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真实性研究

2021-12-29陈天远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真实性语境教材

□陈天远

自20 世纪30 年代情境教学法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将语言知识点教学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教师的语境意识日益强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外语教育要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语言真实性缺失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结合人教版教材,笔者从教材内容、师生对话和课堂情境三方面剖析语言真实性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一、英语教学中的真实性缺失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真实性缺失

教材是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材料。有学者认为:一个真实的文本不是为了教学目的的撰写,而是为了现实生活交际目的、将某个信息传递给读者而产生的。教材涉及的语言现象应该是真实、地道的语言,而不是虚假的,或者是根据语言教学的需要而编造的语言。然而,许多教材的文本都存在着真实性缺失的问题。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Mike 和Sarah 去参观农场时和farmer产生了如下对话。

(教材呈现Mike、Sarah和farmer指着对面的动物进行谈论的画面)

Mike: Wow!You have a lot of animals! What are those?

Farmer:They’re horses.

Sarah:What about those?Are they hens?

Farmer:No,they aren’t.They’re ducks.

文本中,Mike 和Sarah 站在马和鸭的面前,问农场主“那些动物是什么”。这段问答对话听起来很流畅,但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显得十分奇怪。四年级的学生早已认识了动物“鸡”“马”和“鸭”,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述这几个单词。文本显然是为了操练句型“Are they...?No,they aren’t./Yes,they are.”而设置,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量。学者Widdowson 和Morrow 都认为真实性不会一直存在,使文本真实的东西是它所产生的特定语境。而要赋予文本以真实性的方法就是重新创造语境,重塑真实对话。

(二)师生课堂话语的真实性缺失

师生课堂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是语言真实性的标准之一。师生在课堂中会产生许多对话,然而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语言真实性缺失的情况。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师生表达的内容缺乏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随意武断。如一节公开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下。

T:Do you often write a diary on weekends?

A:Yes,I do.

T:Oh,good.You must be a great writer.

学生只是说自己时常写日记,并不能表明他是“一个很棒的作家”。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中习惯使用“good”“great”等评价语,有时甚至是不分情境、不合时宜地使用。这种无效的肯定失去了教师评价的价值。此外,许多课堂情境都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学生通过猜测教师的意图进行作答,话语缺乏真实性和自主性,容易出现师生间断层式的对话。

(三)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缺失

情境是教学知识点的载体。英语课堂中的情境应追求真实、自然。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本单元涉及很多关于party 的对话和活动。然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学生参加派对的机会很少,若教师无法挣脱教材主题“party”一词,受制于教材所给的主题情境,那么教学就会失去真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创设合适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更真实。

二、语言真实性缺失的改进策略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一般分为听说课(Let’s talk)、词汇课(Let’s learn)、语音课(Let’s spell)和读写课(Read and write)。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基于真实的生活,更没有表现真实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给的语境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无法感同身受;第二,教师限定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表达缺乏真实性。这样的教学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语言是一门生活技能。对此,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改进。

(一)重构教材,创设完整真实的任务链

教师要通过重构教材内容,创设完整的任务链,弥补文本单一和真实性缺失的问题。在布置交际任务时,教师要把教材各部分单独的交际情境联系起来,构成一整个任务链。任务链(task-chain)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在选材的过程中所设计的系列任务。这些任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内容设计从简到繁,难度设计从易到难。情境中的各个任务之间能衔接起来,层层推进,最终完成交际目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利用各种条件,创设、补充缺失的语境,使教材内容更加完整、真实。同时,还要尽量明确规定相关的语境因素,使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通过任务把所学知识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掌握某个语言知识点。此外,任务内容还要为学生提供想象和拓展的空间。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这节课时,教师应该补设多个情境,让学生完成整个任务链,逐渐达成教学目标。

情境1:讨论五一假期。

本环节,学生和同伴讨论“五一出游”的话题。他们用简单的英语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情境2:呈现农场图片,录入多种动物的声音,向同学介绍自己身边的农场。

本环节,学生热情地讨论着这个现实中的农场,向教师提问:Where is it?

接着,教师让学生听声音判断是哪种动物,引导学生用“What are those?Are they...?”等句型进行提问。学生迫不及待想知道在这个真实的农场中有哪些动物。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两个句型使用得越来越顺畅。

情境3:呈现课文中场景,对文本和图片进行处理,学生邀请Sarah和Mike参观农场。

本环节,学生以六人一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先出现声音再出现动物图片。学生进行猜测,结合课文和实际,使表演更有意义。重构后的文本如下。

S1:Wow,a fine day.Sarah,Mike,let’s go to the farm.

Sarah,Mike:Good idea.

S1:Do you know Gua Zhu farm?

Mike: Wow, you have a lot of animals! (Neigh,neigh.)What are those?

S2:They’re horses.

Mike:Cool!How many horses do you have?

S2:Mmm...Let me see,seventeen.

(Quark,quark.)

Sarah:What are those?Are they hens?

S2:No,they aren’t.They’re ducks.

Sarah:Let’s count.One,two,three...twelve.

基于真实的情境和具体存在的背景,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兴致勃勃,很快掌握了语言。

(二)有效提问,构建有趣的师生对话

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既是一种自身的教学语言,又是学生的学习材料。事实上,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追问,还是师生间的对话,都应该是真实的。真实的课堂对话是贯彻课程改革精神、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启迪师生平等关系的有力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总是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提问之后,学生没有反应。这是因为教师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回答,而学生并未领会。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语是他们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故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真实客观。以上文提到的公开课的评价为例,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处理。

T:Do you often write a diary on weekends?

S:Yes,I do.

T:Oh,good.What do you often write about?

S:School things.

在这个简单的对话中,虽然教师的提问是先前预设好的,但学生的回答却并不在教师的预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追问,对话就显得更加真实有效。

再如在执教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时,教师对学生的hobby进行了提问。

T:What are your hobbies?S1:My hobby is growing flowers.T:Really?Why do you like growing flowers?S1:Because it’s very relaxing.T:I think so.Then what’s your hobby,S2?S2:My hobby is fishing.

T: Oh, you might be a patient boy. Because I think fishing is a little bit boring. When do you go fishing?

S2:I often go fishing on weekends.

许多教师担心自己的追问会超出学生的认知,更担心多余的追问会浪费教学时间。其实不然,就上述对话中,询问学生的爱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教师完全可以追问学生“why”和“when”。这不仅符合对话的真实性原则,更能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依据现实,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情境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使用的。学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中接触和体验语言,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进一步掌握语言形式。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情境能够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参与者与感受者。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B Read and write时,虽然学生参加party 的机会很少,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举办一个中式的party。从正式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学生发放invitation,之后让学生进行现场活动展示,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则生日派对的邀请函,为下一节课的birthday party 做铺垫。这些party 都十分真实而有意义,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氛围热烈。

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时,教师设计了一个flea market,让学生在课前选择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售卖,每个学生既是卖家,也是顾客。教师提前对活动中可能会用到的语言进行讲解,包括本单元的重点句式——How much is the...?How much are these...?等,并指导学生合理定价,让售卖过程真实有趣。学生从课前就对这个活动有着极大的热情。活动伊始,英语课堂立刻转化成为生活气息浓厚的市场,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商品,并在任务结束后把自己买到的东西向同学展示。在这个售卖过程中,教师还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自己不需要的物件以及合理使用金钱的观念。简单的教学情境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语言、参与活动,使英语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语言知识来源于生活。随着情境教学法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话语。实践证明,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英语语言思维。同时,语言是一种技能。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操练,即使场景经过了转换,他们依然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英语教学的目的得以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真实性语境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广告的真实性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