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视域下肥胖青少年健康问题研究
2021-12-29王飞雄杨肖皓捷
王飞雄 杨肖皓捷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这一决策的核心是在于,“健康中国”不等于“医疗中国”,国家应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而非疾病的治疗当中,在健康促进上实现“未雨绸缪”,通过运动干预的方式将健康管理的程序提前。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社会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肥胖率增加及体质健康下降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公共健康问题。
一、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
(一)青少年肥胖基本现状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7-18岁)总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21%,随着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的人口比重将会逐年上升。肥胖一直是困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1985年,我国的青少年肥胖检出率较低,但进入九十年代后,青少年肥胖的检出率大幅度升高,且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全国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前十年和后十年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主要差距表现在不管是城市男女还是乡村男女,后十年体重的增幅都大于前十年,学生体重的增长整体是呈上升趋势[1]。据2005年至2014年期间的三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男女和乡村男女的肥胖检出率均逐次递增,整体检出率不断上涨的同时,农村青少年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要高于城市[2]。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肥胖或许会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肥胖原因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青少年的新陈代谢要高于成年人,对于肥胖的抵抗力也较低。
基因是引发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内在因素,国外有研究发现,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是肥胖的关键遗传基因。在对肥胖病人的瘦素基因测序中发现,瘦素基因多态性是肥胖病人表型差异的重要原因。
引起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除了环境、经济状况、营养、社会压力等因素外,其不良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生活习惯成为了影响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外在因素。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加上自控力偏低,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进食,如暴饮暴食、喜欢吃油炸等高热量食物会增加体内脂肪的堆积,导致肥胖[3]。
(三)肥胖危害
肥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怕的,首先表现就是体重增加,脂肪的过度堆积,这增加了机体的负担和耗氧量。其次,过重的体型会限制关节的活动和发育,导致运动能力差,身体笨重。肥胖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血脂过高,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肥胖还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和危险因素,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等。肥胖青少年儿童面临的死亡风险高于健康正常体重的50%-100%。
肥胖还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肥胖者可能会对社会适应不良,出现自尊心受损、焦虑抑郁等状态。肥胖的青少年容易在同辈中遭受排挤,在社交中处于薄弱地位,加上自己的不自信久而久之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对于正处于心理发育脆弱敏感期的青少年留下阴性,阻碍以后的心理发育。
二、运动处方及运动处方库
(一)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法。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采用运动处方这一名词。根据美国医学学会,运动处方是指健身或康复导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基于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的数据上,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遵循锻炼者的需求和兴趣,用处方的形式制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注意事项的具体计划。
(二)运动处方库
运动处方库并不是所有运动处方的集合,它是一套有理论体系支撑,有评价标准的针对国情、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的整合。据资料显示,美国于1980年就把运动纳入健康管理体系,作为运动促进健康的先行者,强调医疗卫生服务与体育健身服务的“医体结合”,构建了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平台,倡导以“运动”这一非医疗手段促进健康,发挥医疗卫生和体育系统的共同作用。由于我国传统体制影响,医疗卫生和体育两个部门“各司其职”,尚未建立“体医结合”政策机制,使得医疗卫生和体育协同联合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建立起细化的临床诊断指南的运动处方库,而我国运动处方库的建立仅仅在起步阶段,加快不同人群运动处方库的建立是“体医融合”的必然要求,“体医融合”要解决的是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因此,统筹“体医融合”的发展,建立符合我国不同人群,特别是肥胖青少年现实情况的运动处方库是当务之急。
为加强国家建设“体医融合”新模式,整合现有医疗卫生和体育资源条件下,201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了运动处方库建设应用体系一期项目《普通人群运动处方》。2017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发布通知,关于运动处方库第一期理论体系和标准体系的研制的申报工作。2018年7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库建设应用体系二期项目《中国慢病人群运动处方》研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召开,旨在建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妇科肿瘤、慢阻肺、脊椎疾病9类慢病人群的运动处方库。同时,地方省份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7年4月,黑龙江省体育局出台《全民健身普及行动》,提出促进“体医融合”,推广国家发布的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
三、肥胖青少年健康风险的控制
(一)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运动干预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因健康问题导致全球范围死亡的5大危险因素中,体力活动不足排在第三位。体育运动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防病和康复两个重要环节对人们的健康做出有效促进。近年来我国对于肥胖运动处方的实验性研究都表明,科学性、合理性、计划性、阶段性运动都能有效帮助促进肥胖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丁宗一指出[4],要治疗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以运动处方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符合儿童发育特征,选择体育运动形式要兼顾减少脂肪的有效性、儿童长期坚持参加的可行性和乐于参加的趣味性。王晶晶等人[5]通过为期4周的运动减肥研究42名肥胖青少年结果表明,科学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肥胖程度,改善其身体形态、血液生化指标、安静和定量负荷后心率,对增进肥胖青少年的健康具有明显作用。
综上多项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运动对青少年的肥胖有着良好的干预效果。因此,需要具有针对性、安全性、有效性的运动方法给予肥胖青少年运动干预,减少其健康风险。
(二)选用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
任何运动倘若不适当、不合理,都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何况是针对肥胖青少年的治疗运动处方,危险系数更是大大增加,并且,青少年儿童处于发育阶段,高强度的运动并不适合,有研究提出使用血乳酸-心率拐点来确定儿童运动处方强度控制的“靶心率”。同时,青少年儿童并没有完全形成对于运动的安全性意识。因此在开出具体针对青少年儿童的运动处方时往往更要注意安全评估,若不小心疏忽大意,对于运动安全评估没有做到位,青少年依据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可能会给其造成运动伤害,形成运动心理阴影。
肥胖的青少年属于特殊的一类群体,其身体代谢能力、心肺功能、心理发育、运动能力、形体等都处于一个复杂的状态,因此,针对肥胖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就需要专业运动医师和康复师根据其个体的具体情况、身体素质等,选择合适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等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以此为依据进行运动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减少健康风险。
(三)建立肥胖青少年运动处方库
有学者提出:运动处方是体育与医学的结合点,构建运动处方库是关键。然而我国正处于运动处方库建立的初级阶段,理论体系和标准体系尚未成熟,同时,还要保证收录进库运动处方的科学安全性,这就需要在选取运动处方进入运动处方库时,就要选择具有大量试验结果和运动风险评估的运动处方,就像是医学上新药的大量临床试验一样,把科学的、安全性的运动处方纳入运动处方库中,在运动医师选择、实施运动处方时的安全性就会大大增加。这是当前建立肥胖青少年运动处方库存在的较大困难。
运动处方库建立,对运动处方进行系统性的细化管理,将会节省运动医师的设计运动处方的时间,在进行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诊断、分析时,把具有相同、相似特征的肥胖人群归为一类,直接从运动处方库中选取合适运动处方进行修改,这方便运动处方的管理,也大大提升了效率。因此,构建肥胖青少年运动处方库是当前“体医融合”的具体体现,科学有效的肥胖青少年运动处方库,能有效地方便肥胖青少年的诊疗,将整个治疗过程科学化、合理化、便捷化,以减少肥胖青少年的健康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在“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下,“体医融合”的内容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构建肥胖青少年的运动处方库能够有效地帮助肥胖青少年恢复体质健康。虽然就目前来说,构建处方库尚在初级阶段,不够成熟,但是,构建运动处方库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恢复的必然,也是响应国家“体医融合”政策的必然。未来,应该建设更多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库来帮助人们促进体质健康的恢复,使“体医融合”之路更加的完善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