队共同体容易促进成员间的彼此督促、相互带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辱感与责任心。当学生为该学习任务付出努力后,对其所期待的结果无论是喜悦还是失望,都会促成学生知识技能、人文修养、道德观念等高阶素质的养成。这类团队共同体活动内容,可以视学生情况设立。就少数民族的语言类课程而言,可以进行微课视频制作、课本剧改编、古文化解读等形式尝试。将学生分组后,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责任与分工,对小组最终完成的成品,进行展示与等级评定。

情感投入的课程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习有效时间与学习收获。除了基本知识技能收获外,还要在学习中使学生形成过程反思,具有担当意识、自我价值、交往能力等复杂认知的收获。

真正发挥高校语言课程育人功能,需要全面、深入地把握授课对象的特点,形成课程的整体构建。建立三维立体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形成贯穿学生生活全过程的教育模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育人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的民族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