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改革与创新
——以“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为例
2021-12-29苏凯宁
苏凯宁
(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茂名 525000)
一、当前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指出,舞蹈是一门关于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舞蹈基础能力、舞蹈表现能力及创编能力。近年来广东省的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舞蹈教学形式上,一些舞蹈课堂侧重以教师施教为主,忽略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在一堂课上,教师传统的重复教学民间舞的内容,学生学动作,合音乐,教师抠动作。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教师仍然秉承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机械地学习为主,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自身需求了解,教学创新意识不足;其次是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度不够,不懂得如何深入学习基础的舞蹈理论知识,并且利用舞蹈基础知识去创编和创作。
二是舞蹈教学内容方面,从现阶段茂名市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表演专业(三二分段)的教学大纲来看,主要学习的是大类的民族民间舞,比如汉,蒙,藏,傣,维等,较少涉及广东地方特色舞蹈,没有充分将广东地方特色与舞蹈教育相融合,缺少对广东特色舞蹈的继承,更难言创新。
三是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教学的学术研究也不多。目前广东省一些高校已将广东特色地方舞蹈作为一门学科深入研究并且撰写相关论文,比如星海音乐学院开展岭南舞蹈创编的人才培养项目——《不辞长作岭南人》,并创作大量的舞蹈作品,例如以“禾楼舞”为题材的《舞禾楼得谷》,以“钱鼓舞”为题材的《乞艺为生》,以“杯花舞”为题材的《玄风》等。相比之下,中职类学校很少开展有关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舞蹈教学的学术研究,目前可以查阅到的相关资料也是寥寥无几。
笔者认为,舞蹈课堂的活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而只有学生对舞蹈文化有认同感,才能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对于我们广东来说,当前相当部分舞蹈教学大纲为大类民间舞蹈的学习,很少涉及广东地方特色舞蹈的教学与创编,许多学生难以产生代入感,学习兴趣也很难提上来。因此,笔者尝试以潮汕地区“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为例,探索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教学方法并验证其教学效果。
二、“钱鼓舞”是广东地方特色舞蹈之一,也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位于岭南,有着丰富优越的风土人情,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从而给予舞蹈人许多创作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作品。比如连南瑶族的《大长鼓舞》、客家文化的《采茶灯》、潮汕文化的《潮汕英歌》《钱鼓舞》《鳌鱼舞》等,这些作品将人们的生活、民俗、心理与思想用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其中“钱鼓舞”就是潮汕文化的瑰宝, 2006年“钱鼓舞”成功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对美的创造,“钱鼓舞”形式新颖,舞蹈动作活泼俏皮,与中职学生青春活力的个性特点相吻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初接触广东地方特色舞蹈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凭借“钱鼓舞”的教学尝试拓宽传统舞蹈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编创技巧,深化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以“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为例,探索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
笔者阅览过大量舞蹈课堂实录发现,大部分的舞蹈课堂教学,教师更侧重于传统民族舞动律训练,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因此,如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与传统舞蹈课相结合,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课堂实践。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舞蹈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舞蹈基础理论和广东特色文化的学习
中职学生舞蹈课多以舞蹈实践、实训为主,教师较少普及舞蹈理论知识。因此,可以从单一的舞蹈课转化为多元化的舞蹈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地方特色民间舞的兴趣。在舞蹈实践课前将课堂安排在文化课教室,将文化课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讲解舞蹈概论,何为舞蹈,舞蹈的社会功能,人们怎么创造了舞蹈等;二是讲解广东特色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人们根据这种独特的文化衍生出舞蹈文化,舞蹈又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三是以“钱鼓舞”为例,介绍潮汕地区文化特色,讲述“钱鼓舞”的历史由来、“钱鼓舞”的演变、“钱鼓舞”原生形态与现阶段“钱鼓舞”形式的对比(可播放舞蹈视频作对比)、“钱鼓舞”的舞蹈道具介绍、“钱鼓舞”的服装介绍以及“钱鼓舞”的音乐介绍等,让学生对这个地方特色舞蹈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钱鼓舞”基本训练做准备。
(二)将“钱鼓舞”的基本元素融入教学中
将“钱鼓舞”基本元素融入教学中,教师可从“钱鼓舞”的道具、舞蹈手型、主要动作以及主要动律向学生作介绍。
1.舞蹈道具
“钱鼓舞”使用的道具即是我们平时所见的圆鼓,一般侧面无铃铛,演出时表演者利用鼓可做各类技巧性动作。
2.舞蹈手型
“钱鼓舞”的手型为“三钱指”。 “三钱指”手型要求一般为右手拿鼓,左手作“三钱指”,左手的大拇指与食指相扣形成一个圆圈。其余三个手指伸直,动作要求手腕呈压腕。
3.主要动作
“钱鼓舞”的主要动作为:“抖鼓”“抛接鼓”“平圆转鼓”和“沿臂滚鼓”等4类。
在舞蹈训练课上,通过舞蹈单元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钱鼓舞”的核心元素有哪些(如“钱鼓舞”钱鼓的拿法),教师再进行“钱鼓舞”基本动律训练(“横摆步”“击鼓六响”“旁勾脚笃鼓”“ 腰间抖鼓与蹬跳相会”等训练),最后再进行“钱鼓舞”的技巧性训练(如“抛接鼓”“滚鼓”)。这样下来,学生学习“钱鼓舞”的动律将更贴近于此民族舞的风格,为接下来进行舞蹈创编作准备。
(三)让地方特色服装走进课堂,凸显民族色彩
上述在多媒体课堂上曾讲述过“钱鼓舞”的服饰,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师可以将“钱鼓舞”的服饰带进课堂进行介绍,比如东路“钱鼓舞”的动作接近于南派武功,所以服装偏向武侠式。西路“钱鼓舞”的动作相对柔美,服饰更加接近于现代偏汉族服装,服装较为文雅。
(四)走进当地采风,让学习形式更加丰富
