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招背景下高职教师网络教学工作倦怠感分析与缓解探究①
——基于6S理论的思考

2021-12-29

关键词:倦怠感家庭高职

梁 莉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大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教育政策的号召,纷纷开展线上教学。对高职院校而言,“停课不停学”教育政策对学校未来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学校管理模式拓宽、教师授课方法改进、学生学习途径多渠道化等方面都是新的机遇。重要的是网络授课这一途径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授课任务,也为全国高职院校大扩招背景下学生课程的顺利授课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网上授课模式全方位的开展也使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教学管理制度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环境不匹配、教师工作热情偏低,工作倦怠感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其中教师工作倦怠感强成为影响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工作倦怠及其特征

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工作衰竭等,是指在助人行业的工作领域中,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导致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疲惫不堪的衰竭状态。〔1〕工作倦怠主要有以下特征:情绪烦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习得无力感重;心境悲观,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起伏变迁;对工作前景感到失望,不愿面对新的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紧张,对服务的对象越发没有耐心,甚至有极端表现。如:无端发脾气、摔东西、偏执、猜疑心重等。

二、高职教师网络授课工作倦怠感的成因分析

高职教师是助人领域中的一种,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因素会使其产生工作倦怠感,网络教学使教师产生的工作倦怠感,多半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教与学的因素

1.网上教学内容循规蹈矩。网络教学这一模式,对教学过程诸多方面的要求更高。首先,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其次,教学资料要匹配得当,符合学生特定时期的学习情况。然而,大部分教师在网上教学平台建课过程中,上传的教学资料单一、重复率高,为满足上课时间长度,教师每天不得不辛苦的查找添加更多的资料,久而久之,倦怠感自然而生。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面对同样的教材,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网上授课,教学环节设计自如流畅,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取得好的效果;然而,突如其来的网上直播授课模式,使习惯了传统面授模式的大部分教师一时间很难适应;临危受命开展网上教学也承担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了对教学的不适应感,甚至厌倦感。

3.师生网上互动流于形式。网络教学确实有学习便捷,学习时间弹性好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与学生互动性不强等特点。教师在网络一端的讲解无法确保另一端的学生能认真领悟。在教师所选定的网络授课平台中,都有互动区域,但这个区域的使用多半流于形式,很多学生仅把这个区域作为自己签到的平台。教师有时如同演员,得到观众的认可才能有更出色的发挥。长达90分钟的授课时间里,互动性差会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学生的精神不集中,更会引起教师的工作倦怠感。

4.扩招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就扩招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曾对省内某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从中得知,扩招的2959名学生中,同等学力(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学生为85.7%,这些学生的基础教育薄弱,学习能力有限,与教师交流过程会出现一定问题,外加部分学生素质较低,上课时在互动平台乱发言,使授课教师即使在网络的另一端也常常感到头痛、乏力、倦怠。

(二)家庭的因素

网络课程的教学任务要依托周末和下班时间完成。这里存在一个家庭工作与教学工作如何平衡的问题。对于个体而言,完整意义的生活包括工作和家庭两个核心场景,人们也常常苦恼于两者的平衡。例如:工作时间投入过多,就会影响到家庭生活,重者导致家庭破裂。反之,对家庭生活倾注过多,工作就会受到影响,重者放弃重要的提升的机会。有研究指出,“个体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完成某一场景中的任务时,就会调用另一个场景中的资源,造成两个领域的冲突,进而降低工作满意度,诱发工作倦怠”。〔2〕例如:疫情期,教师在家网上授课,同时也要承担家庭中的各种琐事,部分教师还要兼顾对子女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精力、体力成为工作和家庭双方争夺的主要“资源”,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教师身心俱疲,工作倦怠感也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此外,即使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女性和男性承担同样的工作重压时,家庭对于女性的要求也是有增无减。在高职院校中,女性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男性教师,双重责任的压力下,女教师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扩招学生的授课,一定程度占据了家庭生活的资源,当对工作倾注的“资源”较多时,也会引起倦怠感。

(三)工作干预因素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的工作任务不仅授课这一项,尤其是年龄在30—45岁之间,处于院校发展中流砥柱位置的中青年教师们,还要承担学生管理的任务以及部分岗位的行政任务,这部分工作同样不能小视,使得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更为紧张,疲乏、劳累、倦怠感不言而喻。

