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养禽场鸡与火鸡盲肠肝炎诊治报告分析
2021-12-28王维
王维
鸡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引发的急性原虫病,组织滴虫寄生在异刺线虫内,可在鸡与火鸡内引发盲肠肝炎。盲肠肝炎主要发生在4~6周龄的禽群中,多发生在温暖潮湿气候环境下,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而且发病表现隐性,严重影响禽场的效益。本文旨在加强大家对此病的认知,尤其是广大养殖场户甚至基层兽医对此病应有深刻了解,防患于未然,才能在疫情发生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切实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收益。
1 禽场发病概况
遂平县某养殖户散养混养蛋鸡、火鸡分别为922只、63只,另养殖10只孔雀、403只鹅和鸭。该养禽场在8月份发生了一起盲肠肝炎,起初蛋鸡群病鸡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且腹泻粪便呈黄红色、黄色,以及因腹泻出现体型消瘦现象,后期陆续有143只蛋鸡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后,禽场负责人将其按照球虫进行治疗,将板青颗粒加入饮用水中,将地克珠利拌入饲料内,通过加入饮水、饲料连续治疗3日,但治疗效果不显著,在此期间又有5只火鸡出现突然死亡,为尽快治疗该疾病,禽场负责人携病、死鸡和火鸡前来就诊。
2 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
病鸡症状表现为羽毛松软,胸骨弯曲,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病鸡腹泻,粪便呈硫磺色,且伴有泡沫形成。分别剖检病死火鸡1只、病死鸡5只,剖解发现:①火鸡和鸡肝脏明显肿胀,中心凹陷且表面存在不规则状、圆环状白色坏死,部分病死鸡肝脏出现黑色溃疡灶;②盲肠肿大为正常盲肠的3倍,且盲肠内有白色干酪样栓塞;③火鸡肠管肿大,存在大面积溃疡,且肠管已与周围器官粘连,经栓塞横切剖离后发现其切面为同心层状,外白内黑,同时肺脏存在出血点。
3 实验室诊断
为进一步判断该禽场此次发病原因,采集病死火鸡和鸡盲肠粘膜与肝脏病变组织送遂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剪开盲肠,清除内容物和粘膜上的坏死灶,刮取盲肠粘膜表面,置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镜检,发现液体中存在单个或成簇分布的椭圆形或接近圆形的虫体;取少量肝脏组织加生理盐水研磨,悬液离心,取上清液一滴至载玻片上,在400倍显微镜帮助下进行观察,发现上清液中存在虫体,呈卵圆形,带鞭毛,呈急速旋转或钟摆运动。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镜检和发病群体,最终确定该禽场的疫情为组织滴虫引起的盲肠肝炎。
4 原因分析
该混养禽场地处山地,采取散养方式进行养殖,不利于鸡群疾病控制。本次出现盲肠肝炎的原因在于所养禽只在山地自由采食期间啄食感染异刺线虫的蚯蚓,寄生在异刺线虫内的组织滴虫进入鸡体内继而引起盲肠肝炎症状。混养禽场除养殖的火鸡、鸡外,还养殖了400余只鸭鹅(孔雀数量少且未山地散养,不计其中),但调查中发现鸭鹅未感染盲肠肝炎,这也贴合水禽不易感染的报道。与禽场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后,发现后续病鸡多数死亡是由于饲料品质低下引起,故在后续养殖期间需注意控制饲料质量。
5 治疗措施
为缓解发病鸡与火鸡盲肠肝炎症状,将葡萄糖与0.05%的甲硝唑的混合液加入鸡群饮用水中,连续饮用7日;同时将氟苯尼考、扶正解毒散拌入饲料中,起到滋补中气、清肝泻火的效果,用于控制细菌感染情况。此外,将维生素AD、钙磷等微量营养物质添加至发病鸡群饲料内,用于缓解因营养不足引发的软骨病。对症状严重的火鸡,采用口服方式服用甲硝唑片,用药剂量为0.1 g/kg体重,一日口服两次。同时,在治疗期间配合禽场消毒,鸡舍、禽场地面及相关用具采用2%氢氧化钠消毒,粪便与生石灰混合、堆积处理。该禽场用药治疗3日后盲肠肝炎症状有所减轻,在治療7日内病情严重的29只病鸡陆续死亡,但无新增盲肠肝炎病例,该禽场盲肠肝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6 预防措施
6.1 易感禽类可通过异刺线虫感染,也可通过感染的蚯蚓或直接摄入被感染的异刺线虫卵而感染,因而如经工作人员、参观者和动物的机械传播异刺线虫卵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一些禽舍常见昆虫也可作为机械媒介,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圈舍内昆虫的数量,尽可能地进行灭杀。有些养殖户认为,鸡在山上采食昆虫,一可以加强鸡的营养,二可以减少投喂饲料量节约成本,可以不用对鸡场内昆虫进行灭杀,因此造成散养场内昆虫横行、饲养环境较差,无意中加大了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广大散养场养殖者也要重视生物安全,及时灭杀昆虫,按时驱虫。
6.2 随着气温的升高、雨水增多、湿度加大,寄生虫容易繁殖,特别是放养和散养禽类,借助伊维菌素、左旋咪唑定期驱虫,或用地美硝唑按 0.01%浓度饮水用作阶段性预防,可减少患病概率。若养殖区域常发生盲肠肝炎,应在饲料内定期添加灭滴灵等驱虫药,剂量为200 mg/kg,从多方位预防盲肠肝炎;同时养成勤清理粪便习惯,运输至固定一处进行堆积发酵彻底灭杀虫卵,定期对粪便堆积点周围进行消毒。
6.3 本病例中由于所用饲料质量不佳造成后续病鸡多数死亡,因此散养场一定严格控制饲料品质,选用部分优质精饲料,剔除变质饲料和减少下脚料等粗饲料使用量,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维护肠道健康,以此保障鸡群抗病能力及机体性能,提高鸡群对病原体的免疫力。
6.4 发病鸡群因疾病导致营养不良、免疫降低情况,因此待疾病减缓后,仍需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维生素与葡萄糖。
综上所述,盲肠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由组织滴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一旦发病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养殖期间一旦出现疑似盲肠肝炎病症需立即诊治,查找发病原因结合发病情况对症下药控制病情;同时,散养禽场需吸取教训,做好饲养品种规划,尽量减少禽类混养;日常做好该病的预防管理工作,尽可能降低盲肠肝炎发生率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