舞蹈创作需要编舞者除了对地方文化深度了解之外,还需要贴近生活,让创作更加接地气,为了之后更加顺利开展舞蹈创编课,教师可以带学生来到“钱鼓舞”的家乡——汕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在这里可以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通过体验当地的民俗,拜访“钱鼓舞”老艺人,了解“钱鼓舞”的原生形态及完善的过程等,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加深“钱鼓舞”的印象。
(五)探索中职舞蹈课堂“钱鼓舞”的创编课程
舞蹈创编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职学生未系统接受过专业的创编课程的训练,应该如何由浅至深引导中职学生自主进行编创;二是如何在保留原有舞蹈韵律和风格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内容与形态上的创编。就以上两个问题,笔者在“钱鼓舞”创编课程作了一些探索。
1.教师确定创编课程和设置流程
教师利用集体教学法教授四个八拍的“钱鼓舞”舞蹈,舞蹈内容由“钱鼓舞”的主要造型、主要动律以及技巧性动作组成。教师详细讲解动作与动律之后,把学生分成两组,每一组各有两名组长,开始布置第一项创编内容,为教师刚才所教授的“钱鼓舞”片段创编队形;第二项内容是进行自主创编四个八拍的队形以及动作,学生讨论时间完毕,进行创编实践。
2.学生为主体进行创编
学生在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创编的准备工作。第一是每位学生开始集思广益想队形;第二是组合内容的制定,如是运用传统的编舞法进行队形转变,还是从“钱鼓舞”原生形态故事中取得灵感去设置舞蹈情节;第三是各小组组员演员角色的分配与调整;第四是各个组长规定创编思考时间与实践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有助她们开发思维。
3.学生实践创编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组长的安排,把刚才讨论得出的队形进行实验,教师在旁边指导,另外一组在前面观摩与思考。队形演示完毕后,组员进行舞蹈队形与动作的创编,各组长向教师阐述各自组员第二项创编任务的主题思路。第一小组以创编队形与动作为主,第二小组以情节为主(可引导学生根据“钱鼓舞”的历史以及借鉴“钱鼓舞”一些有关的故事片段进行创编)。阐述完毕之后是实践时间。此创编课程利用了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辅导,利用情境引导,小组协作与小组探讨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创编成果展示与评价
待所有的组员创编完毕后,各组成员轮流完整展示“钱鼓舞”的完整片段。对方组员观摩,成果展示完毕后,首先是各组成员自评自己小组的编创成果,然后抽取一名组员评价对方小组的成品舞,最后教师综合评价,从各组员编创的舞蹈对于“钱鼓舞”主要动律、风格、技巧性的掌握程度、主题动作的提炼以及创编内容的创新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实践“钱鼓舞”课程教学与创编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合学生现阶段的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考虑本校开设相关专业的民间舞课程设置,并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合适中职舞蹈学生的创编课程。一般来说,高二、高三有一定民间舞基础的学生更加适合创编课程。此外,创编课程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教授过的“钱鼓舞”动律进行创编队形,而后再加大难度进行队形与动作的创编,使教学由浅至深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创编,最后是作品的呈现与评价,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创编流程体验以及观摩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悟。
2.制定创编计划的缜密性
在制定舞蹈创编课程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按照步骤去进行创编,并仔细考虑创编的各个细节。
3.教师为“辅导者”
因学生是第一次进行创编课程的训练,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在一旁辅助,比如队形的建议与纠正,对于“钱鼓舞”的音乐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于舞蹈情节的思考,道具的运用等,在学生出现困惑时,教师应及时回答学生问题。
(七)“钱鼓舞”课程教学与传统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对比
为了体现广东特色舞蹈的教学效果,笔者应用了对比教学法,实验班教授“钱鼓舞”,对比班教授传统民族舞蹈,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钱鼓舞”课程教学训练之后与对比班的学生比对结果如下:实验班的学生一是上课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二是通过舞蹈基础理论和广东特色文化与舞蹈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撑,在技术层面不再单薄,能够快速理解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而不再局限于想象层面。三是利用舞蹈动作与编导相结合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快更熟练地掌握动作并且运用到编导,课后成品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会更加专注于舞蹈课堂,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使得学生的信心增强,课后评价的环节让学生清晰了解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对比班上课运用的是传统的民间舞教学方法,课堂略显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上课时虽然专注度比较高,但是在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方面略显吃力。
四、总结“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经验,归纳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初显成效,主要教学方法有:加强舞蹈理论知识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学习,使学生的舞蹈知识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深厚,课堂中通过“钱鼓舞”的介绍道具、训练动作、服装展示与当地采风,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舞蹈的兴趣,最后利用课堂与采风的知识进行创编,增强学生的舞蹈思维能力。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后,学生更加感受到地方特色舞蹈的魅力,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舞蹈基础能力、舞蹈表现能力及创编能力明显增强,课堂效果明显。
以上是“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虽然只是以“钱鼓舞”为例,但窥一斑而知全豹,笔者认为,“钱鼓舞”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和推广至其他广东地方特色舞蹈的教学中。
五、结语
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是充分发挥中职舞蹈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改革中职舞蹈教育方式、创新舞蹈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作为中职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地方特色舞蹈文化对舞蹈课堂的重要作用,切实承担起弘扬民族舞蹈文化的责任,才能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