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的背景及成效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21-12-29陈泽霖卢云锋刘带陈龙张肖容邵颖思

南方论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先师粤北韶关

陈泽霖 卢云锋 刘带 陈龙 张肖容 邵颖思

(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作为教育救国的根本,是抗日战争时期省内高校来到此处办学的旧址。有国立中山大学及其附中、岭南大学农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连胜中学等。[1]深入考察这些迁址粤北的高校对于研究华南教育历史、缅怀教育先师、传承红色基因、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韶关学院作为粤北高校排头兵,是粤北华南研学研究的核心高校,该校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工作部署,明确目标,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将华南研学作为学校“特色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华南研学活动背景与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对更好地建设华南研学教育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华南教育历史基地凭借其深厚历史意义与研学价值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韶关市通过成立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挖掘有关华南教育历史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对遗址建筑进行抢救及修缮,先后发掘了大量历史建筑,包括天文台旧址、许崇清校长旧居、许三星坪码头在内的遗址100多处。同时根据具体的研学情况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并在坪石的各处旧址增设了相关的主题展览和史料展示。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具体有几个方面体现:

(一)追寻华南教育历史,活化历史重要基因

2019年,“三师”专业志愿者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时,在乐昌坪石一带发现了抗战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一系列中高等院校办学的历史遗址。由此,华南研学活动的序幕被揭开。而韶关作为华南研学基地建设的第一站,有着重要的开拓意义。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之后,将为师生以及社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了解、纪念和研究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的“热门地”。 精神食粮杜定友图书馆、亚南书舍武阳司、管埠历史陈列馆,无数个研学基地被逐渐开发,华南教育历史的神秘面纱被一步一步揭开。华南教育历史,并不是在2019年才有的,也不是只能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时才能被发现的,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契机,研学活动并也不是只有华南研学,这启示我们,面对封存已久的历史,我们要积极追寻,不断挖掘,除了政府要作为宏大的推动力之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起来,为揭开华南教育历史神秘面纱,活化尘封已久的历史基因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传承华南教育先师精神,弘扬先辈革命精神

华南教育历史烽火相传,学校开展一系列的研学活动,旨在让师生接续和传承华南教育星火,铭记历史,缅怀先师,共同挖掘华南教育遗址遗迹蕴含的历史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的育人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多所中高等学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辗转迁徙至粤北韶关、连州、梅州、云浮等地,其中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至韶关乐昌坪石。这就促使乐昌坪石成为了抗战时期华南教育的中心地带,也是如今中山大学、华师大、华工大、华农大等知名高校和中学的根脉所在。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抗日战争时期从全国各地内迁到韶关的大中专学校就有四十余所,显然地,粤北华南地区已然成为华南教育的圣地,为中华子女提供教育的希望曙光。

迁址粤北的高校多方面影响着这片新土壤,最直观的影响是教育和思想传播上。教育先师们在艰难的条件之下仍坚持教书育人,传播新思想、新理念,为广大人民传播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革命精神,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教育的种子。例如中山大学为首的高校在粤北地区为当地民众开办教学,进行文字教育、思想教育等。

(三)铭记抗战革命历史,传承华南教育星火

华南研学基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鲜明的传承性。在抗战时期,一大批教育先师来到粤北,开启了烽火育人、教育兴邦的历程。学生们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掀起了一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潮。此外,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也积极投身于抗战事业中。据资料记载,1944 年间,中山大学约有 200多名学生加入东江纵队的抗战队伍并奔赴抗日前线,用生命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这伟大的革命和民族精神将在粤北华南这片土地上留下不朽的光辉。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究不仅是对原有历史的挖掘和维护,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弘扬抗日救亡运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伟大民族精神[2]。正是华南教育先师们不畏艰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复兴中华, 才有了日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光辉成就。开展学校组织师生对粤北华南教育历史大力研究,是传承粤北红色基因,接续华南教育星火的积极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校开展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研学活动的实践成效

近年来,韶关学院大力进行华南教育历史研究,牵头成立华南研学学校联盟,建设“凤凰大视野”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纪录片拍摄展览厅等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因我校师生研学工作出色,多次获得许瑞生副省长高度赞许。2020年12月20日,许副省长专门致信我校师生,充分肯定我校师生走入华南教育历史遗址、开展研学和志愿服务等做法,鼓励大家争做华南教育历史传承活化志愿者。

