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脑出血急救护理中行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

2021-12-29高兰许金凤张红艳

智慧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急诊科神经功能脑出血

高兰,许金凤,张红艳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门急诊治疗室,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1]。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症,也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2]。针对脑出血患者予以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3]。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将各个科室紧密联系,可有效保证急救护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为脑出血急救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4]。本次实验抽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在急救护理中实施一体化护理的作用和效果,通过以下资料和方法来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依据护理的方式的区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81例,女138例;观察组男82例,女68例。两组患者在资料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结合一体化急救护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提醒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保持冷静,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的头偏向一旁,以防止患者的呕吐物堵塞气管,出现窒息。挂掉电话之后,立即通知急救队伍前往,并向急救队伍中的医护人员详细描述患者的情况,通知医院开启绿色通道,尽可能地缩短急救时间。

到达急救现场之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的意识。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及时清理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常,给予吸氧,尽量不选择气管插管,避免延长救治时间。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躁动、剧烈疼痛等症状,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脑疝或者颅内压增高,对患者实施脱水以降低颅内压。护理人员在到达医院急诊科之前与医院保持联系,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说明患者情况,并通知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急救准备,提前准备好急救时常用的物品,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到达医院,马上观察并分析病情,检查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最快急救,解开患者的衣领,清除口腔异物,对于呼吸不稳定患者及时予以吸氧,保持静脉通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填写预警评分表,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转至ICU 抢救。呼吸支持组负责气道维护、管理等工作;循环支持组主要做用药的维持循环,胸外心脏按压等工作;处置组负责止血包扎、生命监护、记录等工作;联络组负责与家属沟通、联系科室等工作。

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检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专科会诊,保证患者在完成检查后第一时间接受治疗,减少科室转诊时间。在转运期间准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计算出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 量表进行评估,分数为0~42 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进行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相关分数低代表患者生活质量低,分数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高,满分为100 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总满意包含满意和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 进行分析得出数据结果,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观察组的急诊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比对照组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s,min)

表2 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s,min)

2.3 比较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模式前后的差别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此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分)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4。

3 讨论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和硬化主要与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吸烟酗酒、钠摄入过多等因素相关[5]。患者往往是由于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饮酒、便秘等血压突然升高而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严重者很快会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状[6]。脑出血较为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可给患者的大脑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7]。在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关键,这就需要院前、院内急救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8]。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逐渐重视,当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挽救生命,也注重治疗后的生命质量[9]。

一体化护理模式是医院急诊科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救护理模式,在一体化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既定流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实施专业的护理服务[10]。同时,通过分工合作,加强与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11]。相关研究表明,脑出血的急救时间窗为3~6h,治疗越早,预后就越好[12]。医护人员在达到急救现场之后,首先评估患者病情,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急救措施[13]。在转运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与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提高沟通,开放绿色通道,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14]。此外,要做好现场急救工作,排除一切可能会延误救治患者的因素,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15]。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得知,在脑出血急救护理中行一体化护理模式效果突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急救护理中行一体化护理模式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急诊科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