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畜草原白羽肉鸭管理技术(六)
2021-12-28
【编者按】 “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配套系(以下简称“草原鸭”)是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精心培育的优质快大型白羽肉鸭新品种。该品种问世以来,深受广大顾客和消费者青睐,迅速成为水禽家族的重要成员。要获得“草原鸭”最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良好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水平以及环境等因素必不可少。为此,本刊联合“草原鸭”所在的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2021年第6期开始在“水禽世界专栏”连载草原鸭养殖管理相关技术,以期对广大用户提供技术帮助。
(上接2021年第10期第27页)
11 商品鸭饲养管理技术
11.1 商品鸭的特点与生产性能
11.1.1 特点 草原鸭商品代鸭的生长速度快、体型大,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运动力、抗逆能力强、皮脂率低,综合效益好。适应不同地域饲养和性能发挥。
11.1.2 性能指标 商品鸭技术数据见表9,商品鸭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曲线见图27。
11.2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2.1 在鸭雏运送到饲养场之前,养殖户要根据饲养数量准备好足够的鸭舍、饲料、饮水和饲喂用具,以及供暖设备和育雏用药品等。
11.2.2 育雏室面积:根据饲养只数按每平方米25~35只计算出育雏室的面积。
11.2.3 饮水器:直径为20 cm左右的饮水器,要每50~70只雏鸭达到一个,分布要均匀,保证雏鸭随时能饮到水。
11.2.4 雏鸭开口水的水温:有条件的饲养户可将水烧开后凉至30 ℃左右,如规模较大饲养场可提前1 d将井水抽到育雏室的储水罐中,使水温自然达到育雏室的温度。雏鸭不要直接饮用冷水。
11.2.5 开食盘:开食盘要每150只雏鸭达到1 m2。确保三分之一的雏鸭能同时吃到饲料。
11.2.6 加温设施:根据不同地区的气温,要在育雏室设置加温设备如:火炉、暖风炉等,不论哪种加温设施,在进雏鸭前的1~2 d要将育雏舍的温度预热到31~33 ℃。如达不到温度标准,要及时调整加温设施。
11.3 商品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3.1 育雏期 雏鸭1~14日龄是商品鸭的育雏期,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育雏效果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要特别注意雏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3.2 初饮 雏鸭第一次饮水叫“初饮”。进入育雏舍的雏鸭稍加休息后,即可进行饮水。初饮时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让鸭雏自由饮用,全部雏鸭都喝到水后,初饮工作结束。
11.3.3 开食 雏鸭初饮结束10~30 min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将雏鸭料拌湿用手将颗粒搓碎,然后均匀地撒在开食盘上让鸭雏自由采食。从第2日龄就不需要将饲料搓碎,要放置料槽或料桶,培養鸭子从料槽或料桶中采食的习惯,逐渐撤出开食盘。
11.3.4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养好雏鸭的基础。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有两个方面:—是要看舍内温度计的指示温度,温度计悬挂后其下端应在鸭子自然站立时的背高上方10 cm处;温度计悬挂的位置与火炉和墙壁的距离要适中,并要便于饲养人员观察;二是要看雏鸭的状态,若雏鸭采食饮水正常、不扎堆,表明温度合适(图28);若雏鸭远离热源、张嘴喘气,表明温度偏高;若雏鸭聚集在一起,说明温度低(图29)。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即使温度合适,有时鸭雏也会发生扎堆现象,尤其是第1、2日龄的鸭雏,这时要随时哄堆,以免压死压伤。掌握育雏温度时,要遵循鸭龄从小到大、循序下降的原则,决不能忽高忽低,避免温差过大。育雏适宜温度如表10。
11.3.5 适宜的湿度 育雏舍的适宜湿度为:1~7日龄70%~60%;8~14日龄60%~50%;当舍内的湿度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可往地面上洒水以提高舍内空气的湿度。
11.3.6 适宜的通风换气 鸭舍通风能调节舍内温度、湿度,减少有害气体,减少病源。通风的注意事项有:①为保证正常舍内温度,通风前须将舍温升高1~2 ℃后再通风;②避免贼风直接吹在鸭子的身体上。
