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道德观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

2021-12-29董正一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道德观功利主义公平正义

董正一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在哲学发展历史中,关于马克思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关于道德的看法矛盾,认为他反对将适用于部分资产阶级的道德扩大为适合全体社会各阶级的普世道德,但反对这种做法的同时不代表社会就要抛弃道德,仍需要它弥补法律无法面面俱到的缺点。中外学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讨论与研究非常激烈。

一、道德的内涵与本质

道德在字面意义上来看就是“道出来的德”,因此它是通过言说的,是说给人听的,与价值观念是有所不同的。但不论是道德还是价值观念,这两者基本上都遵循传统思维逻辑,不过价值观念在自己心中还有个相对稳定的确信。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道德”中的“道”指的是道路的意思,旨在说明“道德”是一条指向正确的、通向真理的道路。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对于道德观念的阐释,每一个真正阅读过、了解过、研究过有关西方哲学史的人都应记得,形而上学到了近现代哲学就已经被推翻消解了,它被新时代的哲学家们批判得体无完肤,其理论基础于哲学界已经没有立锥之地,转而成为了宗教问题、信仰问题。因此,在哲学上,将道德解释为“正确道路”的这种看似明确实则错误的解释方法,显然是一种历时弥久的错误。

尼采曾就此进行考证,关于道德的概念没有出现在古希腊,只有一个词语与道德有类似的概念,那就是卓越。在一种艺术的角度中,卓越者们通常会得到高度评价,这可以在希腊的史诗著作以及其他艺术、各种文学作品中找到依据,就算是神也都被称为是“不道德的”。

道德的本质是功利主义在我们价值认知维度上的融洽。功利主义是追求大多数人最大程度最长时间的利益,也可以简单地称为追求幸福。至于为什么要去实行道德,其实不是我们去实行道德,而是道德是在社会的运行过程中自然衍生出来的。从根本上讲,我们的道德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而社会的发展是有功利主义属性的。举例说明:偷盗是不道德的,因为他是违背功利主义原则的,违背社会发展的。[1-4]

试想在原始社会:1.道德始于群居,始于合作,那时人们还没有道德意识。一个单独的猴子是不需要道德的,就像现在的动物一样。2.直到他们一起捕猎,当他们抓到第一个猎物的时候。基于动物的本能,都想最大化自己的战利品(完全的动物意识,道德意识为0)。然而在重复进行多次后,一定会有人发现,个人私吞或者是对猎物分配的不公平都是影响下次合作的因素(这种不符合功利主义的种种行为,会妨碍社会进步与发展)。3.于是开始更加合理地分配猎物,增加了狩猎成功率(行为符合功利主义,促进社会发展),经过私欲与规则的反复斗争。最后每个人都有认识到按规则分配战利品则合作并发展壮大,反之则内斗且衰落(深入体会,广泛认同,建立群体意识)。4.后来那些偷盗的、不劳而获的就会受到同伴的厌烦、抵触、斥责(与价值认知不融洽),人们把这种恶劣的行为视为不道德的。5.同样类似的行为积累导致人们有了道德意识,开始做出道德评判,道德开始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发展。同时,根据这个假想,我们也很容易发现道德具有的一些相对性。也就是说同一个行为,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通背景下,人们的道德评价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因为一个行为在一种情况下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在另一中情况下可能就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我们的道德观点也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5-7]

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观点

道德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它像一个备忘录时刻提醒着人们什么事可行,记录着什么事会越过雷池;它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对道德看法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马克思对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择业观给出过自己的看法,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他号召青年人不要鼠目寸光,目光要放长远,要看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段话与我们从高中就能够在政治书上看到的那句话有着一丝异曲同工的含义:“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会被世人铭记就是因为他们为了人们的共同目标而工作从而使自己变得高尚,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观察研究认为,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将高度发达,它的基本原则是为每一个社会个体,实现他们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存在于未来社会充满理想化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思想,正是通过科学的、积极的批判那些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状况才得以总结概括出这种具有科学依据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以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公平正义思想为主要思想渊源提取积极丰富的内涵,加以个人思想形成公平正义观,作为其方法论的基础和总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运用唯物史观为自身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历史上那些看似正确实则缺乏科学依据的公平正义观进程中,其中也包括对于原理及方法论的批判和改造,对方法论原则的看法做出了科学的判断,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原则就是实践性原则和辨证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正义观特点众多,其中历史性和发展性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作为一种平等权力观念,商品经济,是它得以建立最坚实的基础,它对于人们区分古代的公平正义观和现代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有力的支持。

平等权利,作为公平正义观的核心,普遍被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接受,而前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公平正义观是以人的不平等作为理论基础的,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结果可以想象,后者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前者所取代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道德观的现实意义

紧密结合我们当今时代的主题,具体分析国情民情,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实践的道德观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头脑,明确当代中国有能力并且也应该发展好道德建设的道路,对于公和私这两者要有明确且合理的界限,要求人们合理认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但也不要求人人都能够做到像社会道德楷模的那种大公无私,只是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要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与资本主义道德是截然不同的,二者判若云泥、千差万别,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不一定要有着绝对意义上的根本对立,同时还应认识到资本主义道德并不是绝对不能学习的,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发现资本主义道德蕴含的闪光点;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路,坚持和提高我们的道路自信,同时也要看到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任重道远,我们的道德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具体性、阶段性、长远性等特点都需要我们的注意。

加强道德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治理道德领域内现存的突出问题,要同时兼顾治理与引导,这是我们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作为指导思想,维护科学维度的必然举措。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经济的飞速增长没有带来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快速提高,因此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显现了大量的现实问题。首先,道德建设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我们还是要坚持发展经济,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秉承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批判范式,深入研究道德领域内的问题,可以得出结论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不是改革开放而忽视思想文化教育,也不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的中西文化碰撞,而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特殊时期,在经济的驱动下,各种领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些问题既然在发展中产生,那么寻根问底还是要靠发展来改善并最终解决问题。[8-10]

道德实践的根本在于个人是否自觉、是否愿意付出行动,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是否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不受外部群体和环境的影响。不仅要在文章中宣传道德意识,也要实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让道德建设不止停留在口头,树立社会先进道德榜样,宣传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带头和激励作用,弘扬真善美、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

猜你喜欢

道德观功利主义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谐图趣语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