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基于熵值法的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效果评价新路径
2021-12-29袁明海陈雨涵
林 银 袁明海 陈雨涵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引言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猛,产业格局日渐清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大众旅游的广泛兴起,我国旅游业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1]。
“全域融合”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宗旨,由局限的旅游闭环改变为开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形成综合新产能。
一 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全域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建立客观全面的创建指标体系,形成现实标准[2]。本文的评价指标系统由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支持四个子系统组成,形成要素层和指标层阶梯式的结构。
(二)评价模型构建
1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用熵值法算出各指标权重的具体数值,再根据已获取的舟山群岛评价指标实际数据计算出最优权重。
其标准化公式为:
2 权重的确定
假设全域旅游各个评价指标层的权重为,其中p表示指标层指标个数:
设各指标标准化后数值矩阵为X,指标数值为Xst,其中s为指标个数,t为综合旅游目的地,m为年份,n为指标合计数;设评价指标权重矩阵为W,指标层指标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的综合权重为Wj[3]。
本文采取加权综合指数来计算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评价指数,该指数模型为:
二 舟山群岛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效果评价
(一)评价过程
舟山群岛是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旨在对经济产值增加和社会效应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将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和权重代入上文综合目的地评价指数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舟山群岛要素层、系统层指标及综合评价值
(二)评价结果分析
1 创建效果评价
根据前文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指数模型的评价值,下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其创建效果进行分析。(1)区域交通系统稳定发展
2015-2017年舟山群岛交通发展稳健,评价值逐渐增加。公共交通站点数不断增加,满足了游客数量的增长。为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筹备构建了横纵交错的铁路运输渠道,形成贯通的全面格局。
(2)旅游资源开发成效初显
舟山群岛作为我国第一大群岛,共计拥有山海自然景、观佛教文化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约为1000余处,是华东旅游市场资源丰富的地区。舟山环境质量评价值逐年增加,环境保护状况较为理想,对于景区的规划著有成效。
(3)“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旅游经济的重要方式,旅游业通过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新型旅游业态[4-5]。旅游业融合度评价数值有了明显的提升,舟山“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稳健。
2 发展瓶颈分析
(1)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施提供力不足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旅游公共服务占据关键地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未达到预期成效。五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仍处于建设阶段,还未全面覆盖,旅游配套设施存在发展差距。
(2)交通负重不便利,区域通达程度低
实施“全域旅游”后舟山市公共交通站点数不断增加,道路交通面积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量;旅游专线发展尚不完善。岛屿之间仅能通过轮船交通,缺乏稳定性;铁路、航空发展相对滞后。
(3)季节性固有矛盾突出,资源开发缺乏创新
由于舟山海洋性特征,旅游发展呈季节分化趋势,除旺季以外游客稀少[6]。大部分属于低水平重复开发,岛屿衍生的服务功能基本定型,海岛竞争力不足,岛屿开发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三 舟山群岛全域旅游转型建议
为进一步助推舟山群岛全域旅游转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推广优化系统。统一海岛旅游品牌,明晰城市定位,构建与城市形象相符合的旅游IP,充分挖掘品牌的潜在价值,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凸显海岛品牌特色。
(二)硬件保障优化系统。加强道路以及航线的建设,保证交通网络全面覆盖。建立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基础数据库系统。
(三)资源整合优化系统。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吸引物建设,依据海岛旅游品牌,构筑独特海岛景观。按照“一岛一特色”的理念规划旅游示范岛,构筑城市休闲主线轴,做特海岛度假圈和生态休闲圈,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四)软件支持优化系统。推进“1+3+N”综合治理,健全旅游管理体制、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联合督查机制和旅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处置机制。开展旅游专项整治活动,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