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历程、特征和启示

2021-12-28施婼涵

理论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以德建党、以德治党、以德塑党”的奋斗史。党的道德文化构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过渡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整体推进三个阶段,内容丰富,历久弥新。深度探索可发现先进性与人民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为理论指导、以道德文化塑党治党为现实旨趣、以引领新时代道德风尚为重点任务,积极构筑党的道德文化,不断为中国共产党党性淬炼提供精神伟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道德文化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12-0118-06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19JZD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婼涵(1992-),女,北京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完成自身建设和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过程中的特殊文化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贯穿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百年,熔铸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结构上看,道德文化的基础是道德活动,其目标是实现道德观念(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理想(信)和道德实践(行)的统一。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岁月,道德文化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知情意信行的协调统一。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迈进了新的征程,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文化构筑的丰富经验,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对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世界谋大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启发。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文化构筑的历史进程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不能没有灵魂,而立德是高尚灵魂必备的品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对道德文化在共产党事业奋斗中将起到的诸如规范、调节、激勵、导向等重要功用有了深刻认识。在党百年历史的不同时期,道德文化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提供了强大力量。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道德文化向革新性道德文化过渡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推向胜利,结束了100多年帝国主义侵略、剥削和压迫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专制、私有、“三纲五常”等旧道德极大地制约近代中国的发展,反对封建道德的革命者拧成一股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感到窒息的麻绳,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瓦解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新青年》《共产党》《武汉星期评论》等刊物,宣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道德理论,为道德观念的树立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以工农革命运动的方式批判封建社会道德的弊端,划清社会主义道德与无政府主义、泛劳动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界限,使道德判断标准得以更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初步认同和推进阶段。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先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和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鼓舞和促进了红军游击队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党认真总结教训,严格以党内道德思想为指导,坚决执行党的任务,党的道德情感得到初步认同和培养。另外,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领导,积极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受挫的原因,在不畏艰险、斩关夺隘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了早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党的道德理论与实践实现初步结合,党的道德理想信念旗帜冉冉升起。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稳定推进阶段。此阶段,党的道德文化构筑主要围绕国共合作、抗敌救国的道德活动展开。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始终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在抗敌救国中展示出优秀的道德观念;二是日本资本主义道德向中国道德文化进攻失算,凝结中国共产党作战智慧的《论持久战》发表,彰显了党团结、独立、自主、进步的战略战术道德;三是无数道德模范在抗日战争中涌现,杨靖宇、白求恩、赵一曼等同志,展现了一个个高尚的光辉形象,突显了党坚定的道德意志。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发展进步阶段。一方面,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揭穿蒋介石独裁夺权、窃取胜利果实、卖国求荣的不道德图谋,警醒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清晰认知,倡导继承党内优良的道德传统,采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道德观念相符的“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2]方针,坚决维护人民的权利;另一方面,党的作战方针启发和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众多爱国志士纷纷奋起拥护,随时准备应对内战可能引发的危机,这标志着对国对党忠诚的道德情感逐步发展。

这一时期,经济基础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及混合型的经济模式,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变迁,道德文化认识、调节和激励的作用得以发挥,反映了道德文化与经济基础间革新性的呼应,也体现了革新性道德文化的新民主主义发展方向。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新性道德文化曲折发展

1949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推进。党的道德活动紧紧围绕政治经济体制巩固调整而展开,道德文化构筑取得明显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党道德文化构筑的承前启后阶段。党和人民面临着多重考验,军事上,虽然共产党的战略战术道德备受国民党军队、恶霸和土匪威胁,但“镇压与宽大”结合的运动使人民的道德观念和国家的政治秩序重构;经济上,虽然封建地主的道德观念束缚生产力发展,就业、交通、生态等民生问题亟须整改,但捍卫劳苦大众权益的多维道德文化研究以农村为中心得以重建;外交上,虽然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等不道德伎俩时刻考验着党和国家,但坚定的道德信念,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已经成为此时党内道德文化构筑的基调。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是党道德文化构筑的迂回曲折阶段。首先,党始终保持着革命热情和牺牲精神,营造了生命不息、革命不止的道德氛围,吹响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角,提出“双百”方针,以解放思想为核心的民主开放思想使党的道德文化迈上了新台阶;其次,一些盲动错误的倾向违背了道德文化发展规律,严重脱离实际,挫伤了党和人民对道德文化构筑的信心,背离了党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最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自我批评和道德反思,静下来、慢下来,用正确的思想路线引导正确的革命道路,扭转了道德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党道德文化构筑的挫折徘徊阶段。文化领域引起的一场内乱,批判本可以成为道德文化发展的动力,但是错误激进的批判导致“蝴蝶效应”,既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又阻碍了中国共产党道德实践的进程,教条、煽动、犯罪对当时党内已初步形成的道德文化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对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充分表明其道德指针在于“救治”,而不在于“惩处、责罚”。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目的在于促使人民群众坚定道德理想,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表现出两种发展范式:进阶式发展和曲折式发展。前者证明了党的道德文化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收拾“烂摊子”,探索新道路,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道德文化,挖掘了中国革命新阶段的优良道德文化,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后者指党的道德文化在道德实践中接受了世事无常的严峻考验,抵制、战争、煽风点火从来都不是中国道德文化的主旋律,揭示了党的道德文化力量是巨大的。

