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样例搭支架 精心设计学语言
——语言训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29○朱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毛虫句式词语

○朱 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而小学低年级又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起步阶段,低年级“语言训练”应是语文课堂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要以课文语言形式为纲,找出规律,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再从文本中走出来,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让学生的言语智能在表达实践中有所依托,为中高年级开展段落和篇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既要关注全面又要考虑分层,体现训练差异

训练时,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在整体参与中高效地训练。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理解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所以进行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找春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文中有语言规律的句段特别多。第四至七段就是一组由反问构成的整齐句式,也是学生学习迁移运用的极佳范例。教学时,从“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里?”这一问题切入,将这四段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受找到春天的惊喜之后,将“小草”和“眉毛”、“野花”和“眼睛”、“嫩芽”和“音符”、“小溪”和“琴声”建立起联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此外,课文最后一段,句式也非常有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样运用多感官、多角度去观察。同时,这段在内容上是有对应的,“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是对应了“我们看到了她”,“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是对应了“我们听到了她”。那么“我们又闻到什么,触到什么?”就可引导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学生来完成。教师设计练习时,从不同学生的能力出发,重在练习的质,而非练习的量。

二、既要结合文内又要拓展文外,拓宽训练内容

有价值的语言学习,不仅仅是理解和体会,更是在此基础上的语言实践。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内,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交融,还要把训练延伸到课外,运用于生活情境的说话和练笔,使典型句式的表达真正落到实处。《小毛虫》一文中,“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这两个句式,在表达形式上很有特色,且与课文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又是唱,又是跳”和“跑的跑,飞的飞”都是短句,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细微的变化。教学时,通过改一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变化美,从而感悟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关注语言的变化,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也……更……”是一组关联词,教学时,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大大小小的昆虫会唱,会跳,会跑,会飞,那小毛虫呢?它会什么?借助“小毛虫既会____,也会____,更会____。”这个句式来说一说。正因为小毛虫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它不羡慕任何人,再一次借助“小毛虫既不羡慕____,也不羡慕____,更不羡慕____。”来说一说。两次练习仿说,是基于课内文本形式的迁移运用,也有学生个人语言的重构。之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用上“我既会____,也会____,更会____。”来说一说。给予学生生活实践,将课内习得的语言规律延伸至课外,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消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既要激发兴趣又要发展思维,丰富训练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训练时,既要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的练习,又要鼓励多元化、多角度思考。《雾在哪里》是一篇科普童话。全文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运用拟人手法,描述雾和孩子“捉迷藏”的故事,很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时,教师也像雾孩子一样变起了魔术,把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变到绘本里去。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调动起来,看着图,读着文字,也对长课文的脉络有了大致地了解。此外,课文善用“无论……还是……都……”这种形式来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着第一、二句的样子,将第三句雾孩子藏的东西也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然后进行思维训练,第三句是被教材编者改动过的,在原来的故事里,雾孩子在行人和小黑猫后面还藏了东西,是公园和学校,还是公交站和小汽车,还是小黑猫的黑尾巴呢?教师的提问激起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涟漪。其实,从房屋、街道、树木、桥梁,到行人和小黑猫,蕴藏着从大到小、由静到动的思维过程。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自然就有了答案。部编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第一次上升到一个高度,从一个字到一个词,再到一个短语、句子,都蕴含着思维训练的顺序。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从文本中找到这些思维点,落实语用训练,发展学生思维。

四、既要挖掘广度又要设计梯度,提升训练效果

部编版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在同一“内容主题”下,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有梯度地螺旋上升。“的”字词语早在《小小的船》里就已出现,教学时着重指导朗读,与“弯的、小的、闪的、蓝的”进行对比,体会韵律感,学习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词语。到《项链》一课,从课后习题“金色的____,雪白的____,快活的____”来看,对于“的”字词语的积累不局限在叠词上,内容更丰富,“词语的合理搭配”这一语文要素也凸显出来。教学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展现海边风光图,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按“____的____”的形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而且将文本的形式进行转化。再进行词语互换,变成“又宽又远的沙滩”和“又长又软的大海”,从而发现词语的搭配要合理。然后,用上“的____”来说一说海边风光图中其他的事物。最后,联系生活经验,运用“____的____”说一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事物。正因为教材编排从单纯的叠词类发展到内容形式都更为丰富的“的”字词语,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什么”,由易到难设计教学环节,分层递进,落实语用训练。

总之,语言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重视字词的积累,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让学生感悟妙用,更要把握好从字词到句的自然过渡,精心设计训练,迁移运用有特点的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毛虫句式词语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容易混淆的词语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找词语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一枚词语一门静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绿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