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损伤防控理论在骨盆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综合分析

2021-12-29罗琼梅

保健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骨盆出血量骨科

文 /罗琼梅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比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病死率明显下降。骨盆骨折患者多合并严重失血,进而造成机体代谢酸中毒,同时对凝血功能造成严重损伤,且患者机体低体温表现比较明显。在为此类患者开展诊疗时,做好护理干预配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帮助。我院将骨科损伤防控理论运用到骨盆骨折患者护理工作中,发挥显著效果,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发挥显著功效。本研究选取120例骨盆骨折病患,分析骨科损伤防控理论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课题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为近一年,将我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骨盆骨折病患选取120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法,按照1:1比例方法入组,观察组(n=60)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45±4.23)岁。对照组(n=60)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40:20,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26±4.19)岁。所选患者满足疾病诊断标准,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纳入标准[1]:(1)符合相关操作标准;(2)无治疗禁忌;(3)符合手术操作及治疗相关标准;(4)知情同意;(5)凝血功能正常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各项护理操作配合。护士严格遵医嘱要求,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就诊需要。观察组患者在骨科损伤防控理论的指导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病情观察:患者入院1h内做好护理配合尤为重要,护士及时对患者伤情进行确定,并对其开展全面评估,做好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常规心电监护,同时快速吸氧,保证患者血样饱和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的脏器损伤,优先予以处理。在护理过程中,为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护士为其做好保暖护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补液通道,补液顺序为先快速输注晶体液,然后再输注胶体液,发挥抗休克作用。

(2)护理配合:尽量避免多次搬运患者,观察患者伤情,对于不稳定的位置,予以妥善固定。如患者需要在髋部位置开展骨盆兜固定,为进一步降低骨盆容积,护士配合医生为患者实施股骨踝上牵引处理,这样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发生骨折端移位,降低对骨盆周围脏器及组织的损伤,减少出血量。对于病情进展快且严重者,及时将其转入到重症监护病房,包括严重低体温、合并代谢酸中毒及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如果患者合并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开展辅助呼吸治疗,护士做好各项操作配合。及时抽取全套血标本,并及时送检,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确定。

(3)特殊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导尿处理,密切观察是否有尿液流出,并观察是否合并血尿情况,对尿液颜色、形状等进行分析。如果患者导尿失败,或者观察到患者合并尿道损伤,则护士不能使用金属材质物品进行相关操作,防止对患者尿道产生二次损伤。如果患者尿道已经完全断裂,则护士及时上报给主治医师,并且快速联系泌尿外科,予以患者手术修复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根据医师所确定的手术治疗方案,做好手术护理配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风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及住院所用时间,同时比较术中出血情况,准确记录出血量,做好统计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准确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骨盆损伤量化(Majeed) 评分、疼痛(VAS)评分,Majeed量表评价项目包括疼痛、工作、座位、立位、性生活,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骨盆功能恢复越好[2-3]。VAS量表取分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症状,10分表示疼痛程度达到最大,患者无法忍受[4]。

1.4 数据统计

将两组统计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中,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值检验,P<0.05说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所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所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n=60)54.12±3.74 11.24±2.41 21.56.±2.47 14.41±0.37对照组(n=60)71.36±5.12 35.12±3.81 28.98±3.29 16.93±0.89 t值 15.563 9.637 10.528 13.59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为P<0.05,其中观察组1.67%(1例/60例),对照组25.00%(15例/60例),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疼痛及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骨盆损伤量化(Majeed) 评分、疼痛(VAS)评分对比结果为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观察组干预后Majeed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后VA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疼痛及恢复情况评分变化比较()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疼痛及恢复情况评分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VAS评分(分) Majeed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 7.23±0.58 3.28±0.12* 54.08±4.87 81.12±7.69对照组(n=60) 7.16±0.61 4.39±2.66* 54.10±4.91 74.27±6.12 t值 0.559 12.617 0.639 15.278 P值 0.134 0.000 0.347 0.000

3 讨论

骨盆结构为环形,周围韧带对骨盆环自身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由于盆腔内有重要的脏器分布,骨盆对这些脏器发挥保护作用,如果发生骨盆骨折,则容易导致盆腔脏器及腹腔脏器损伤,其中尿道损伤比较常见,同时也可能对直肠及肝脏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避免失血过多,引发脏器功能衰竭,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5-6]。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尽早为患者开展急救治疗护理配合,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对于活动性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处理[7]。对于不稳定部位,及时予以充分固定。而针对病情严重患者,及时协助其转入重症病房,做好各项护理操作配合,提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为患者开展护理配合,患者手术操作、下床活动、住院所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3.33%)明显降低,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通过骨科损伤控制理论的指导,患者骨盆损伤量化(Majeed) 评分明显提高,且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与文献[8]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证实骨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在骨科损伤防控理论的指导下,为骨盆骨折病患开展临床护理干预配合,一方面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另外一方面能够强化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骨盆出血量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