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网络空间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2021-12-29达昱如

南方论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性马克思话语

达昱如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五四精神是当代价值观的起源,凸显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的精神文化。文化是精神的基础和反映,描绘了人们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精神感受,同时也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历史长河验证,对于民族、国家最深厚的力量,同时也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精神文化。当代中国已经步入崭新的一个时代,极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旅途。如今,新时代的科技信息化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主的传播,无疑是对于传统媒体的一种革新。新媒体中的“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产生的,对旧事物的“扬弃”。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实际应用都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诠释,同时在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时,消除了对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

一、新媒体网络空间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点

(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性

大众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特性之一。大众性的内涵是指,文化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实践性作为主要准则,发展主体是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把文化精神与之相融合,具有相对一致性。是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方式,把其精神和内涵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使最贴近人民群众的自身发展,更容易被理解和应用。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是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统一性。但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对象不同,形式也在逐渐变化。高校教育一直以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聚焦点,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相对关键一部分。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传统文化的内涵起初不断地推陈出新,大力发扬适应当代社会文化多样性。这种文化是与当代社会发展相一致,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相一致。马克思在17岁特里尔中学毕业时,曾经写下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成为当时触动欧洲历史的“心脏”,因为马克思对于当时的“公民”与“市民”展开了论述。马克思对于何为“公民”,他解释道:从它的源泉出发,就是为大家、为全世界服务。而现在所倡导的大众化是与之完全融合,中国自古以来在乡土社会中都把对“公民”的观念与“国家”相关联,这种起源于最初民族“部落”的形态中流传下来的,因之对于国家层面的观念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对于公民观念的改变。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文化模式,还是目前所探讨的核心价值观,都共同具有一种最核心的特征就是适应大众、被大众所吸收的特性。

如今,中国教育事业也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关键。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人才事业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力培养青年对于文化事业的新认知和新发展。专题讲座就成为最直接最深入传播价值观的方式,把思政教育的每一门课程与价值观相结合,专门制作一次视频专题。借助这不同的类型专题课堂,使高校的学生可以更好理解和参与到内涵。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自己理解和表达自己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可以以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和培养时代新人都是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和重要性。高校课堂的高度参与增加了文化的大众性,使文化的实践性也体现到淋漓尽致。文化建设的内容层面的传播也要创新,借助新媒体的新形式,对于奋斗在核心价值观的一线的先进典型人物,可以借助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在当代社会,英雄人物的力量依旧是巨大的,人民群众对于英雄人物的精神学习,也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

实践是对于理论知识的一种考验,只有通过了具体的现实的活动,才能实现对于世界的真正感悟和改造。实践性是对理论的检验和应用,是人们对于理论的一种检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对于世界的变化许多哲学家们都有自己的深刻借鉴,但是关键不是对于世界的改变,而是对于如何改造世界。马克思无论对于哪种理论的阐释,都是不仅限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而是上升到对于现实世界领会,这正是对于实践性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最好的诠释。

毛泽东曾经在《实践论》中实践性作出了解释,为什么伟大的思想家们可以做出他们的理论?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8]马克思所阐述的实践性,并不是像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片面的、教条的、具体的。而是如列宁所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9]这是对于实践性最显著的解释,就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既能突出理论的价值所在,又能对理论作出现实的检验。邓小平曾说,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10]因此,可以说文化的实践性具有两面性。在面对西方思想体系对我们的文化有冲击时,我们要大力弘扬属于中国的价值观,深入到高校课堂的作用,将价值观的实践性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值。其文化价值层面是一个国家的立根之本。它强有力的反映国家的文化实力,为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定的灵魂。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模式与文化价值应加强实践的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向学生推送更多相关性知识,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会、认识、学懂,更需要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培养新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利用互联网参与价值观专题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并且高校可适当地在假期,安排周边的历史遗址以及当地博物馆的集体性参观。这种参观方式是“过去”与当代最好的碰撞,不仅可以更高效地实现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的深层理解,而且培养大学生对于价值观念的发散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二、新媒体网络空间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发展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1]新媒体的时代性发展不仅仅成为特定领域的主流方向,也要掌握与社会、经济、文化融合成为传播时代主流声音。新媒体在发挥时代价值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播时也要对于意识形态加强巩固。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继承和延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并且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首先,马克思曾深刻批判了对于消灭家庭这种谬论。同时提及,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2]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不同的地方,在对于家庭问题上,共产党人对于家庭教育不是从社会的作用出发,而是对于社会作用下教育的改变和发展。这一理念,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始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建立文化的根基之上。对于文化的理念,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表述,但在基础性提出了明确的指向。

再有,在对于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的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讲到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整个民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最设身处地为全部无产者的利益服务,实现对于财产社会性质的转变,将实现全部个人利益最大化。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这样的自由联合体,在当代社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以人为本”。

最后,马克思对于知识的无懈追求是从他的博士论文中开始有了雏形。他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批判”,从他的博士论文的前半段可以了解他的这一观点,批判就是要学会聆听他人的声音,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并要坚持为他人做些什么。正因为,有马克思的这种批判态度,才能为无产者和劳动者服务。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今天的“全心全意为人民”这一党的根本宗旨,也正是从马克思这一观点出发并提出的。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建立在什么基础,自由联合体,还是批判精神,都对于当代社会的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其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发展经济的万物之源,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根本动力。深入提高文化理念一直是当代社会最核心的任务,而核心价值观则站在对于理论的精准把握的层面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更应该成为当代青年一代深入学习和领会的理论知识。

(二)构建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系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重加强话语体系建设。[5]如今,话语体系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武器”,同时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是与当代社会提高文化自信是有密切的关系。文化话语体系是其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其精髓部分,而其核心是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对于彰显中国价值。

一是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新媒体视野下高校课堂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6]建设文化话语体系,坚持意识形态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的导向作用。[7]意识形态是证明一个民族精神层面的最好体现。党和国家不断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继承和发展,不断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因此,作为在新媒体的新发展中应该积极与话语体系进行发展和转换。

二是为巩固对于青年人才的文化话语体系的培养。新媒体传播方式成为最直接巩固思想体系、建立话语体系的方式。对于加强文化教育,是为了青年人才的思想教育。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是更愿意走出传统观念,吸收更多的新媒体、新信息的事物而发展。应该在实践性和认知程度实现高度统一,在现在高校课堂中,几乎传统的上课模式,使理论知识被学生更好地吸收,但是其未能与生活相融合,更没有付出实践的成效。在现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西方思想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更容易、更有效地的全面发展。面对青年一代的开放性思想,极其容易被价值观全盘西化。固然文化建设,让文化自信的话语体系在面对青年时,新媒体占据主导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就面临着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文化价值以及现实社会都发挥着一定的相辅相成的影响。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其之间相互贯通,才能为社会创造最大值。目前高校仍然是存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矛盾,虽然高校学生普遍学习认同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受到认可,但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不平衡发展甚至出现矛盾。所以,坚持价值观的实践性是提高培养时代新人的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实践性马克思话语
马克思像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