(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期道德文化向新时代整体推进

1978年至今,全国局势呈逐步稳定趋势。在道德文化与人民愿望高度契合的新时期、新时代里,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主要歷经了稳步前进、深入推进和与时俱进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处于稳步前进阶段。首先,明确提出要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扭转一切不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其次,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强调“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3],尤其关注党的道德理想对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起到的引领示范作用;最后,在国际上一片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声中,国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道德规定、条例、制度凝炼而出,道德文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明辨是非、区分功过、知晓荣辱、倡导正义、拒斥邪气的道德标准基本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处于深入推进阶段。首先,邓小平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4]“抓”指党的建设,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判断对错、赏罚分明是党内道德文化构筑的基本要求;其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道德观念教育,坚持开展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和反腐倡廉的道德活动;最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邦之道扎实推进,这是党道德文化构筑迈出的关键步子,法律和道德相互支撑,互为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处于与时俱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道德文化以文件、纲要和法律的形式构筑,为“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5]的道德准则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评选道德模范,激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在新时代道德实践中,争做中国崇高道德文化的践行者、维护者和创造者。新时代党的道德文化构筑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倡导崇德修身、立德铸魂的道德境界和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道德修养,推动了党和人民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日益成熟,表现出更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的色彩。单一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被立体多维的制度改革替代,封建旧礼教式的道德文化经由新时代道德文化的打破和创造,褪去了原有的神秘、保守和僵化,增加了新时代的开放、进步和多元。党和人民、人民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文化构筑中并驾齐驱。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文化构筑的基本特征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各种先进文化的不断融合和互动中,表现出先进性与人民性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基本特征。

(一)先进性与人民性统一

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先进性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所谓“先进”,指先导、先行、先锋,先进的政党构筑先进的道德文化。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破除封建迷信,推翻资本家政权,宣传新文化,建立民主共和新政权的道德革命陆续发动。这体现了围绕“关键少数”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成为道德标杆和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指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6]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作为既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又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坚定,行动上坚持,思想上坚守,都源于共产党人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人民性。建党早期,陈独秀在《劳动者底觉悟》一文中,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只有深入工农大众中,了解他们的疾苦,才能维护和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才能挖掘工人阶级参与革命的巨大能量。从道德主体看,道德能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之间发挥认识、调节、规范和激励的功用,主要依托的是工农大众。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2013年,习近平号召全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跨时代发展,是党道德文化的根本价值所在。

先进性依靠人民性来实现,坚持人民性不动摇才能保持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先进性。先进性使党能够把握历史进步的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勇立文化变迁的潮头;人民性在道德发挥调节和规范功用时为前者提供主力支撑,两者协调统一。

(二)传承性与创新性统一

传承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必然前提。代代相传是文化的基本属性,没有道德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就没有党道德文化的积累和构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实质上是传统道德、革命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百年互动的结果。儒家文化中的“民本、仁爱”思想,在时代的更迭中,演变成为人民服务,民族大义发展成了爱国主义,“相善其群”与“独善其身”互构,形成了集体主义。由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道德目标上高度一致,历经百年,三种文化积极融合,早已根植于共产党人内心,涵养着他们的精神品质,潜移默化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活动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向先进文化转型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思想文化发展进入快速上升期,荡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化,力推“除旧立新”的新文化是最佳发展战略。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适应,新的时代呼唤新的道德文化。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指明道德文化构筑应与时代同频。然而,道德文化构筑因其继承性使创新变得异常复杂,在各种道德文化供给中,传统道德文化和先进道德文化博弈,得祛除不利于道德文化发展的部分,才能使之与新时代的文化相融通。此时,守望传统,面向现实,坚持多元文化互融共通成了党道德文化创新性构筑的基本原则。

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前一时期历练和锻造的道德文化为下一阶段作了铺垫,割裂文化命脉只能是畸形的发展,坚持古为今用、古今并举是党道德文化构筑的时代任务。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

马克思主义道德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的理论源泉。在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文化的一系列观点和理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基础和核心,它是决定和统率其它内容的东西。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共产党人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存在、而战斗的。在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无产阶级各项事业的基本方针及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石。

