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

2021-12-29河北广播电视台王欣新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私密性广播节目广播

■ 河北广播电视台 王欣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隐匿化、低龄化的特点。面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成为摆在各中小学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为此,许多学校探索了形式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新渠道,在众多探索中,笔者认为,广播不失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

第一,广播是传统的心理治愈工具。长期以来,心理疏导类广播节目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类节目,在心理健康教育及普及方面一直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它通过言语沟通交流,帮助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求助者,改善心理障碍或者行为问题,从而帮助其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可以说,广播在人们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校有意识地将校园广播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有的学校建立了校园广播“心灵驿站”“红领巾广播站”等,通过定时广播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力提升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广播内容更容易走进学生心灵。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广播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并将其富有感染力地传播给听众,引发听众无限的思考和想象,这也是广播的魅力所在。它的这个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沉浸其中认真倾听,同时内容上少了说教,多了引导,一个个心与心碰撞的小故事,在饱含深情的声音中,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以启迪,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第三,广播具有私密性好的优点。中小学生,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较为敏感,情绪动荡性明显,易激动、易冲动,且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幼稚和单纯,内心开始有了“秘密”,更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思维。当遇到麻烦时,他们未必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有的学生甚至对老师和家长隐瞒,久而久之,难免诱发心理问题。心理疏导类广播节目具有较好的私密性,有利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促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扉,并得到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

总之,广播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学校可以主动借助其优势,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私密性广播节目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办公展示两不误的书桌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学校教育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
探析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