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法庭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实践探究

2021-12-28何丽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3期
关键词:模拟法庭法治意识高中生

何丽玲

【摘要】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法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加强全民普法。然而,高中生存在法治意识、核心素养不强等问题,本文借助模拟法庭的社团实践活动,探究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模拟法庭;法治意识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法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也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加强全民普法工作,增强全社会法治理念,夯实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高中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也是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高中生存在法治知识不足、法治思维能力不强、法治信仰缺失、法律权威的意识薄弱等诸多不足。因此,加强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对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把法治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明确规定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因此,在思想政治学科开展“模拟法庭”社团实践活动是落实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通过“模拟法庭”实践活动,由学生来扮演法官、律师、公诉人、被告人等角色,在模拟和熟悉整个庭审的程序和流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正。当然,法治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纯一场“模拟法庭”活动并不能让“法治意识”素养真正落地,一次角色模拟并不能内化成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一场庭审活动不能成功将学生所学的法治知识和能力迁移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中,学生从而学会依法办事、依法诉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断反思与探索,本文借助模拟法庭社团实践活动,探讨模拟法庭如何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实践路径。

一、学习民法典,储备法律知识

学生要想完成“模拟法庭”庭审活动,必须熟悉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和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违法行为的类型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区别等法律基础知识。为了带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储备法律知识,我们抓住《民法典》施行的契机,借助模拟法庭社团课,开展了《民法典》手抄报设计大赛,讲述身边的法律故事的演讲比赛,“以案释法”的案例你我分析,线上模拟司法考试,获得“模拟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在以往开展的模拟法庭课中,我们发现如果單纯由教师讲授,学生基本不思考,且基于法律的严肃性、专业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且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开展《民法典》手抄报设计大赛,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讲述身边的法律故事的演讲比赛,既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未成年给网络主播打赏1万元,这钱可以退吗?遭受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怎么办?员工要休假,老板以工期紧为由,不准假怎么办”等问题,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学生通过挑选感兴趣的、具有实用性的生活中案例“以案释法”你我分析,分组分模块讨论分享,在这过程学生懂得了不同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什么样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引导学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学生们在对具体生活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学的相关法律知识,制定解决方案,最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合法有效处理现实生活中种种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思维。而通过一场线上模拟司法考试的任务活动,让学生认真完成有关民法典的法律知识线上题库的试题,达到一定标准,学生能获得“模拟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见图)。

他们为了能通过考核,获得证书,不断找资料并学习我们下发的学习资源、进行小组案例研讨、线上司法考试等活动,积极踊跃参与答题,获得证书。有学生曾跟笔者说:“老师,你颁发的‘模拟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我会好好保存,将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从事法律行业,考司法考考试,拿到真正的证书。”笔者没有想到我们的社团活动在学习法律、储备法律知识同时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有那么大的影响。

二、观看《庭审纪实》,懂得庭审规范

“模拟法庭”庭审活动,背后展示的是司法程序的公正和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在正式着手案件准备及模拟庭审前,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模范庭审录像或旁听真实庭审熟悉庭审流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规范的庭审应该如何展开。只有引导学生熟悉司法程序的流程,获悉法官、律师、公诉人等角色在法律中的功能和作用。例如,法官应当保持客观中立,律师则应当尽可能地为当事人争取利益,帮助学生理解各自角色的功能定位,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才能真正理解国家依法治国方针中的“司法公正”,才能真正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为此,我们利用模拟法庭的社团课以及微信群让学生观看了几场《庭审纪实》,让学生探讨各个角色的语言,在专业用语的不同,探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的区别,探讨证据提供,探讨“疑罪从无、罪刑法定、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搜集查阅资料共同分享。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懂得庭审的规范,审判的法律程序,而且对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审判流程也有了更深入的学习,比如,如何规范案件分析、如何判决定罪、如何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公正司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信法、尊法、守法的法治理念,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体验法庭的氛围

通过“请进来”邀请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守法小公民”讲座,宣传法治意识、拓展补充与学生生命成长相关的法律知识。“走出去”组织学生到法院未成年庭庭审旁听、参观未成年维权成果展室,法官给学生们讲解人民法院的职能设置、庭审程序、庭审技巧等律知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审判的基本流程,实地观摩,强化了对法庭法律知识的认知。利用互联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创建微信群,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学生推送有关法律知识。例如,推送“广州普法”“普法小卫士”“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等公众号,通过公众号里典型案例的推送,学生在微信群里讨论交流,学生获得了更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模拟法庭的知识。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树立宪法至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生参与剧本的编撰,树立法治信仰

在通过前期的系列活动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储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严肃的审判程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们会把理论和实践脱离,那么如何让学生将模拟法庭与法律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更高的法治知识素养。为此,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民事案例编撰,一组负责刑事案例编撰。学生通过网上搜集的模拟法庭的案例,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对案例与现行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修改,编撰案件场景、编撰人物对话,模拟角色语气等。在此阶段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要求每位学生对案情要充分了解,将案件细节铭记于心,对诉讼思路了如指掌,避免在庭审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失误。小组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对具体的角色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入角色,指导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考虑问题。模拟结束后有学生说:“老师,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合法公民的重要性了。如果违法犯罪,我真的有一天可能就会站在被告席上。老师,以后我会更加遵纪守法!”通过庭审,角色扮演,学生见证了法律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纠纷、制裁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公正平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的本质与精髓,才能真正樹立对社会法治的信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追随者、遵守者、捍卫者,成为真正尊重和遵守法律的中国公民。

“模拟法庭”社团实践活动是不断尝试落实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一种探索,在经历一年的探索中,“模拟法庭”社团实践活动初步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会继续探索不断反思完善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让学生视野开阔、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落实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学法、守法、护法的法治信仰,让信法、尊法、守法成为学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2020年度立项课题“三段四环模式下模拟法庭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Z202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丁飞.高等院校模拟法庭实验教程[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6).

[3]韩俊英,沈慧.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J].高教论坛,2018(1).

[4]岳卫峰,刘湘,刘斌.关于模拟法庭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23): 301-302.

[5]陈学权.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2(8):86-89.

[6]张卫东.浅谈模拟法庭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7(7):110.

[7]袁晓新.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社会科学教学,2016(10):53-54.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模拟法庭法治意识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校法律教学方法研究
民办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