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在电厂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28刘明超
刘明超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在此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在发电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不仅能切实优化发电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系统,还能有效保障发电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提升发电系统的运作质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研发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步摆脱了以往自动化系统功能单一的局限,已拥有了较为全面的信息数据库和数字管理系统,在发电系统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安全预警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动化;电厂系统;应用
引言
在国家及社会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如今,自动化技术是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自动化技术具有实现电力行业产能的增加、电力成本的降低、能源分配的合理化等诸多优势。通过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系统中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实现电力行业的快速成长。
1自动化控制原理解析
自动化控制原理主要是指系统及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需进行人工操控,通过内部程序自动化运行,便可对系统及设备进行驱动。在具体应用时,是针对现有的机械设备的运作模式,设定好相对应运行参数,然后在具体运行时,设备便可按照相对应的程序对终端操控机构进行逻辑性指控,令其进入自动化操控模式中。与此同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现下,其所搭载的集成平台,可将整个机械设备的驱动部件、驱动程序等,通过数据信息及相关指令的呈现,按照操作工序的逻辑性予以编排,这样便可确保在实际运行模式下,机械设备终端操控部件不会产生碰撞的严重问题,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各类操作任务进行精细化分析,将机械设备的被控制对象按照集成系统操控逻辑一一对接,进而形成一个可控制的程序框架,然后通过对控制量、输出量的参数界定,确保操控功能实现的精准性。在此过程中,反馈控制系统则作为信息指令下达与驱动之间的反馈平台,即为通过对被控制量呈现出的数据信息予以反馈,逐一修正控制量、输出量对终端操控机构的驱动任务,令整个机械操控设备在指令参数下达中维系精准化操控。
2自动化在电厂系统中的应用
2.1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二。这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机器代替人工操作,避免人工操作变电产生的各种误差,实现对变电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有效保证。所以,相关的电力企业应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电厂系统之中,以保障电厂系统运行之中实际的变电效果,加强电厂系统稳定与可靠运行的保证,使其能够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好铺垫,促使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相关的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厂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其能够高效地掌握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使其能够运用这一技术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保障变电站的实际工作效果,为电厂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有效地避免因电厂系统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低下,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掌握不足产生的对电厂系统运行的不良影响,而是使相关的电厂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合理地运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变电站与电厂系统的运行成本,实现对电力企业实际经济效益的有效保证。
2.2配电系统自动化
发电系统的配电自动化是由多种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互配合组成的自动化体系,多种技术和设备共同构成了综合性的配电管理系统。在国际范围内,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已进入了先进成熟的阶段,并且形成了独立的配电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但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研发和应用还有待提升,但也形成了与发电系统较为契合的配电自动化模式,现阶段主要为集中监控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管理系统相结合的自动化管理模式。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运作,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协调技术和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并依托自动化的网络平台来进行各项资源和技术的联合调配,就能有效保障发电系统各环节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供电工作的效率保障也有一定作用,能优化广
大人民群众和各产业的用电体验。
2.3输电系统自动化
输电系统是电气工程的大动脉,是电力到达千家万户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电网建设要求,电气工程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构建自动化输电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输电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需要对其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当前,在自动化输电系统中主要采用传感技术、遥感技术、控制技术、监测技术等,对输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管理。在此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保证输电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选择最优的输电流程,从而减少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浪费与损耗。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电厂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与调整,从而保证在自动化输电系统中能够实现高效的控制与管理,提高系统的输电效率。
2.4自动化控制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是以开环机构、闭环机构、复合机构、馈线机构等为主,在自动控制过程中,通过数字信号、数据信息的传递,确保每一项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实现,可以真正将设备终端指令操控功能予以对接,提高实际控制能力。从运行原理来讲,主要是针对系统内的运行框架进行罗列,按照逻辑化表达形式,保证各个单元机构中,驱动效果与系统指令之间的对接性,真正实现系统在运行中的自调试、自由化。与此同时,在数字模型的建设下,数字化描述特征可以真实反映出实际运行结构及相关运动路径,这对于固有的程序框架来讲,则可真正确保不同功能实现的精准性。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电源进行直接控制,间接地对机械设备启停状态进行控制;第二,对机械手臂的移动路径、位置准确性、复位进行直接控制,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运作。基于此,该系统设计思路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电源处安装控制装置,装置具有接收开启、关闭信号的功能,接收信号后装置会进行连接、复位运动,连接则代表电源可以向某机械手臂输电,复位则代表电源与机械手臂电路断开,停止输电;其次,利用传感器技术对机械手臂、运输小车的移动路径、位置、复位情况等进行感应,获取其具体数据,该数据会被传输到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根据标准参数判断机械手臂、运输小车当前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存在异常会保持输电状态,直至机械手臂或运输小车状态正常,如果长时间(3min)存在异常则控制终端会报错,停止输电,并通知人工来进行处理。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电气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保障我国民生生活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电厂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我国供电稳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巨大影响。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保障电厂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稳定、良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祎飞,黄开奇,臧振溪,贾亚康,施云龙.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電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23):91-92.
[2]李翠玲,赵荣泳,王翠霞,丁红海,王妍.自动化控制原理实验的技术分析与网络化体系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1,24(02):173-177.
[3]王亚宁,德湘轶.浅谈自动化控制原理在农业和工业上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