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集中识字”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21-12-29李强
李 强
(黑山北关实验学校)
黑山北关实验学校是一所拥有70 余年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1960年,因在全国首创“集中识字”教学法而声名远播。“集中识字”以及由此发展而形成的“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实验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聚焦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以实施“集中识字、拓展阅读、真趣习作”为课题,进行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探索新时代“集中识字”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继承传统,不断创新,让“集中识字”焕发新活力
我校深入贯彻《辽宁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突出我校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鲜明特色,逐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活跃、自主、高效”。
(一)“集中识字”,探寻规律,夯实学生的识字基础
我校是“集中识字”的发源地。“集中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多识字、早识字有利于学生及早进入阅读阶段,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我们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汉字构成规律,在一二年级开设“集中识字”课,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每周开设两节课,与国家统编教材有机结合。作为识字方法的有力补充,此课程既弥补了“随文识字”的不足,增加了学生识字量,学生通过探寻汉字组合规律,掌握简单有效的记字方法,了解常用字的本义,进而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根据汉字本身规律,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改革了以往枯燥单一、灌输式的“集中识字”教学方法,改变汉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集中识字”策略,构建开放式的“集中识字”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带入,激发兴趣
我们以兴趣为起点,采用情景带入的方法,让孩子们喜爱的动漫卡通人物成了自己的求知小伙伴。例如跟着“小猪佩奇”去寻宝,“熊猫贝贝”引领学生叩开识字王国的大门,“叮当猫”来送信等。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探寻方法,自主识字
要丰富、拓展“集中识字”教学法,必须适度挖掘汉字的历史渊源,找到适合学生特点、能够激发识字兴趣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感受汉字之美、了解汉字之源、明白汉字之理。识字课堂上,学生通过“查一查”(查字典、查书籍等资料)“猜一猜”(猜读音和字义)“记一记”(对话记忆字形)“说一说”(利用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将方法转化为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又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3.巧妙练习,巩固提高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识字教学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促进学生思想的传达与交流是“集中识字”课堂的目标。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设计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例如,通过有趣的媒体游戏“小鸟飞飞”考查识字情况,通过“打地鼠”考察词语掌握情况,通过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小老师”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了达到学用结合,让所识的字出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用所学的词语练习说几句话;教师利用相关词语写一段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范文,帮助学生欣赏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为阅读和习作打下基础。
(二)有效阅读,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以文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读中品悟,乐于积累。教师科学利用课本资源,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立足教材特点,找准切入点,搜寻更多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略读、精读、推读、类读。课内有效拓展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效阅读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进而使拓展阅读成为可能。具体策略如下。
1.设计有趣导语,引入阅读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开展竞赛等方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情境中。
2.找准主题生发点,促进言语表达
学生有了积极性还不够,教师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教材中的文本堪称佳作、范本,需要教师依靠文本进行再创造,即采取“相关主题阅读”“特色方法类文阅读”“背景文章阅读”“原著对比推荐阅读”“找准‘飞白’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而达到有效阅读。
3.开展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以读贯穿语文课堂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4.多“法”并举,读思结合
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师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教师教会学生把一般方法和“个性”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再根据不同文章采用适当的方法阅读,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读文、品悟、探究、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三)序列训练,打造分层作文课堂
“真”即“说真话”“书真情”“做真人”;“趣”即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我们对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段的习作训练都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形成序列,分步训练,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做到将口头表达与文字书写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低年段,我们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以绘本或类绘本为主,主要训练开口说话,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以创造型想象写话为主,注重想象的流畅性、独创性;中年段,我们让学生表达“我会观察生活”,“以我笔写我心”;高年段,让学生“以习作感知生活”,主要进行综合训练,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要求行文流畅,生动自然,进行实用型习作的尝试。这样,分三步进行小学小学阶段作文训练,使训练序列化、科学化,符合小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激——创设情境,寻找话题;引——生活(活动)激励、唤醒记忆;学——品中学写,体悟技巧;放——自主构思、个性表达;评——师导生评、有理有法;收——充实成文、完善习作。
我们尤其重视作文评改课,具体实施步骤是:重温要求,作后讲评;反复修改,锤炼语言;组内交流、取长补短;自己品味,誊改提升。
二、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根据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借鉴我校60 年来的语文教学成果,集中编写了系列语文校本教材。
(一)《集中识字》
我校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具有时代特征、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的“集中识字”校本教材,供小学第一学段实验使用。第一册以集中识字为主,适当增加阅读训练的内容。学生通过国家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学习,初步认识了2500 个常用汉字,课外阅读量达到7万字,形成阅读能力。
(二)《写字指导》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积累了独特的写字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校本教材——《写字指导》。教材中对汉字书写及写字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炼,使之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学校在每日课程中安排了20 分钟写字课,通过描摹、仿写、对比写,让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练习,提高汉字书写质量。
(三)《阅读与写作》
在总结我校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单元分组的方式,编排上有一定的序列,每一单元有主题,有一个训练点,每个单元至少有四篇课文,体现我校“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传统经验。
(四)《经典诵读》
“用经典传承文明,让诵读成为习惯。”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内容。低中年段以经典的古诗、谚语、歇后语、成语故事为内容;高年段精选传统古诗文、散文中的名篇,做好与初中语文教材的衔接。通过品读、鉴赏、评析,孩子们走进经典,感受经典,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改变气质,奠基人生。
三、以生为本,加强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主题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稍加拓展,就成为实践活动的主题。例如二年级以《传统节日》课文为生发点,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年级学习古诗后开展“趣味古诗大冲浪”,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唱一唱、“飞花令”等形式学习古诗,达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古诗学习渠道,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开展趣味活动竞赛,展示语文实践成果
我校不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汉字听写大会”“讲故事比赛”“课本剧大赛”“诗词大会”“小小书法家”“我爱朗读”等比赛活动,而且将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制成美篇记录精彩瞬间。
(三)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展综合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局限,注重整合教学资源,与数学、音乐、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沟通与整合,实现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吸取多方面的营养。我们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找春天”主题活动,学生读有关春天的文章,背有关春天的古诗文,唱有关春天的歌曲,画有关春天的图画,做种子发芽的实验,等等,在各学科的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