在马克思主义道德文化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德实践中不断得以构筑和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基本方位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治理方式,它融于共产党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体现的是一种实践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条例,为党员干部提出了道德文化构筑的目标,提供了道德实践的法则。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以政策的模式和活動的形式结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为中国道德文化自信提供了动力源泉。

理论是实践之基,实践是理论之源。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理想和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实践观作出的与时代进步和党的壮大方向一致的道德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胜法宝。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文化构筑的经验启示

回望历史,梳理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文化,明确党的道德理论、道德宗旨和重要任务,可为新时代党的道德文化构筑积累经验、提供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为理论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用唯物史观批驳资本主义道德,拒斥资产阶级剥削、束缚工人阶级的非正义、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倡扬无产阶级正义、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念,为全党全民族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道德是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灯塔。江泽民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的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指导道德实践,经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贯彻,党的道德文化搭建了依靠人民构筑道德、为了人民构筑道德、构筑道德以服务人民的道德关系,这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构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同时,在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也得到不断发展。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与中国社会实际相融汇。马克思主义始于“解释世界”,终于“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需要“活的马克思主义”,需要创新性的发展。一方面,拓宽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指导范围。在构筑党的执政道德之外,需要注意道德观念的横摆,从道德认知的层面将其融入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还要关注各行各业、各领域党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另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辐射区域的创新。党的道德文化追求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内化于心还必须外化于行。在整个社会阶层中,不同职业、不同成就、不同财富的人对道德文化的需求是有差别的,应尽可能避免道德规范的区域缺位,进行多场域多层次多触点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的方式方法创新非常重要。

(二)坚持以道德文化塑党治党为现实旨趣

以德塑党、从严治党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战斗能力的重要举措。中国自古有仁爱、民本、正义、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百年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着道德文化。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新时期的“五爱”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无不是围绕以德建党、以德治党、以德塑党展开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积累和创造精神财富,其中,道德文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党道德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才使中国共产党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才使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高尚、坚定的意志品质。毛泽东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的道德追求。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要求党员“常修为政之德”。习近平提出“第一身份”“第一职责”“最大政绩”,坚持党内立规问责严控重德的核心观点。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德治党、以德塑党、以德育人、以德铸魂的基本方略。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制度是实践的产物,是塑党治党的依据。制度的制定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一,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代领导人关于中国共产党塑党治党的重要思想。梳理领导人的道德论述,实际是描绘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理想,确定且具象的道德理想图景能够满足人们的道德渴望,从而形成道德观念,产生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付诸道德实践,有助于人民群众在道德文化的学习和培养过程中完成道德社会化的转变。其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核心关键。落实其对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平衡协调的道德规制,强化判断是非、善恶、荣辱的道德标准,把握它们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和外在构建的互联互通性,切实贯穿到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全过程,激励党员干部自觉进行道德实践。从微观上看,制度完善了法律法规;从宏观上看,制度发挥了对党道德文化构筑的保障作用。

(三)坚持以引领新时代道德风尚为重点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先进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的必要前提。新时代道德风尚的引领指提高道德思想觉悟,加深道德约束程度,提升道德文明素养。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肯定了道德风尚的引领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卓越的社会进步和较高的国际地位,党的道德文化建设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善向好的态势。另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弘扬中华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这不仅是中国精神的力量之源,更是党道德文化构筑的力量之本。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红色基因孕育了诸如杨善洲、王占山、张桂梅等一大批优秀党员,正是这些平凡的共产党人,树立了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文化从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而是一个个鲜活的道德形象,他们身上凝聚的道德结晶自始至终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活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道德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必将葳蕤蓊郁。

崇高的事业需要道德文化引領。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以“崇德”“立德”“明德”“守德”修身,对党忠诚修大德,为民造福修公德,严于律己修私德。在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的目标层级中,道德理想属于观念层。立德必先崇德,崇尚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筑牢理想根基最为关键,从而增强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观念,以确立为官之德、为公之德、为人之德,并借助道德实践释放道德理想的无限力量,为社会和个人从实从细从小提高道德文化构筑的有效性提供根本指导。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活动属于实践层。守德必先明德,明德既是道德情感的加深,也是道德意志的锤炼。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中国共产党道德文化构筑源源不断供给营养,其中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立党为公、廉洁修身是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应充分彰显的道德特质,不断实现认识与实践交相辉映。

回眸过去百年,展望未来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必将时刻守住道德底线,坚决不越道德红线,切实筑牢道德防线,努力营造理想的道德氛围,促进稳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在知情意信行合一中持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新征程中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5.

[3]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第3册[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667.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2.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发展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成就与展望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建党百年”主题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线上免费开放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