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实践中的衔接要点
2021-12-29田颖昆明学院财务处
田颖 昆明学院财务处
引言
我国高校日常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类型及资金流运行方式较为复杂,如各类基础性建设、上级对口部门专项拨款及科研项目等资金在运行方式与使用规范方面都有较强的政策性要求,这导致高校财务预算、核算的规范类型及调整需求较多,容易诱发预算执行比较随意、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等情况,还会导致后期财务核算难度高、核算结果准确性不足等问题,最终会对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决策合理性等造成负面影响[1]。目前我国高校均按照财政部要求进行了预算管理改革和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这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有一定帮助,也相应改善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环境。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但部分高校在一体化实践中未能保证预算核算的有效衔接,仅在管理目标、信息协同方面进行衔接,而在业务规范、科目设置、基础建设方面未能有效统一,这导致高校财务一体化管理在执行层面面临诸多障碍,不符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发挥财务管理对管理决策的支撑功能。对此,本文着重探讨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实践中衔接要点与衔接障碍,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建设一般应基于“预算制度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改革”,推动预算、核算乃至决算在制度层面和组织层面的高度协同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首先进行统一且详细的财务指标项目设计,并以预算指标分类为基础对各项目中财务预算、核算、决算等的执行责任进行具体到岗位的分配设计,以统一的会计工作标准指导各分项目的执行与管理。可按照如下流程对预核算工作进行一体化设计:首先财务部门依照本地财政部门要求划定预算指标范围,并对财务指标及责任进行分解;设置预算、核算、决算指标处理地标准,并按照一般工资与核算支出、日常运行所涉商品与服务支出、教研与人才发展等支出进行分类;其次完成分类标准设计后,再对稽核、复核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出纳方式划分不同处理流程,分为国库集中支付、授权支付合专用账户支出;最后对银行对账和内部决算流程进行设计。
基于上述流程,高校应按照“统一预算指标、统一预算/核算/决算管理流程、统一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流程逐步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运行:第一,以预算指标为基础开展统一的业务规范管理,确保财务管理流程上各阶段业务处理标准高度统一;第二,在预算管理精细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将用款单作为预算、核算与决算三个工作环节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及载体,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及相关报表,还可以增设特殊事项触发机制流程,进行特殊核算账务处理;第三,在预算执行工作中直接基于预算和核算指标对经费使用方向、方式、性质等进行标准化出纳操作和记录,确保预算指标执行记录的完整与规范;第四,会计账务处理方面,按照财政部规定及最新会计制度要求,细化明细账目、日记账目、多栏账目与辅助账目处理要求,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所有可自动记账的项目进行自动化处理;第五,对财务报告的处理应采用固化模版,尽可能采用财务数据自动化获取,以降低人工处置风险。
结合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建设和运行的流程来看,其中预算与核算的有效衔接要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标准、准则的统一,这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各环节的衔接水平,为信息化、去人工化的自动运行创造良好条件;二是信息共享与高效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高度协同的信息对预算、预算执行和核算进行更及时地追踪管理,从而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预算、核算、决算系统的集成水平,丰富财务数据所能反映的信息层次、维度,使其为高校财务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监督、决策优化等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二、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实践中的衔接障碍
结合上文分析来看,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实践的衔接要点在于制度与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与高效利用。笔者在实际工作和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财务一体化建设存在“粗放化”问题,例如制度标准不统一、科目与信息标准规范不明确、信息共享和自动化处理程度低,限制了预算核算的高效衔接,不仅导致高校资金利用质量不理想,还导致日常教育、科研项目运行不畅,对高校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是由于高校在财务一体化建设中只实现了预算和核算目标层面的一体化,而在执行层面的一体化建设不到位,致使二者衔接不到位。具体来看,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预算和核算口径与管理要求不完全统一,难以做到前后相互对应,这直接限制了预算与核算一体化的有效落实。从财务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预算、核算应当是相互对应和统一的,其中预算是核算以及年度决算的基本前提,其明确了核算的基本信息。但部分高校核算范围与预算编制的指标项目不完全一致,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许多高校正在推行全面预算改革,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逐步规范并日趋增加,而高校在财务核算方面的对应衔接工作则相对滞后,例如未针对新增的预算指标、项目设计对应的核算要求,或者在核算管理中未明确新增项目的核算标准、流程等。这会引发两类问题,一是财务部门中核算小组与预算小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使得核算过程中容易忽略预算内容中部分项目,这还会进一步引发预算执行随意化,使得部分重要的专项资金无法有效分配到专用项目中;二是对未来核算结果不完整,导致高校在年度决算编制过程中无法获取与预算内容完全对应的全部信息,致使决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编造、拼凑数据的问题,高校管理部门在根据决算信息分析年度各类支出时所使用数据不具有可靠性,最终影响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预算和核算管理中的预算结构、会计科目设计不完善或不统一,对后期决算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造成不良影响。