11.3.7 适宜的光照 肉鸭全程为自由采食,光照时间越长,它们进食的机会越多,生长越快,所以采用24 h连续光照。但是为了防止夜间由于停电造成黑暗而引起鸭群恐慌惊群导致应激,可每天23 h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即夜间停止光照一小时(—般在夜间10点左右),以让鸭子对黑暗环境有所适应。光照强度以白炽灯的瓦数计算为鸭舍每平方米面积5~3 W,安灯时最好是多灯泡小瓦数,使光照强度均匀分布。
11.3.8 适宜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就是每平方米饲养多少只鸭子,饲养密度对鸭子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鸭舍条件与密度有直接关系,密度过大鸭群生长发育不好,整齐度差,且易发生疾病;密度过小鸭舍利用率低,温度也不容易掌控,收益不理想。商品鸭适宜的饲养密度见表11。
11.4 商品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1.4.1 转群 商品鸭的育雏期结束后,就进入育成期,15日龄至出栏是商品鸭的育成期。转群日龄要根据育雏鸭群密度和外界气温适当调整。一般15~17日龄给鸭子转群,将鸭子由育雏舍均匀分布到整栋鸭舍;但在转群前要做好转群的准备工作,不仅准备好喂料、饮水和饲养用具,而且还要调整好整栋鸭舍的温度,尤其是冬季和初春、深秋季节要适当人工给温。如外界气温偏低导致育成室温度达不到标准,可采取逐步扩群的方式分多次转满整栋鸭舍。15日龄以后的鸭子适宜温度为16~22 ℃,适宜湿度为50%~65%。在转群的前后各1 d和当天,要给鸭子的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抗应激。
11.4.2 给料 15日龄至出栏饲喂肉鸭生长料,肉鸭的育成期采取全天24 h自由采食。喂料器具根据情况可选择自动料线、桶(图30)或盆。一般每80只左右鸭子使用一个容量为10 kg的料桶比较合适。根据器具的大小和采食量变化可随时调整添料次数和添料时间,防止料桶底部饲料发霉变质,每天至少一次将料桶的饲料吃完后再添加,特别是夏季更要注意。
11.4.3 给水 鸭子的整个饲养期都要全程自由饮水,饮水器具可视情况和条件采用槽、盆、乳头等。—般每80只左右鸭子使用一个直径50 cm的水盆比较合适。除乳头饮水外,水槽或水盆都要设置防护罩,防止鸭子进入污染水质。夏季每天要将水盆内沉淀的杂质清理倒掉一次,防止水质发酸变质诱发其它疾病。
11.5 商品鸭饲养过程的防暑防寒管理
11.5.1 夏季防暑降温 夏季高温环境对肉鸭的生长极为不利,如果做不好防暑降温工作,鸭子容易发生急性热应激,甚至热昏厥死亡;同时高温的环境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诱发疾病。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出现,使夏季饲养的肉鸭健康正常生长,从饲养管理技术角度,必须抓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鸭舍房顶加厚覆盖层或遮阳,减少太阳对鸭舍房顶的热辐射,防止鸭舍温度的大幅度升高。鸭舍内安置通风降温设备,提高舍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散热。可向鸭舍房顶、墙壁、过道间歇洒水降温,或在鸭舍内喷雾降温。将鸭舍的门窗敞开,使鸭舍具有“亭子效应”,以加大通风散热。确保全天有充足、清洁、新鲜、凉爽的饮水,在饮水中可添加0.5%碳酸氢钠,能提高鸭子的抗热应激能力,也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和维生素E(按购买药品的说明书使用),有利于鸭子减轻热应激,提高抗病能力。鸭子在炎热的中午采食量很少,所以应在早晨或夜间增加饲喂量。另外要饲喂新鲜饲料,在炎热的夏季饲料存放不宜过久,否则容易发霉或营养损失。
11.5.2 冬季防寒保温 冬季气候寒冷,饲养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温防寒,其具体措施:供热,补缝堵漏,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提供供暖设施,保证舍内适宜温度;鸭舍要悬挂门帘,窗户要钉上塑料布,减少散热;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搞好通风换气,改善通风措施,要防止贼风直吹鸭体,以免诱发感冒等疾病。冬季舍内外温差大,尽量使用天窗排除有害气体。
注意:一年四季南北方温度差异较大,所以在不同地区的养殖场(户),对全年4个季节的温度控制,要依据商品鸭适应的温度标准灵活掌握。
11.6 建议商品鸭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建议在8日龄时注射禽流感H5疫苗,剂量为0.3 mL/只,如有H9發病史,夏季应注射H9疫苗,剂量为0.3 mL/只。浆膜炎频发地区可注射自家浆膜炎疫苗。
11.7 商品鸭出栏的准备
商品鸭出栏时,饲养户要按屠宰前至少6 h给鸭子停食,但不停水,以免宰前时出现嗉囊积存食物,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增加加工难度。抓鸭子时要轻抓轻放,鸭笼里只数不宜过多,运输要平稳,尽可能减少商品鸭的抓伤、挠伤、挤压伤,以免影响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