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选材策略

2021-12-29林丽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选材草莓审题

林丽

(厦门市思北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3)

深度学习属于建构性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相较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注重记忆的理解性、知识的迁移性,这与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统编教材教学追求是一致的。[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型和问题性,这正是深度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2]在习作教学中,实践深度学习策略,有助于材料的甄别和筛选,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素养。以下通过对习作选材的现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深度学习策略。

一、分析现状,寻找痛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三学段明确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当前,学生的习作选材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选材文不对题。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或对题目和要求理解偏颇,造成选材脱离题目要求。2.选材老旧,落于俗套。学生因缺少生活阅历,选材时往往千篇一律,写作对象常局限于家人、教师、同学等,很难跳出自己的生活圈。3.选材不真实。当学生找不到可用的素材时,只能“无中生有”。儿童是最具天性的,学生自然的、本能的、纯净的状态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说不得半点假话。他们没有生活体验的习作,便是“一眼假”。

二、教有章法,妙解难点

(一)辨析关键字词,文题相应

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即读懂作文题目,仔细研读,切实弄清题目的意思。如果见到题目囫囵吞枣,不假思索,仓促提笔,不合题意皆为枉然。只有读懂题目,抓住“题眼”,正确理解关键词,明确写作内容,知晓写作重点,才能选择出与题意相符的材料。审清题意,作文就已成功一半。因此,教会学生读懂题意、抓住题眼、正确审题显得尤为迫切。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辨析《采莓乐》《品莓乐》《赏莓园风光》这三个题目,围绕“这三个题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谈论。学生发现:题目都与草莓有关,但是侧重点不同,选材和写作角度也完全不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后,再引导学生找题目的关键词。学生发现:《采莓乐》的关键词在“采”上,应该详写如何采草莓的过程,重点应放在对于采摘草莓的动作描写和采摘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的描写。《品莓乐》的关键词在“品”上,应该详写尝草莓过程中的滋味感受和心理变化感受。而《赏莓园风光》的关键词是“赏”和“风光”,这是一篇写景文,应该描写出草莓园的风光如何美丽,园中的草莓、人都是这幅美景图的一部分,要详写观赏莓园风光时的心理感受和变化等。通过审题辨析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题技巧,为恰当选材做好准备。

(二)善取生活素材,不落窠臼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运用感官去触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调动多感官感受生活的意识。学生受年龄和心智影响,要借助教师的慧眼,挖掘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思考。例如,针对班级学生破坏劳动工具这一现象,笔者在一节习作课中,把一把新扫把和一把破损严重的扫把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比思考:这是怎么回事?是怎么造成的?推测平时同学们都是怎么使用扫把的。教师并未急于说道理,斥责损坏公物的行为,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以《扫帚的哭诉》为题,写一篇童话。经过前期的讨论,引发学生深刻感悟。习作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代入角色,写出表达生动、描写细腻的习作,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要爱护劳动工具的教育。这样的习作教学,不正是语文学科素养教育兼具德育教育的最佳体现吗?这样的习作选材基于学生生活,却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三)勤录真实体验,积累分享

深度学习是触及孩子心灵的教学。[3]在习作教学中,体验比任何其他形式更能触及孩子的心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对体验过的事情如没有及时记录回味,一段时间后也就“雁过无痕”。在习作选材时,可引导学生实现素材积累三步走。1.及时记录,初步入轨。三年级开始,让学生准备笔记本,设立“素材库”,每周两次,记录印象最深刻的事。由于没有字数要求,学生心理上不排斥,完成也较有质量。在一次次记录中,养成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2.定期交流,助力加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教师尝试每周一次,在课前十分钟,进行“素材库”交流并拍摄小视频发布在班级群里。愿意上台分享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更用心地完成“素材库”,也发自内心地喜爱“素材库”。3.实时分享,自主推进。建立学习群,借助家长力量,随时随地在群中发布所见所闻。教师适时予以肯定,家长也参与互动。学生对于记录更有热情,也更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素材。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推进,学生在积累中感悟生活百态,增进情感交流,树立写作信心,积极主动地进行素材的搜集记录,形成良性互动。

三、习作素材的梳理及借鉴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定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积累素材后,如果不及时整理回顾,就会如同一团乱麻,甚至遗忘。因此,对于材料定期的回顾梳理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回顾梳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前更好地选择材料。可以时间、地点、人物、心情等为线索来梳理素材。例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心儿怦怦跳》时,运用版图梳理法,帮助学生厘清素材。先用大问题引发质疑:“你什么时候有心怦怦跳的感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的情感观察更细腻。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见图1)。习作指导板画既形象又有条理,让学生在理解题目后,确定自己要写作的心情落脚点,再由这个落脚点出发,寻找最好的选材习作。上述习作教学中,对生活材料的梳理过程,正是遵循学生由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反思式的深度学习过程。

图1

另外,可借鉴来自他人的材料,只要运用得当,也能转化为自己的生活阅历。在听闻他人发生的事时,有时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文学阅读时常发生的“共情”现象。不少作家的作品都是从他人的故事中获得灵感,由此塑造出一个个文坛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鲜活动人,历久弥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他人故事的习惯。要勤思考,勤积累;要善发现,善观察,善学习,善分享,善借鉴。不仅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材,也要学会从他人身上选材。

猜你喜欢

选材草莓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三招”学会审题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草莓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