从财务管理的实践来看,只有预算的指标来源、项目类别、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与会计科目保持对应统一才能保证预算和决算在基本信息要素的统一,进而保证核算结果对预算执行状况的反映质量。就目前我国财政资金运行规范来看,各高校应在预算和核算管理中依照本级财政管理部门发布的“经济科目资料”或“科目信息表”规划会计科目,其中预算主要参考“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而核算则主要参考“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二者在基本信息科目上的设置大致相同,可以做到基本统一。但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预算管理部门未对预算项目做细化设计,多是按任务、按部门、按事由、编制下达预算指标,未能明细到政府预算支出经济科目(或者为了应付财政部门预算软件审核通过而随意选择一个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第三,预算和核算管理工作的运行条件和环境不统一,限制二者衔接的效率和质量。从现实角度来看,财务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各管理环节的管理能力应相对平衡,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二者的衔接。首先目前许多高校将财务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核算层面,在预算和决算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源略有不足,这导致部分预算、决算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理想,容易出现对逻辑性关系数据分析不科学(如“凭感觉和经验”人为取数、填列的情况);其次是预算、核算与决算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在部分可以直接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提取数据并进行核算、分析的项目中仍由人工进行处理,工作人员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浪费在了数据收集与报表制作上,难以在财务监控、财务状况分析等方面投入足够精力,限制了财务管理综合质量。
三、高校财务预算核算一体化的衔接要点及实践策略
回顾上述问题可以发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发展中预算核算衔接不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财务管理“一体化”改革未能从“目标层面”下沉到“细节实践层面”,对此,各高校应针对预算核算一体化实践问题做好规范、科目、基础能力的统一建设,保障预算核算的有效衔接。
第一,加强预算与核算工作内容范围、流程和标准的一体化设计。高校应当将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基本管理指标内容和业务处理标准进行一体化设计,保证预算与核算环节各类工作内容、标准及预算指标体系与核算科目体系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为二者衔接奠定良好基础。首先,预算编制工作应以收支平衡为基本原则,在学校党委会对当前年度各类资金需求进行审议,确定资金支出需要和方向后按照专款专用基本要求,从预算源头开始依次对核算、决算各环节进行系统数据更新。其次,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批复预算内容和范围安排业务活动,将其中所有的资金流与预算指标一一对应,这样才能够确保财务预算与核算信息与决算内容的有效统一。最后,高校应充分考虑预算批复前支出活动、专项拨款下达前的支出活动的特殊问题,按照实际需求提前开展资金切块管理[2],保证校内预算与上报预算一致,避免国库支付科目与决算出现偏差的问题(这还有可能导致年度财政专项资金虚增结余而被回收统筹)。
第二,重点加强预算指标设置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并且做到预算指标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对应衔接,加快自动化核算系统升级改造。首先,在预算编制项目上要与会计核算科目设计做到一一对应,保证在科目设置、口径和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其次,在预算编制科目细化设计的同时也做好核算科目的同步优化,由此保证预算与核算科目的内容、标准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功能。
例如,按照目前财政要求,预算编制所使用的“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与会计进行支出费用核算所使用的“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科目定义,通过细化预算的编制,改变以往按任务、按部门、按事由、安排下达预算指标的粗放预算管理模式,针对预算的每一个项目,把指标按照“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分解到经济分类科目,这样通过预算模块传递到核算阶段的指标所关联的使用部门、业务性质、功能科目、资金性质、经济科目等辅助信息就可以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凭证;通过预算精细化细分与核算的一体化衔接,既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又可以改变以往粗放的财务管理模式,倒逼高校及内部职能部门加强管理,提高业务工作的计划性,严格控制经费的合理支出,避免资源的浪费。
通过前述的优化设置,可以实现核算阶段直接调用预算模块的信息条目、业务管理模块的实际资金流动数据,自动生成核算凭证、报表信息等[3]。
第三,全面加强核算队伍与软硬件建设,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首先,高校财务部门应针对财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预算、核算、决算改革中的人才需求,重视预算、核算、决算工作在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撑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时为相应工作部门补充人才,积极引入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管理会计、业财融合、财务一体化实践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通过跨科室的轮岗制度培养精通预算、核算、决算业务的人才作为一体化建设的骨干。其次,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既要加大预算、核算、决算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功能拓展方面的投入,也要加大在信息共享与财务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预算核算工作在信息层面的协同水平。最后,要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基于预算核算协同工作机制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督体系,有效发挥核算工作对预算执行的约束作用,同时降低预算执行粗放化问题。
结语
高校预算核算一体化发展是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现代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但财务管理一体化不应仅停留在目标层面,更要在内容、标准、流程层面实现统一。目前部分高校预算核算衔接不到位,在管理内容和范围、会计科目和细节处理原则上未能一一对应,管理能力不均衡,高校应注重预算和核算管理的范围和标准、会计科目设计、队伍能力与工作环境建设的统一和均衡,使预算核算一体化成为财务管理自动化、预算执行实时监督的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