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动机冷却需求的电子水泵应用与研究

2021-12-29林承伯吴广权乔艳菊张旭董春艳

汽车零部件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负荷油耗水泵

林承伯,吴广权,乔艳菊,张旭,董春艳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东广州 511434)

0 引言

随着能源转型、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高涨,全球对汽车油耗、废气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法规的实施对下一代发动机是严峻的考验,传统车型向混动车型的转变趋势已经开始明朗,如何开发兼顾高效率和高性能的混动汽车发动机是一个重要课题[1-3]。

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发动机热平衡起调节作用,其中水泵是冷却系统的动力来源,以往的机械水泵(Mechanical Water Pump,MWP)流量无法主动调节,发动机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受到较大的限制[4-7],故过往冷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发动机的可靠性,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损坏。随着零部件的电气化发展,发动机上越来越多的工作参数变成可调参数,电控单元(Electronic Centrol Unit,ECU)通过对工况的甄别,能够使多个参数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优,冷却系统也因此能够实现主动热管理,尽可能让发动机运行在最合适的温度下,以期优化爆震、摩擦等性能参数。基于此,文中提出了电子水泵(Electric Water Pump,EWP)结构,成为冷却系统电气化的主要途径之一[7]。

1 电子水泵简介

传统的MWP由曲轴通过附件驱动,由于整车低速爬坡通常是热害风险最大的工况,发动机对应在中转速的高负荷点,如保证该点的冷却需求,则因流量与发动机转速的线性关系,MWP在高转速区间将出现盈余。此外MWP的流量与发动机负荷无关,转速确定时,冷却需求随负荷升高而升高,这也将导致中低负荷时,流量存在较大的盈余。流量的过剩意味着机械功、热量的额外消耗,最终会对油耗、排放造成负面影响。

EWP使用电机驱动,通过ECU控制,其转速与发动机工况解耦。在设计功率时,只需确保最高流量满足发动机的最大散热需求即可,EWP通过标定能够依据实际需求调整流量,在发动机低负荷工况时提供较小的流量避免多余的消耗,在高负荷工况时提供较高的流量以避免发动机过热[8-10]。

EWP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4个部分:驱动电机、叶轮、控制板以及水泵壳体。

图1 EWP 构型

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目前市面上的EWP有多种形态,主要区别在于电机形式、控制板的散热形式,以及装配方式[11-15]。

电机是EWP的核心。市面EWP使用的均为无刷直流电机,一般分为定子、转子两部分。图2所示为湿式电机,通常使用罩壳分离定子、转子。

图2 湿式电机

定子长期保持干燥,而由于罩壳前端即为叶轮,转子会长期浸泡在水中。温式电机结构简单,无须轴承、水封,但由于转子与定子之间被罩壳隔开,电机气隙较大,功率密度以及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图3所示为干式电机。其结构与MWP类似,电机通过轴联轴承驱动叶轮,由水封阻挡冷却液进入电机室。该电机中定子、转子均能保持干燥,且由于没有罩壳,气隙更小,电机可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图3 干式电机

控制板的散热也是影响EWP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整车机舱环境温度较高,当发动机工况恶劣时,需要EWP全功率运转,电机也将持续发热,如无法及时对驱动电路、控制芯片进行散热,将导致EWP出现故障。通常来说散热途径主要有两种:

(1)风冷方案(图4)。功率较小的发动机发热量小,对EWP需求较小,此种EWP本身发热量不高,可使用风冷方案,通过散热硅胶,将控制板上的热量传递给铝制外壳,最后通过热交换由外部空气带走。风冷方案的内部设计较为简单,布置朝向没有限制,主要受限于外部环境温度,如外部环境温度较高,与内部环境无明显温差时,散热效果将受到影响,故该方案对EWP的安装位置有较高要求。

图4 风冷方案

(2)水冷方案(图5)。一般超过400 W的EWP需要使用水冷方案,其通过冷却液直接散热,水冷方案在EWP上设计若干个通孔形成水路,引导外部高压区的冷却液流入腔室内的低压区,直接冷却控制板,最后流入冷却循环。

图5 水冷方案

这种散热方式要求EWP有合适的朝向,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流往内部腔室冷却控制板,由于内部水温一般不会超过120 ℃,远低于芯片耐温上限,受限较小。

EWP视装配形式不同,还可分为罐式和开式水泵两种。如图1和图2所示为开式水泵,水泵侧仅有蜗壳的1/2,另外1/2则设计在水泵支架或缸体上;而如图3—5所示均为罐式水泵,其蜗壳设计在水泵内部,对外仅保留进出水口。通常旧机型升级时,如蜗壳集成在缸体上不便更改,可使用开式水泵与之匹配,冷却液可直接流入发动机内,亦可节约水管,减少冷却液容积,但罐式水泵通常在布置上有更多的自由度。

