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发展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
2021-12-29高世奇
高世奇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高校校史文化是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资源的总和,涵盖了这所学校的发展脉络、办学理念、文化传承、育人原则等诸多内容[1]。高校独特的校史文化展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内涵,决定了学校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的基本目标,凝练了学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推广校史文化是传承高校红色基因的需要,是丰富高校育人载体的需要,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既可以为校史文化推广提供浓厚的教育氛围,又可以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载体,最终实现“1+1>2”的学习教育效果。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红色基因文化的高职院校,开国元勋徐向前元帅曾为学校题写校名。学院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后与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葫芦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海军士官定向培养院校,武警士官人才定向培养基地,辽宁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船舶动力装置实训基地,国家交通部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学校始终推进实施“厂校同舟、产教共济”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我国船舶工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立足船舶,面向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浓厚的船舶背景、鲜亮的军工底色、厚重的红色基因凝练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独特的校史品牌。近年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作为拥有鲜明红色印记的高职院校,致力于深挖校史红色资源,将其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学生接受校史文化浸润,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推广校史文化的初衷与党史学习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教育目的不谋而合,本文意在探析提高推广校史文化的深度,探索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维度,尝试探究校史文化推广和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
一、校史与党史的逻辑关系
(一)校史的形成见证了党史的发展
我国的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校史不仅记录了高校的办学历程和办学理念,更是见证了党的历史的发展历程。高校发展壮大的历史离不开党的政治建设,高校开拓创新的历史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高校人才培养的历史离不开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校史的形成和提炼是基于党史的发展和变迁,没有党史的发展规律就没有校史的形成准则,没有党史的政治引领就没有校史的导向价值,没有党史的学习教育就没有校史的育人功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是建设具有学校特色校史文化的政治基础。
(二)党史的发展指引着校史的凝练
高校的发展历史是汇集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多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深度挖掘校史育人功能,凝练优秀校史资源,发展完善校史文化,是高校校史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校史长河中,提炼学校精神、精炼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校史文化的重点。在校史文化建设中,提取校史文化精华、聚焦校史文化精髓是高校建设校史文化的难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追寻党史的凝练过程,深刻挖掘党史的发展规律,全面总结党史的教育经验,可以为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可以为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提供政治方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宗旨认识、擦亮政治底色,可以为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把握党史的发展规律有助于高校凝练校史文化、弘扬校史文化、深耕校史文化。
(三)校史的推广与党史的学习相辅相成
人们普遍认为,校史和党史虽有一字之差,但是有着巨大的差异,一校之史不足以和党史相提并论,两者的内涵不同,体量不同,受众不同,党史定是凌驾于校史之上,二者并无任何交集。然而,从教育的角度去解读校史和党史,两者内含的理论和价值又有着高度的相似。校史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形态,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是总结我党发展过程中经验教训的理论成果,是教育广大党员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实践路径。推广校史、学习党史的最大共同点就是育人,尤其对于高校而言,将校史推广与党史学习有效地融合发展,让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将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3]。
二、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有助于强化校史文化的深度
校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所高校的校史文化都是其在独特的办学历程中积淀的文化精华,很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史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了校史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但是,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很多高校的校史文化建设都是相对独立的文化表象,在校史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学校范围内的育人成效,一定程度地忽略了校史文化建设的深度,而学理深度也是校史文化建设不可弱化的一面。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对于校史文化的深度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高校校史必将与党史长轴中的某一部分相契合,在此基础上所呈现出的校史文化则更加具有理论深度,将进一步提升校史文化的育人实效。
(二)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有助于拓展党史学习的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要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立足高校实际,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入脑、入心的党史教育[4]。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为高校开展个性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校史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历程的浓缩,代表了这所高校的办学理念,代表了这所高校的育人原则,代表了这所高校的价值导向。校史文化融入党史教育,将更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拓宽了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增强了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
(三)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检验校园文化育人成效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是否建立了校史文化自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就是要立足于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看,校史文化推广和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相似性。通过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能够让高校师生系统地学习党史的同时,自觉地将党史的学习思维运用到校史文化的推广中,从而产生更加鲜明的校史文化底蕴。通过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让青年大学生在坚定校史文化自信的同时,自觉地将校史与党史相结合,从而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三、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要以初心使命为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既是对全体党员的必然要求,也是要求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高校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的目的,是通过党史和校史的深入学习,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上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高校要想更好地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就必须以初心使命为价值引领,在党史、校史融合发展和学习教育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初心使命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意义。以初心使命为价值引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青年大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政治思维,增强责任担当,牢记历史使命[5]。
(二)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6]。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虽然是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但归根结底是高校的教育内容,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时刻牢记。因此,高校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就要确保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在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的同时,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要以知史爱党为最终目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校史来源于党史,学习校史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历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青年学生必须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要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所以说,高校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切入点在校史文化推广,深入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心点在知史爱党。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青年学生感受和学习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怀有一颗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四、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以红色基因为引领,实现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融合
高校是都具有其独特的建校背景和历史传承。高校的红色基因来源于党史的优秀资源,在高校的办学发展历程中红色基因与高校的办学理念深度融合,形成了高校的红色校园文化[7]。例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坚持“立足船舶,面向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服务船舶行业、服务军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独特校史文化。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校史文化与党史之间最大的共性就是都具有鲜明的红色底蕴。以红色基因为中心点,扩展学习范围,探索校史文化与党史学习的相交点,将会实现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青年大学生要想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就必须让党史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就离不开讲好党史故事,高校讲好党史故事就离不开红色资源,而校史文化中的红色资源对于高校而言则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必将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品质和质量。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在建校60多年的历程中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以党史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为抓手,深度挖掘学校校史资源,多方寻找船院红色印记,认真讲好船院故事,传递红色正能量,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注重价值引领,厚植家国情怀,促使校史文化推广和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有“血”有“肉”,充分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这片红色的土壤上接受了独具一格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新兴媒体为平台,实现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融合
随着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打破了青年大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给养的传统渠道,新兴媒体已经在青年大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一条热搜、一个头条能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其惊人的传播速度促使高校必须抢占新兴媒体这一思想阵地,并在这片阵地上注入红色的印记[8]。以往,高校的官方媒体上红色资源主要是以校史文化为主要内容,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当高校的官方媒体出现了大量的党史宣传教育内容时,我们就会发现党史学习和校史文化一脉相承,拥有着相同的教育载体。
近年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加快新兴媒体建设,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基础,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需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充分运用官网、官方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党中央精神和有关部署,宣传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推动学习教育全方位展示、全媒体参与、全平台推广。这些举措都是基于学校前期深耕校史文化推广的宝贵经验。学校力争以新兴媒体为平台,借助此次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将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在教育载体上实现融合,逐渐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适性的育人体制机制。
(三)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实现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体系融合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大思政格局,努力营造全校立德树人的氛围,全面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效守住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加大课程思政投入力度,力争将思政元素之“盐”溶入专业课程之“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办学定位的目的[9-10]。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抓牢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有效途径,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红色基因,深度挖掘思政育人元素,通过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将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完美结合,孕育了具有船院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校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在一些课程建设中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将极大地增加课程思政建设的灵活性,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高度。在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开展党史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将具有很大的实践优势。高校通过校史文化、党史学习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可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实现校史文化推广和党史学习教育在教育体系上的融合,进而发展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党史、校史育人体系,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经验。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现阶段高校的重点工作,各高校更加注重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的育人实效。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高校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全新尝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充分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沿革,通过红色基因建设、新兴媒体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探索校史文化与党史学习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尝试建立可以普遍推广的新型教育体系,期望校史文化推广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