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聚光灯效应”,轻松做自己
2021-12-29阜平县城厢小学白红梅
阜平县城厢小学 白红梅
【案例呈现】
小林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开学初,他每天都兴冲冲地去上学,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可是最近,他却故意磨磨蹭蹭,因此迟到了好几次。妈妈焦急地催促他抓紧时间,小林依旧故意拖延。妈妈猜测,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可是她问小林时,他却吞吞吐吐,什么也不说,只是让妈妈别问了。
我和小林反复沟通了几次,得知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前一段时间的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做踢腿的动作,小林不小心裤子裂开了一个口子,露出了白色的内裤。小林觉得同学们都在笑话自己,心里特别尴尬。从那以后,小林总是心事重重,听到同学们课下小声说话,他就感觉别人在嘲笑自己,因此不愿去学校。
【分析与疏导】
小林的问题源于心理学中的“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指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常表现为普遍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汤姆·季洛维奇及其同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随机抽取一组,让他们穿上令人尴尬的T恤,调查其他学生注意T恤的情况。穿T恤的学生认为至少有50%的人注意到了他们的T恤,但实际上这个数字仅有25%。将此次实验的录像重播给未参加实验的学生,注意到这些T恤的人的比率同样也只有25%。
这就是“聚光灯效应”,其表现为普遍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简言之,就是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尤其是自己当众出丑时,会觉得周围人的目光一直聚焦在自己身上。在这种“聚光灯效应”的心理影响下,人们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害怕自己的行为引起别人的议论。
我告诉小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时间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们身上,无论我们是出彩还是出丑,别人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在意你——每个人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那就是他们自己。
那么,针对“聚光灯效应”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呢?我帮助小林进行了几种尝试:
1.抛弃不必要的设想。及时提醒自己,并不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放在你身上,谁都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你看。你以为别人关注你,其实只是你的一种假设。别人对你的注意力,比你设想的一半还要少。
2.试着“看轻自己”。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甚至压根不值一提。我们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3.转移注意力。当你觉得自己备受瞩目时,可能别人也是这样想的。在人多的场合,每个人更为关注的就是自己。此时,不妨多看看周围的人或物,观察别人的表现和行为举止,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4.调节呼吸。“聚光灯效应”出现时,特别是在出糗时,身体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此时,不妨适当伸展身体,尝试着做深呼吸等放松身心的动作,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经过悉心引导,小林终于摆脱了“聚光灯效应”的束缚,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去,轻轻松松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