2 EWP的试验研究

EWP的控制,视应用可以分为快速暖机、发动机以及整车三部分内容。文中在设计试验时,也主要从这三个方向入手。

2.1 快速暖机

发动机冷启后,壁温较低影响燃烧,机油温度较低影响摩擦,催化器也未能起燃,因而让发动机迅速达到正常工作的温度,不仅能够有效节能减排,还能够避免低温时的机油劣化,冷却系统电气化以后快速暖机也就成了主要目标之一。

快速暖机的策略通常有两种形式:(1)满足限定条件。比如,水温低于某个值时断开冷却循环,在系统零流量或接近零流量的状态下让缸体迅速升温,此种策略通常通过热管理模块等阀类技术实现,但由于零流量时,外部的水温传感器只能读到当地水温,无法体现缸内的实际情况,需要新增内部的水温传感器,又或控制方案上较为复杂。(2)以EWP为主体的策略。由于EWP的电机实际上存在最低运行转速,故其最低流量是确定的,且通常很难达到“零流量”的水平,为了切实实现“快速暖机”的效果,且避免在缸内新增水温传感器,则要求EWP进行间歇工作,尽可能低频地为冷却提供循环,以避免局部沸腾。

设计策略时,间歇工作的开启、时间分配,以及相关的阈值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合理地开启、关闭时间比例应当在1∶5~1∶3。

如图6所示,暖机阶段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

图6 快速暖机策略

狭义上的快速暖机是在第一阶段实现的,节温器初开后进入阶段二,此时大循环的冷水和小循环的热水开始混合,适当加速循环可以缩短这个过程,混合均匀后进入阶段三,流量越小则水温越高。对应不同的水温区间,可以适配不同的时间比例和水泵转速。文中以上述策略为基础对暖机效果进行了测试,试验环境温度为28 ℃,整车怠速,如图7所示,水温由30 ℃持续上升至92 ℃为止,EWP相比MWP在暖机时间上节省了约20%。

图7 快速暖机测试结果

快速暖机的效果不一定能从水温的上升过程当中体现,客观评价快速暖机的效果相对困难,应当结合壁温、油温等参数,水温测点的位置对结果也有很大影响。但是水温上升能够加速,则一定是快速暖机的表征[16-17]。

2.2 发动机工况分析

发动机每个特定的工况,都有其工作的最佳条件。改变传热损失,发动机的能量流分配随之改变,最后会达到新的热平衡。对于热管理而言,减少尾气、冷却传热等能量,提高有效输出功的占比是最终目的。假定发动机散热量固定,若流量下降,如式(1)所示温差将被扩大,最终体现为水温上升。实际水温控制与节温器、散热器的逻辑强相关,此处仅讨论EWP的影响。

Qdissipation=c·m·ΔT=c·ΔT·ρ·qflow

(1)

使用EWP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流量过盈,相比MWP,EWP可以降低过剩的机械功耗,但在设计流量时应充分考虑到水温改变对发动机的影响。

文中在常温下对发动机各个工况进行水温扫描。如图8所示,在发动机中低负荷区域,随着水温升高,壁温、机油温度均有所升高,由于摩擦下降、燃烧得到改善,油耗呈下降趋势,出水温度由80 ℃提升至110 ℃时,油耗约可下降10 g/(kW·h)。但在高负荷区域,随水温升高油耗适当滑落后,因壁温过高爆震风险提高而逐渐上升,点火角开始推移,此时膨胀做功不完全,油耗整体呈抛物线趋势。

图8 水温对BSFC的影响

可见,在中低负荷区域,使用EWP适当下调流量不仅可以降低机械功,对提升整体温度水平、降低油耗,也有所帮助。而在高负荷、外特性区域,适当提高流量,不仅可以确保发动机不过热,也可以避免爆震。发动机对热环境的需求与EWP的使用趋势基本一致,故策略上可以基于发动机各个工况的最佳水温点,对EWP的转速进行调节,尽可能让水温处于油耗最低点。

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对水温的设定有更多考量:

(1)低负荷时热量不足,水温并不能上升到最优点,需要结合热管理模块、电子节温器等技术实现;

(2)中负荷区域水温上升至120 ℃,油耗可能仍在下降,需要结合壁温是否耐受等信息选取最佳水温;

(3)在使用双节温器的分流冷却的方案里,通常会有缸盖冷却,而缸体不冷却的情况,策略上需要对缸体水温进行预判。

在完成目标温度与EWP转速的关系设定以后,ECU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EWP完成闭环控制。闭环控制主要根据实际水温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对调速信号进行修正。在实际水温开始升高向目标水温逼近的过程中,修正曲线可缓慢向0逼近,斜率越低,修正幅度越小,控制越精确。而当实际水温高于目标水温时,因目标水温已经设置在较高水平,为避免过热,修正信号增长斜率可适当调大。