(一)激发了校内师生研学热情

韶关学院通过组织师生前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对这段慷慨峥嵘的华南教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更深刻的认识。历史虽随着时间长河滚滚流去,但历史的车轮碾过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先师们烽火育人、教育兴邦,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高贵品质。在研学旅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将生鲜活的生活经验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化被动为主动,获得一种社会给予的生存感,提高社会责任感。[3]因为人们常言“知来处,方能明去处”,铭记历史,感怀师恩,是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宝贵品质,通过华南研学的实际行动去延续华南教育的优秀传统,在这过程中不断努力靠近国家需要的人才方向去发展,唱响属于我们青年自己的时代之歌。

(二)创新了校园志愿服务形式

2019年12月15日,一支华南教育历史传承活化志愿服务队在韶关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下成功组建,并在浈江区犁市镇大村开展研学活动,这个地方与乐昌坪石一样,在抗战时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志愿服务队成员实地调研抗战时期香港岭南大学和台湾东吴大学校区遗址。历史虽逝去,见证者犹在。志愿者走访慰问了部分历史见证人,并进行了相关采访。其中包括大村里的潘永生、邓石勇、张六凤、张四福四位历史见证人,他们均已年过八旬。志愿者们通过访问,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故事,访谈结束后,还给老人们送上慰问品,并在他们住宅的房前屋后进行了义务清扫。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达到研学的目的,还能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展现韶院学子尊老敬老的优良风貌,这与华南研学的目的不谋而合,在历史中学会成长,缅怀过去,珍惜现在。

(三)搭建了网上研学训练营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韶关学院校团委组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训练营(第一期)学员开展了网上研学活动。这不禁让我们忆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日寇猖獗,硝烟弥漫,华南地区众多学校为了延续教育星火、保存华南文脉,克服种种困难内迁到粤北山区开展教育,在烽火中“不停教”“不停学”,知识救国。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我们自知无法在前线参与一线的救援活动,但我们可以及时补充精神食粮,传播自古以来就有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面对疫情大关,正如面对外敌入侵,中华民族想尽办法保存智慧结晶,然后保持着教育救国的正确理念,这也是我们在疫情大关中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

(四)构建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联盟

正是这些研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校成果不断。2020年9月14日,我校在举行“凤凰大视野”华南研学展厅举行《烽火逆行—抗战中粤北华南教育史全纪录》拍摄展开展仪式。会议上社会各界、媒体以及韶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瑞军等领导班子,校党委书记孔云龙等领导班子,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研学志愿者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活动,在会议上,与会人员共同追寻先师先辈们烽火逆行的感人壮举,感受历史留下记忆的同时,不忘弘扬先师先辈们的教育报国精神。同年11月28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成立大会暨研学基地考察交流活动在韶关学院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学校联盟章程》,经过表决, 19所学校当选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韶关学院当选第一届理事长单位,我校党委书记孔云龙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五)设立了华南研学讲解团队

校团委大学生艺术实践中心设立华南研学讲解队,培训华南研学讲解员。讲解员定期培训,实地考察,参加一系列研学活动,并在展厅内对校内外的师生进行讲解,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先进的华南研学文化思想,根植华南研学文化。

除了上述五点,我们还从其他角度给予学校和华南教育研学基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由于华南研学教育本身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研学活动应积极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以纳入学校课程为相关机制,统筹协调校内外华南教育研学课堂的整体设计活动,达到显著的实践育人效果。[4]同时,我们在华南教育研学课程实施中需注重此研与旅的结合,不能只研不旅或者只旅不研,在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研究性学习,需要学校课程加以支撑,在社会的大课堂上,我们以“旅”作为载体,借助校外实践教育,把没有铃声的课堂开展得更加活跃。[5]此外,研学基地亦可以增设研学导师考评机制及学员意见反馈机制。研学导师或者学校带队老师的考评应涵盖整个研学环节,从学员研学过程、研学态度、参与积极性、研学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作为重要考评指标。此外,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也要注重研学后阶段,学员将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促、所感即使进行反馈。在这个阶段中,学员有可能进行主动反馈或者被动执行,主动反馈的学生应及时予以积极评价;面对动执行的学员,导师或者带队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性评价,促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的意义建构。[6]

三、结语

研究学校组织师生去华南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对增强当代大学生党性、政治自觉性、奉献精神以及传承先师教育“初心”,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练革命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韶院学子身处红色基因发源地,必将以传承使命为己任,弘扬华南教育历史精神。

猜你喜欢

先师粤北韶关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云南文庙介绍
——保山县学官先师殿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先师(外三首)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遗址调查培训班在梅州开班
粤北扶贫路上的青年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粤北采茶戏起源新探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