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2021-12-28李华燊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7期
关键词:问题链问题驱动主题

李华燊

【摘要】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方向重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并促进学生具备一定核心素养的历史研究学者的方向培养。“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主题引领、问题驱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胆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历史智慧,使他们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认识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学会做人做事。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题+问题链;主题引领;问题驱动

初中历史教育的使命与追求是历史教师一直以来探索的话题,育人是教育部不断强调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历史教师的使命。在此背景下,历史学科不仅要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结果的基本要素,还要理解历史产生的原理,懂得运用历史核心素养来分析各种客观的历史事物和事件,学会做人做事。为了适应这一新要求,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新文化运动》为例,讲述以“主题+问题链”的教学模式在课改后的创新应用。

一、主题引领,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

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的,历史课堂理应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它是有温度的。“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模式中的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它起到定格课程感情色彩的作用。“开颅洗脑,浴火重生”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定格了新文化运动感情色调。新文化运动出现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上承辛亥革命民主共和道路探索的失败,下启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创,属于近代化过程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阶段。“开颅洗脑,浴火重生”一方面能让学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勾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联想,提高学习兴趣。

在大主题的引领下,根据课程内容的编排设计,笔者增加了三个小主题。背景:共和梦碎,何去何从;经过:开颅洗脑,革故鼎新 ;结果:礼教动摇,面目一新。主题的设计是笔者根据课程改革标准重构课文内容,它能够鲜明又具体地表达学习的对象,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条理性、连贯性、逻辑性,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问题驱动,势如破竹,提升课堂智慧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真知是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获得的。”通过问题驱动,打通课堂主线,层层推进,深入挖掘,提升课堂智慧。最新公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在的结论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笔者因此精心设计以下问题链:

问题一:根据材料分析,共和梦碎,中国现状如何?革命道路何去何从?

问题二:新文化运动有哪些重要代表人物?主要宣扬哪些思想?

问题三: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怎么看?

“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模式在主题引领之下,创设情境,以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笔者多方挖掘教学资源,提炼主题,结合问题链,打通主线,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本课内容,掌握一个时代的特征,并能快速领悟其中的历史智慧。

【主题一】背景:共和梦碎,何去何从

【问题一】共和梦碎后,中国现状如何?革命道路何去何从?

這一问题是围绕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而提出的,对应的是第一个小主题——背景:共和梦碎,何去何从。此环节开门见山,直截了解地提出了“共和梦碎后,中国现状如何?”让学生更深一层了解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也引起了学生对共和梦碎后中国何去何从的好奇,启发学生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出示三则材料,一则民族工业发展的数据表;一则袁世凯祭天图;一则新旧思想冲突的表现图。

材料一:1912-1919年,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袁世凯称帝后在天坛祭天。

材料三: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上述材料,重新构建新文化运动前夕的历史背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欣欣向荣,还有代表腐朽落后的封建势力在竭力反扑、复辟,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新旧制度、新旧思潮的碰撞,形成一幅极具矛盾和冲突的画面。学生在历史画卷与史料研读中理性思考,认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模式中,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思维的海洋里快乐地穿梭,犹如拨开层层迷雾,收获真知。当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后,认识到社会转型需要新思想、新制度。孙中山从改变旧制度的层面来探索救国道路,经历了做一名医生到一位总统医国的转变。辛亥革命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有体制,没有先进思想是不会成功的。因此,从思想层面去探索救国的真理。

主题二:经过:开颅洗脑,革故鼎新

问题二:新文化运动有哪些重要代表人物?主要宣扬哪些内容?

活动:我最喜欢的新文化运动人物

问题的驱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步步地揭开问题的面纱,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感受到“拨开迷雾见真知”的美好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势如破竹。

在学习了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及内容后,通过新的问题促使学生感受那一辈人为国为民,敢为人先,追求进步、坚持不懈的精神。

材料一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毛泽东

材料二:看看他们的感受:《新青年》一经问世,立即被青年读者视为“空谷之足音,暗室之灯光”“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材料三: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学生深切认识这些后来带领中国走向振兴的人物,感悟新文化运动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一种文化、思想的力量。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一个引发思维的点是有深度、有效的问题,它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和深度学习。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盾会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到一度引以为国粹的儒家道德思想被批得面目全非,很多学生表示很不理解。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探究环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问题三: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怎么看?

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当时中国的病根是什么?为何“医生们”都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呢?根据材料,归纳出他们的观点?

材料一:孔子是数千年来封建帝王实行专制统治的护符,儒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比专制帝王加于肉體上的淫威更其严重。 ——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一。……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在问题的驱动下,经过一番探索,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顺理成章的,我们开始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问题四:新文化运动有何积极意义?有何局限?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浙江省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美国学者莫里斯

材料三: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

打倒孔家店。——吴虞

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

通过一系列的史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封建礼教受到了动摇,当时的大学生在五四运动后成为政治上的生力军;局限性是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是取决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论从史出,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本节课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五个问题组成问题链,从而打通整节课的主线,使学生能轻松掌握一节课的知识。学生依托教材和材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三、主题升华,培养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

李惠军教师说过:“富有价值的历史感必然是深沉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深刻的感知和厚重的理念。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课堂的灵魂在于它的价值引领,这也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与追求的体现。在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及影响后,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人相关史料,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结束了,新文化运动还在进行着……开颅洗脑,浴火重生。新文化运动时,中国人民“开颅洗脑”,中国人民觉醒、站起来了,并浴火重生;受此影响,四年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三十年后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六十年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现在,我们先烈所追求的美好生活都逐一实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肩负起祖国振兴的责任,不断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使祖国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幸福。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萌发出向这些青年学生一样,当担起推动祖国进步的栋梁,从而提升课堂,培养责任当担。

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一代中国人。一代代中国人的责任担当,实现了精神、文化的传承、主题升华,将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用历史照亮现实”,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与体验中欣赏历史,感悟历史人物带来的精神财富,收获历史的启迪和教训,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主题引领、问题驱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引领学生去探索历史的奥妙,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胆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下来,一定能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罗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2007(2):72.

[2]柳依宁.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9).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问题链问题驱动主题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