(四)社交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除了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外还有较高层次的社会交往的需求,社会交往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朋友之间的交流倾诉更具有激励作用。然而,网络授课时间的投入,令教师没有时间去交流。例如:疫情期,为减少传染源,人们多半足不出户,教师在家从事网络授课的任务非常繁重,加之每天忙于家庭琐事,与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联系一下子减少了很多,倾诉对象的缺失,导致心里的烦躁感与日俱增,经过一段时间后,自然也会产生工作倦怠感。

四、工作倦怠感的改进方法

造成人们工作倦怠感的原因有很多,解决办法从理论到实践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当工作倦怠感产生后,我们要对症分析造成这种不良工作状态的根本原因,而后加以改进,重燃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从家庭角度,以关爱缓冲工作倦怠

“个体在工作中的相关体验可以溢出至家庭领域,并通过社会互动交叉影响配偶的幸福感,而配偶的幸福感又会进一步影响员工的幸福感”。〔3〕教师网上授课的难度要高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在准备教学资料的过程更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因此,家庭要尊重配偶的职业,理解教师职业的艰辛,以理解和关爱降低教师工作倦怠感和压力感。

(二)从工作单位角度,以改进规避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源于教师在工作时间安排上的自主性不够。尤其对女性教师而言,将有限的时间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分配时经常出现冲突。不难发现,一味的限制教师网上授课时间、授课进度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管理部门应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的实际生活需求,在许可的范围内改进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如果能有效的实现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转换,即增加教师对工作自主性的安排,对缓解工作倦怠无疑是有利的。

(三)从课程设计角度,以创新缓解工作倦怠

课程设计是缓解教师工作倦怠比较直接的办法,我们应审视现有的教学编排过程,重新设计一套网络教学课程内容。6S理论源于日本,是现有面对生产现场管理理论中的核心代表,具体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六个具体方面,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故简称为6S管理。该理论强调对工作现场中的人员、环境、机器、物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生产成果的高效性,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常被应用于程序设计、现场管理以及实训教学等方面。

为缓解网络教学工作倦怠感,我们有必要领会6S理论倡导的核心管理方式与工作流程——“以减促增”。即对现场工作要素的有效管理,保证生产成果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在网络教学上,删除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案例、视频等信息,保留少而精的教学要点;精简教学过程环节,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减少教师工作时间限制压力,切实的满足师生实际应用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整理与整顿。6S理论中“整理”,是指区分生产要素的有用与无用,清除删减无用要素,保留有用要素;“整顿”是将整理后留下的有用要素分门别类,清楚摆放。面对扩招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律性差的事实,我们要对症编写课程标准。首先,确认某一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哪些是必须讲授的,哪些是可以忽略或者可设为学生自学项目的。其次,确认必须讲授的课程中哪些内容章节可以删除。再次,对所留下的章节内容绘制学习流程图,一目了然的表述每一章节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核心内容。流程图或者图表要简要,方便理解。总之,要做好“整理”,只留下必要的;做好“整顿”,以流程图展现清楚便捷的学习路径,既方便学生灵活学习又减轻教师授课繁琐的备课压力和授课时间的无意义延长。

第二,清扫与清洁。6S理论中“清扫”是指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工作场地中没多余的废料,让有用的生产用料快速进入工作流程。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教师将自己在超星等网络平台上传的课程资料井然有序,没有多余的干扰项目。例如:我们讲解商业广告与公共关系广告的区别与联系时,能用两段通俗易懂的广告视频讲解清楚,就无需再添加教师的讲解视频。“清洁”是指对前述3个S的执行过程制度化,保证优良结果的产生并维持。我们这里的清洁强调将课程设计改进的结果贯彻执行下去。例如:改革后,45分钟可以充分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把每一节课的90分钟缩短为45分钟,其余留给学生自由完成作业,再如:英语课、高等数学等课程对扩招学生的实际应用性不大,就可以减掉这些课程,而这需要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同。

第三,素养与安全。6S中的“素养”指员工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让是非观念明确于心。我们这里强调的素养,是指考核的结果以提高技能为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新时代新思想、思政教育、德育、法律、道德、纪律等内容润物细无声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耗时耗力。6S中的“安全”是指工作场所不受干扰,生产过程安全有序。我们这里强调网络授课需要纯净的网络空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要符合道德标准,控制网上不良言论与负面信息的流传,避免教学事故的产生。

网络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进步,教师掌握了新的授课手段,学生多了一种学习途径,让有限的学习、工作时间充满了弹性。但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扬长避短,依托先进的理论更好的设计教学流程,让新的教学手段在被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充满生机,能为扩招学生所接受,更减轻教师的工作倦怠。

猜你喜欢

倦怠感家庭高职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家庭“煮”夫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
恋练有词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及破解策略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