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契机,“导”中促写
2021-12-28陈静
陈静
【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而目前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课程每周只有4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把英语写作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才能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为了解开这一系列困惑、解决这些难题,笔者希望通过研读教材,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导之有道,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传授高效学习方法,并对小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现状分析;教法灵活多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PEP)版》教材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训练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外,更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是语言价值的体现,写作就是学习英语的升华,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写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言所起到的沟通桥梁作用必须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才能得以体现。其中,写作是前三者语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显现。写作要求表达清楚而完整的思想,围绕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文字表达。英语写作对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与词汇、句法、语法、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英语写作是考察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形式,是英语学习进步过程中看得见的记录和体现。
一、现今小学生在完成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英语写作是小学阶段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作为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关注小学生写作的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第二级的要求,学生要能够做到:
从上述二级目标来看,这一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达到,但近年来,升中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更加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写作内容的要求。而近年来,根据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的反馈,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上常出现思路不清,整篇文章颠倒次序;混淆时态,语法概念含糊等问题。从教多年来,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困境,归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小学生对写作有畏惧畏难心理,认为写英语作文很枯燥、很难。当教师给出一个题目时,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写,不知从何写起。
2.小学生只会用“记流水账”的形式完成作文,没有连接词的使用,文章中没有起承转折,没有文采,句不成篇。
3.句子中错误多。常见有单词的拼写,人物代词和单数形式以及时态的运用等。
4.小学生在写作时出现“汉语式英语”,对于英语句式掌握不好。
因此,以往传统的写作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现阶段六年级的要求,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在学生刚接触英语写作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如何用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写作的困难尤为重要。
二、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走出英语写作困境的策略
(一)朗读——模仿中练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朗读是一种把视觉语言文字信息转化成听觉语言信息的活动,既有语言的输入,又有语言的输出。朱自清认为,“朗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了解写作与写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能够积累地道的词句,培养语感,为开展写作打好基础。大声朗读,通过声音刺激了大脑的各项感官,促进了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英语综合能力能得到真正切实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目前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现状是令教师们担忧的,针对小学生自我朗读的能力比较弱的情况,如,很多学生朗读英语时没有感情,有拖拉声音现象;有的甚至不敢开口大声读,声音很轻;有的甚至只是动动嘴皮,根本没发出声音。笔者给予多种形式的范读,或是电教设备配合读,或是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范读,加大力度训练学生的朗读来增强语感,让朗读成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手段。作为英语教师,应想办法多创设平台,让学生开口和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多说英语增强语感,帮助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语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英语课堂里的时间毕竟很有限,只有充足的语言输入才可能有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过程来看,学生的感知、理解、体验、感悟、模仿、重复、操练、实践等都不是立竿见影、即学即会的,而要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是连续性的学习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其次,教师还要适时提供课外的一些朗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因为英语写作与语文写作一样,需要丰富多彩的词语,优美动听的句子。小学生的英语写作其实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优秀的文段中的句子是他们写作时的借鉴。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好词好句,就能指导学生多方面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模仿句子和结构来进行写作。
良好的听力能力是正确朗读的基础,通过训练和强化听力,也能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在听读能力的训练上,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養成固定的时间来听录音或朗读文段、对话、绕口令或者歌谣,借此激发、养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听读,教师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试题、练习册的文段听力,加强听读。即便是评讲时也借而设计训练朗读的模式,如,有意的听读某种信息的单词,或是根据文段或对话设置问题再让学生多听几遍,让学生复述文本回答,借以提高学生的听读水平。
(二)阅读——“四读”中重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在阅读中感悟认知并积累,在精读中模仿作者英语的语篇框架、句型结构和措辞炼字,为写作打下基础。
初读,快速阅读知大意。快速阅读是“快餐”, 求的是“填饱肚子”,重在解决问题。教师在通过课文导入之后,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或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开始阅读以前,教师要先创设语境,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引出今天文章的单词、标题或重点句型,一步一步铺垫,进而提出阅读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例如,(PEP Book5 Unit3 A Read and write)Teacher: Read the text fast in 40 seconds,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es Amy have for lunch? 由于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前给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和目的,学生的阅读时带着问题寻找有关文字,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学生可以采用快-慢变速读,看到有针对性的文字时要适当放慢速度,作好圈画批注,其余课文内容一扫而过。
