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要素的阅读命题导向

2021-12-29刘荣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命题要素课外阅读

刘荣华

评价效度是衡量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指标,具体体现为试卷是否考查了应该考查的内容,考试是否达到了预定目的,等等。如何落实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阅读评价的效度?鉴于语文要素是建构统编教材训练体系的重要基石,笔者认为,要基于语文要素进行阅读命题,积极探索相应的命题策略,以便有效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一、阅读命题要呼应语文要素的检测

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导语直接揭示了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包括阅读和习作两个方面。教师在期末阅读命题时,要全面关注本学期教材中和阅读有关的单元语文要素,精心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课外阅读材料。

一份期末试卷的阅读命题通常由两篇课外阅读材料组成,每篇材料后面一般应有四至六道检测题。但纵观当前的阅读命题,有的课外阅读材料后面只有两至三道检测题;有的课外阅读材料后面虽然安排了四至六道检测题,但是其中一些题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题。这一方面反映出,有的教师命题时阅读能力检测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有的课外阅读材料内容较为单薄,实际上难以检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难以覆盖多个语文要素。因此,在阅读命题前,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选择好课外阅读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中有关阅读的语文要素分别是: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第三单元“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综合性学习),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五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单元),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七单元“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针对上述要求,编制期末试卷时,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可以做这样的安排,将其中一篇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求为:以写人记事为主,文中应有蕴含人物思想情感的动作、语言或神态描写,可以检测教材中第一、四、五、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最好语言描写较为风趣,可以检测教材中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叙事中有静态、动态的环境描写更佳,还可以检测教材中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另一篇课外阅读检测材料则可以是中国古典名著的节选片段,以利于检测教材中第二单元等单元的语文要素。命题前有了对选文标准的整体思考,就能提高试卷检测语文要素的覆盖面。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阅读命题的难点之一。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在生活或工作中积累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一方面提高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为阅读命题做好材料储备。课外阅读材料建议分类积累,如分年级、分文体等。在阅读积累时还可以趁热打铁,进行初命题;等到确定材料,正式命题时,可以进一步对照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对初命题进行细致打磨,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二、阅读命题要指向语文要素的检测

阅读命题还要讲效度,效度可以分解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维度。其中,内容效度是指试题所含的知识点数与应试内容的知识点数之比,比例越高则效度越高。一般来说,命题最好能覆盖一册教材60%以上的单元语文要素。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八个单元中有关阅读的语文要素分别是: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第三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第四单元“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第五单元“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单元),第六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第八单元“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基于此,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选用了课外阅读材料《两只棉手套》。文章主要讲述了松鼠爸爸在严冬给要生娃娃的松鼠妈妈找到一只手套当窝,它为手套里面的松鼠妈妈和刚出生的五只小松鼠挡风雪,丢失手套的小男孩把另一个手套送给松鼠一家御寒的故事。这篇文章有1167个字,符合本册教材涉及的长课文、童话等多个语文要素的检测要求。部分阅读试题内容如下。

1.默读文章,根据空行划分的段落内容,把这篇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松鼠爸爸找到了一只手套给要生娃娃的松鼠妈妈当窝,_____,_____。

2.默读文中“五只小松鼠一生下来就淘气极了”至“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这几个自然段,写一个你最不理解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最不理解的一个问题:____。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___。

3.填空:从文章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毫不犹豫地脱”“轻轻地放”,我体会到小男孩具有()的品质。

4.这篇童话故事想象奇特。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最有想象力的一个句子,并把你的阅读感受批注在这个句子旁边的空白处。

对照四年级下册八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上面阅读试题中的第1题主要检测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第2题主要检测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同时也巩固了四年级上册学过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引导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第3题主要检测第一、四、七单元的语文要素;第4题主要检测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试卷还可以再选一首现代诗,检测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整合在阅读材料《两只棉手套》中,也可以在习作测试中体现。可以发现,这样一份阅读试卷覆盖了四年级下册中绝大多数的单元语文要素,指向了统编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从而保证了阅读命题的有效性。

三、阅读命题要体现语文要素检测的层次性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为小学语文“教什么”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有效落实,还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真实学情等多个因素进行细化、加工,将其转化成可操作、可检测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目标。

比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主要抓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也是统编教材中重要的语文要素,具体在各册中分层细化为: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要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要求“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全面总结了小学阶段所学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师要整体把握不同学期、学年、学段的教学要求,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检测的层次性:如,三年级下学期可以用选择题或判断题的检测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大致认识,不要求学生独立概括;四年级上学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或寻找主要人物和事件,或借助文章题目、关键语句,尝试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半独立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学期可以选择由两三件事情组成的课外阅读检测材料,巧妙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概括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五、六年级,就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独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四、阅读命题要体现语文要素检测的结构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当各要素以合理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各要素以不良结构组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一份期末试卷中通常有两篇课外阅读材料,每篇课外阅读材料后面的阅读检测题是有序还是无序,有没有合理的结构,直接影响阅读命题的质量,这也是试卷命制的结构效度要求。

单篇课外阅读材料后面的检测题要遵循学生真实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结构进行编排。如,编制六年级下学期试卷时,对照全册教材的语文要素,选用了课外阅读材料《大德曰生(节选)》。文章有九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至八自然段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次跟外婆到竹林挖笋的经历,第一、九自然段分别写了外婆家的美丽景色、后来在多次挖笋中学到的挖笋方法以及明白的道理。部分阅读试题编制如下。

1.读文中第②至⑧自然段,作者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学过的方法,概括这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2.仔细阅读文章,判断下面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把竹笋比作小宝塔,写出竹笋的粗壮和生命力。

B.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词“漏网之鱼”,指的是长在路边的几颗硕大的竹笋。

C.第⑦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加点词,主要体现了外婆勤劳吃苦的品质。

D.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详有略,并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把详写部分写具体了。

3.读第⑧自然段中描写“我”的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可以删除吗?简要写出自己的想法。

4.文章有两种形式的结尾,结合全文内容思考,你觉得选用哪一个结尾更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结尾一:直到现在,我还会经常想起这些“潜规则”。外婆没读过书,但她教给我的惜物、护生的道理,我奉行至今。

结尾二:《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真正的“好生之德”,是大自然以它蓬勃的生命力,包容和养育了我们。

对照六年级下册教材六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上面阅读试题的第1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对已学语文要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检测;第2题综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做出解释、整体把握等阅读能力,其中C、D两个选项是对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第一单元“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等语文要素的检测;第3题考查学生的评价反思能力,也是对本册教材第二、三单元“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等语文要素的检测;第4题是对本册教材第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语文要素的检测。六年级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以上阅读试题覆盖了本册教材绝大多数单元的语文要素,而且这些题目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编排的:第1题指向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第2、3题以局部分析理解为主,第4题是对文章内涵的整体把握。其中,第2题中A、B、C、D四个选项也是按照文章自然段的阅读顺序来命制的。

一方面,一张语文试卷中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应该是有结构的,讲究不同文体的文章和不同类型的材料的匹配组合,如叙事文+说明文、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另一方面,两篇课外阅读后面合起来的十道左右的阅读试题也应该是有结构的,可以通过互补型的组合设计,全面检测学生语文要素的掌握程度,提高语文要素检测的覆盖面;也可以安排适当反复型题目,用以检测学生在不同阅读情境中对同一语文要素的掌握程度,提高语文要素检测的精准度。

众所周知,考试评价不仅具有检查、诊断的功能,还具有反馈、激励等功能。命题者要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深入开展基于语文要素的阅读命题研究,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与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命题要素课外阅读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