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的中国实践*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与教育》读后感

2021-12-29□孙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日程表创设儿童

□孙 颖

2020 年3 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报告:美国的孤独症患病率上升为1∶54。我国的自闭症患病率也在1%以上。这是特殊教育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2020 年底,由浙江工业大学徐云教授牵头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与教育》一书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紧扣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实际又富有个人独到见解的实用型著作。

作者认为,特殊教育的意义在于其能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期待和特殊儿童的需求,以发展其潜能,使其获得技能,增长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特殊儿童的一种,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沟通、认知、行为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征、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行为特点,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在此,笔者引用了徐云教授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与原则,与大家分享。

一、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征与教育、教学原则

(一)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征

1.感知方式奇特,视、听觉优势明显

孤独症儿童拥有视觉和听觉优势,常常通过视听感知来接受和判断外界的事物。由于孤独症儿童能利用视觉记忆存储、收集、处理信息,他们常被认为是视觉化思考者。听觉通道则是其学习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

2.学习动机不足,需要依赖外部支持

缺乏学习动机是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共性问题,由于兴趣范围狭窄,孤独症儿童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对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对其他事情则漠不关心,较少与他人互动。

3.认知方式特别,机械和视觉记忆能力强,想象力差

虽然孤独症儿童的记忆力很强,但这些记忆属于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他们即使记住了一个数字、一个物品的名字和图像,也无法通过回忆再现具体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整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无法理解事物背后所代表的含义。这导致他们不能够独立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

4.心理预测能力弱

执行功能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组织能力弱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孤独症儿童难以依据周围环境线索、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理解和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

5.情绪控制力差,问题行为多

孤独症儿童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非常弱,常出现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当进入陌生的情境、遇到不熟悉的人或是接触到新的物品时,孤独症儿童都可能产生情绪的崩溃,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教学原则

1.视觉提示

孤独症儿童在视觉加工和视觉通道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视觉提示系统能够有效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参与课堂活动,适应学校环境。借助物品、图片、符号、卡片等视觉提示的形式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环境与事物,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事物的了解。

2.控制干扰

为避免外界的干扰因素对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前应尽可能地减少干扰因素,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以促进教师教学与孤独症儿童学习效能的提升。

3.循序渐进

教师必须遵循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将一个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子目标,然后按照顺序指导孤独症儿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4.随机教学

随机教学是一种可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原则。它以孤独症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能让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扩展其学习的广度,延伸其学习的深度。如从孤独症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提问开展教育教学。

5.激发兴趣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兴趣同样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其更快地进入教学状态,也能够帮助他们获得一些在行为、语言、社交等方面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孤独症儿童感兴趣的物品,然后围绕该物品设计教学活动,布置教学场所,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将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动机最大化地利用。

二、孤独症儿童的教学环境创设

(一)教学环境创设的原则

教学环境对儿童的社交、认知、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教学环境的创设同样重要。诸多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在处理不同感官信息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教学环境的创设需要考虑儿童的障碍行为特点,根据两者间的关系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以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环境创设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

由于孤独症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定的安全意识,不能觉察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所以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首先,要确保教具的安全性。其次,要确保硬件设施的安全性。最后,要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性。

2.简洁性

孤独症儿童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干扰。过多的辅具或过于丰富的材料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良情绪或对某物体产生过激反应,不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3.直观性

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时可以利用孤独症儿童的感官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孤独症儿童很难理解事物的抽象意义,所以,教师应选择图片、视频等更容易为这类儿童所接受的内容。

4.稳定性

孤独症儿童有着明显的重复刻板行为,不喜欢变化。经常性的变化与调整不利于这类儿童的适应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尽量创造一个稳定、一致的环境。在儿童习得某项技能后,教师可以对教学环境进行调整。但要将标志性的提示物保持原状,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尽快地接受环境的改变。

5.支持性

支持性指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最佳的支持性学习环境。比如,改变温度或灯光以满足一些儿童的需求,依据课程内容改变教室的空间布局等。

(二)教学环境的视觉提示和功能分区

1.视觉提示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时常使用图片、符号、照片、物品、图表、卡片等视觉提示,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大量研究表明,视觉提示可以在多方面帮助孤独症儿童。第一,视觉提示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学校的日常活动、时间安排、课程安排等,增强孤独症儿童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理解,使他们进一步适应学校生活。第二,视觉提示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完成或参与一项任务,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焦虑感。第三,视觉提示还可以帮助儿童完成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堂任务中的衔接。

2.视觉日程表

教师应利用视觉提示,针对活动事件的顺序,预先与孤独症儿童做好沟通。首先,教师可以简单地告诉孤独症儿童接下来该做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其次,教师可以让孤独症儿童看着日程表,知道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避免其产生困惑和厌烦情绪,从而减少其问题行为。此外,视觉日程表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指导线索,提示他们该如何行动,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能独立做事的人。视觉日程表应该符合每个个体的能力和理解力。对于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可以使用文字日程表来安排日常活动,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孤独症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片日程表,对于年龄更小的孤独症儿童,可以使用具体物品来表示接下来要进行的活动。

孤独症儿童的日程表应该有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自由选择,促进沟通技能,增强对日程表的执行意愿,同时获得控制感和愉快感。使用日程表的目的不是让孤独症儿童变得刻板,而是让他们在按照日程表安排活动的同时,能逐渐接受环境中发生的变化。适当的调整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改变的忍耐力。

结构化教学中会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日程表,分别是全班公用日程表和学生个别化日程表。全班公用日程表能够详细说明整个班级的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吃点心、午餐、参加户外活动等的时间和地点。个别化日程表是为每个学生设计的,包括每个学生每天要进行的活动,当然,日程表所展示的项目数量必须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3.功能分区

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时,需要考虑孤独症儿童的特征、课程内容、活动安排等,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不同的功能分区有着不同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教学区,包括集体教学区、小组教学区和一对一教学区。二是学习区,是儿童独立练习已经掌握的技能或行为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教师不会提供帮助,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独立完成任务。三是过渡区,是儿童从一个任务或活动转向另一个任务或活动前进行心理调适的场所。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儿童缓解对未知活动的焦虑情绪。同时也给儿童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调整,以便有更好的状态进入下一项任务或活动中。四是冷静区,是儿童在出现行为问题或情绪失控时进行调控的场所。

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及自闭症儿童教育基地对上述教育教学原则和教学环境的创设方法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深入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此与同行们分享。

猜你喜欢

日程表创设儿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日程表
日程表
日程表
日程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