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阅读视域下培养批判性思维策略探析

2021-12-28陈俊丹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陈俊丹

[摘    要]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主动质疑文章内容、辩证理解情感思想,其打破了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局限性,对学生多向思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从文本的标题理解、信息的综合整理、辨析思考活动的开展鉴赏语言、课外拓展等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学生与英语文本的高效对话,在实践和内化的基础上推动知识的迁移与创新。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过于重视语言特点、表面信息,忽视篇章深层解读的现象,在思维训练上也处于一种弱化的局面。对此,教师应该多开展批判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形成质疑意识,多与文本内容进行内在对话,自己去体验与感悟,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观点,避免对文本信息的盲目接受。

一、分析标题,预测文本内容

以标题为眼,可以猜测、了解文本的内容大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动用批判性思维去对标题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这是因为标题不仅能够点明主旨,还能设下一定的悬念,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正式阅读之前通过预测、推断、质疑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整个文本的积极探索。对此,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交流探討空间,并根据实情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以“The Olympic Games”一文的阅读为例,在正式阅读这篇文本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大致猜测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这一标题下进行了较为大胆的猜测,认为这篇文章可能会讲述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Sports included in the Olympic Games、Olympic spirit等,这时候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之前接触到的奥运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随后再让学生进行真正文本的阅读,实现自我认知与文本内容的深度对话,在批判接触的基础上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在标题解读与预测文本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其实更偏向于一种个性化的解读,需要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并且较为公正准确地给出解释评估。

二、整理信息,学会判断推理

阅读教学时,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通过文本内容,进行自主性的判断推理,这一过程实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判断与观念。但是推理并不是一种主观臆断的活动,而是需要综合所获得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客观的推断。对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获得真正的阅读体验,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在“看”文的时候不能仅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而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以“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主动探究,学生需要通过整篇文本内容的阅读与整理,推理、挖掘出文本信息的含义,找到第一篇文本中的“我”是相信“互联网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正面影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方便人们查找信息”以及“方便联系他人”。而第二篇文本中的“我”则是觉得“对生活有负面影响”,并阐述原因。从上述语句以及信息整理的过程中,学生都可以挖掘出文本的深意,了解作者的潜台词:在对互联网的作用进行分析时,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出发,从正面与反面两个方面展开剖析。

因文本信息内容过多,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整合能力有限,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造成了阻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搜索关键词或者是关键句,从而增强信息的搜集与整合能力。

三、搭“脚手架”,引导辨析思考

批判性阅读教学时,质疑、评价是最为核心的一环,但也是最难推进的一环,质疑与评价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带入评价性的思维能够重新审视英语文本中的内容。对此,学生应该学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且不盲从其中的思想观点。这项阅读学习任务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此教师可以构建专门的“脚手架”,即在帮助学生梳理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开展辨析、判断以及相应的思考工作,通过质疑、求证和判断,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

以“Growing Pain”一文的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了文本之后,教师先辅助学生搭建了文本内涵的大概框架,即对不同段落的大意进行了整理。这些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搭建了初步的框架基础与思维认知以后,学生也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感受。这时候教师再用英文提出问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挫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家庭、学习、心理等多个不同角度出发,给予了针对性的答案,他们大胆质疑并发展了原文本中对成长烦恼的叙述,批判思维及阅读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学生质疑与批判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拓展与延伸,从原有的文本出发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信息的加工获取,只有这样才满足了阅读教学的目标,真正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鉴赏语言,揣摩情感态度

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不仅需要关注其段落大意,还应该在把握文体特征、内容结构的同时,对其中的语言进行细细品味,从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实现认知理解的升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鉴赏语言的特色,将其看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重点包括对场景的描写、对任务心理的刻画,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措辞语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收获。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奠定良好的英语写作基础。

以“Visiting the masters”一文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课文,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先用英文向学生提出问题:刘明去过哪些国家?他在巴黎待过几天?他还要去哪些地方?立体派是什么?达·芬奇除了绘画还做了什么?你在哪座博物馆能看到莫纳的作品?这些问题能够带领着学生主动融入文本的阅读之中,大概了解文本的内容结构。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深入性的文本内容分析。学生在文中可以发现作者对毕加索艺术造诣的敬佩与喜爱。

优秀文本中的每一个字符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遣词造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的情感与思想之中,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自主认知。

五、课外拓展,比较文化差异

批判性阅读强调学生自己进行文本内容、情感思想、主题框架的探索,给予了学生较为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的空间,实现阅读的“生命化”。为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尽量将阅读拓展到课外,利用更加丰富多元的英语阅读资源,让学生在体验文化差异的同时,丰富文本积累量。此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与课本章节、内容相关的主题阅读活动,为学生批判思维与阅读视野的拓宽打下良好基础。

以“English and its history”一文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主要是围绕着language展开教学的,而这篇文本主要是对英语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使得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这门语言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而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提供了包括中文、日文等不同语言种类的英语介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了自己的母语和其他类型的语言。作为课外拓展内容,学生能够站在不同语言发展的角度比较它们在文化上的差异,并且对自己的母语形成了一种敬佩之情。

课外拓展式的主题阅读有利于打破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碎片化的现象,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梳理信息、加深对语言的了解。教师应通过不同方式引入丰富的文本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

总之,批判性阅读并非单纯否认与“找碴”,而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应该在丰富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加深对文章在内容框架、语言风格等多个方面的解构,让学生能够实现与文本内容的高效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观点,更为辩证地接受文本内容。

参考文献:

[1]卢康霞.高中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途径探究[J].英语教师,2020(20).

[2]冬加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英语教师,2020(12).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