再读,细嚼慢咽品精华。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细嚼慢咽”,更好地消化这份“营养大餐”,品味其色香味是否俱全。学生第二次阅读时,可以采用个人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稍稍放慢速度,力求全面了解课文大意,并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教师提供的相应练习,如,回答问题或填写表格。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互相问答,或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得出正确答案,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难懂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再次仔细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构词知识及上下文去猜测,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用铅笔轻轻划出。最后,教师就文中疑难语言点进行适当的解释、帮扶和引导。
三读,熟读课文助理解。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更有助于提高英语思维的能力,对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两次阅读后,文章梗概学生已基本了解。此时,教师应对文中疑难语言点进行适当的解释,并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或提问。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以后再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就会对于课文中的词、句、篇进行认读和理解,同时多种感官共同帮助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了让学生保持“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朗读形式, 如,跟读、挖空关键词读,闪读,同桌读、四人小组共读等等形式。
四读,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阅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阅读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个部分的大意用一两个关键词总结出来,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3)模仿范文,能够替换一些词语写出一篇新的英语写作,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写好英语写作的能力。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对模仿内容的了解,学生一定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于绚丽多彩的英语王国。
(三)教法灵活多樣——让学生妙笔生花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无从下笔,想写又不知从哪能里入手又有说不出来的窘境,因此,教师可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进行填空练习
其中可适当教学生英语语法知识。比如,让学生了解Be动词的用法后,随意说生活中的交际语言。
(1)如,用am或is,are填空。
I ___tall and strong.
She ___ nice and smart. We ____ happy.
What ___ you doing now?
I ___talking with you.
You________not reading the magazines.
____ you a student?
No, I______ not.
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描述父亲:
My father is a_____. He is ____ years old. He goes to work by _________. He is _____cm. So He is ____ and _____. He likes ________ . I like my father very much.
2.可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打乱顺序,用单词组成句子,不用写序号,就是一篇不错的英语文章了。
1.am, I, Mike
2.I, at , home, am
3.playing computer games, I, am,
4.I, happy, am
5.about, What,you?___________
把以上五句话连起来,就是一篇英语文章:
I am Mike. I am at home. I am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I am happy. What about you?
3.用归类法写作文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归类和比较中更容易得到显现。描写食物时,通常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食物的特点,归类时采用对照比较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食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它食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打动读者。抓住食物不同的进行比较时,也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如下题:
从以上食物味道的描述即可成一篇作文:
I like vegetables. They are healthy. My father likes meat. It's tasty. My mother likes fruits. They are fresh.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4.用表格方式引导
例如,学习“ Seasons ”时,先设计好表格,选取某一个季节中一两个感兴趣的主题来表述。又如,“气候、衣着、活动和食物”等,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此时,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归纳能力就会相应得到一定的提高,让他们有一股成就感,并能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
学生看到表格一目了然,随口说得出,也写起来得心应手。
5.看图作文“四步走”
看图作文注意题目的要求。可分四个步骤:(1)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段。(2)学生纠正句子的错误。(3)完成书面作文。(4)组内互改,全班展示。看图写作的长处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增加图片与英语思维、表达的直接联系,减少对中文的依赖。我们可随便拿现实中的图片,带到课堂上使用。看图写作完成后,笔者常常选择一部分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展示,让小作者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评,提高全班学生的英语写作的整体水平。读图能力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比如,(1)图片中什么季节?天气怎样?图中人物要什么地方,他在干会么?心情如何等等? (例文)
It's fall. The weather is cool.
The farmer is in the field.
He is working. He is busy .
But he is happy.
(2)再如,这是什么地方?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什么心情?
(例文:This is a canteen. There are three students in it. Look, Zhang Peng is eating noodles. Amy is passing a fork to Chen Jie. They are happy.)
觀察图片的每一个细节,用启发式的问题来引导写作的思维和逻辑的紧密性,这是英语语言运用的一块基石。根基打牢了,自然口语综合能力随之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学习和考试来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学生,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经过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近三年的实践探索,学生写作得到较为有效、系统的训练,他们的写作兴趣浓厚了,英语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英语写作的思路与写作技巧。在与学生课后的交谈中,学生表示“写作文很容易。”“喜欢上了写英语作文。”如果长期坚持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英语、用英语,提高其整体素养,一定会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轻松写出英语作文,最终达到现阶段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要求,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刘豫平.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OL].https://www.docin.com/p-2092004024.html.
责任编辑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