2.3 整车试验

整车散热器确定后,散热性能取决于流量和迎风,若忽略风速,则迎风取决于车速。行车工况稳定后,如前所述,调整流量改变热平衡就能够对温度进行调节。由图9可见,整车在各个车速下,EWP的流量由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化时,流量与水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图9 流量、车速对水温的影响

如图10及式(1)所示,以最小流量时的水温为基准,随流量增大温度逐渐降低, ΔT逐渐增大。图中可见在中低流量区间,水温变化的速度远快于大流量区间。原因主要有两个:(1)流量超过一定值时,壁面热量可及时被带走,换热趋于稳定,此时冷却性能已足够;(2)流量过大时,受节温器影响,水温难以继续下降, ΔT最终趋于稳定。

如图10所示,车速20 km/h与60 km/h相比,60 km/h的ΔT变化更慢,而进一步提升车速到100 km/h时,ΔT变化重新加快。可知,低速工况时风速几乎可忽略,高速工况下迎风已超过散热器正常换热所需,此两种情况下冷却流量起主导作用,而中速工况时,迎风影响较流量更大。

图10 流量、车速对温差的影响

即流量、风速较低时,水温对流量、风速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一般行车过程,中低流量区间是EWP的主要调节区间,在设定控制信号与EWP转速的对应关系时,可适当提高该区间的控制精度。

此外,结合图8和图9可知,车速在20~100 km/h变化时,水温可调范围均可达到6~10 ℃,对于中低速高负荷爬坡等极限工况而言,该裕度能够为热害性能带来足够的改善,而从热平衡的角度观察,油耗则能够得到3 g/kW·h左右的收益。

整车的另一部分收益,来自于EWP对机械功耗的节省。依据第2.2节的结果,中低负荷工况水温可以适当调高,但低负荷因为热量不足难以达到最佳值。

如以实际情况为准,则目标水温整体表现为低负荷区域低、中负荷区域高、高负荷区域低。而实际行车过程,中、低负荷区域的工况切换极为频繁,当工况由中负荷切换为低负荷时,目标水温由高切换为低,EWP反而会自行调大流量让水温下降,这种情况是不必要的。图11中的左侧曲线,左上方为车速,左下方为流量,可见流量随发动机工况调整非常频繁。

图11 瞬态工况修正

如若将低负荷工况的目标修改至中负荷水平,尽管该目标不能达到,却能大幅改善频繁调整的情况。图11中可见,右侧修改策略后,EWP在大部分工况下仅需保持在最低流量的工作状态即可。

以上述策略为基础,文中对整车的NEDC表现进行了评估。

如图12所示,在整个NEDC循环里,EWP消耗的机械功远低于MWP需求,循环平均功耗仅为17~21 W。故仅机械功消耗的效果,节油即可达到1.75%。考虑其在水温、油温、壁温的影响,另有0.5%~1%的效果。

事实上EWP在暖机阶段的间歇工作状态,普通的离合式、开关式水泵均能完成,但仅持续20 min的NEDC循环基本全程都处于暖机过程,将导致EWP的效果与离合式、开关式水泵难以区分,在整车完成热机以后,EWP调整流量的优越性方可得到体现。即NEDC未能客观体现EWP的优势,实际行车综合预期将高于此值。

3 结论

(1)EWP可以依据发动机工况的实际冷却需求调整流量,在发动机部分负荷工况可以解决MWP流量过盈的问题,降低机械功的消耗,在外特性工况可以辅助缓解爆震的发生;

(2)EWP作为冷却系统电气化的主要技术,可以通过以On-Off为主的工作模式实现快速暖机,常温下暖机时间可缩短约20%;

(3)EWP的使用策略以发动机各个工况的适配水温为基础进行设定,中低负荷适配高水温,高负荷适配低水温,未达到目标温度时,控制以精确控制为主,超过目标温度时,控制以考虑可靠性为主;

(4)整车条件下,EWP的收益之一,是通过调整流量对水温造成的影响,通过摩擦、燃烧改善油耗,NEDC循环下,此类收益有0.5%~1%;

(5)整车条件下,EWP的收益之二,是通过解决流量盈余的问题从而节省机械功,NEDC循环下此类收益约有1.75%。

猜你喜欢

高负荷油耗水泵
光伏水泵用永磁电机设计与性能分析
发电厂水泵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打胶”无法保密封 水泵安装有讲究
煤化工空分高负荷工况下的运行优化与实践
乙烯装置增设甲烷氢压缩机解决甲烷收率高生产瓶颈
变身的水泵
哪款汽车更省油?——百款汽车真是油耗数据对比
TDS高负荷场景特征分析与应用
汽车冬季油耗为何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