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2021-12-28师洁
师洁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音乐课堂中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三教改革,并且发挥音乐育人的功用,由此对中职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了主要探讨的话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是需要每位音乐老师为之探索的。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以美塑人,以乐化人”的积极作用。音乐课堂作为美育的前沿阵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更不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寓教于乐,通过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学,在学中赏乐”,要培养让音乐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每一位音乐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只有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中来,从而发挥音乐育人的最大功用。
一、分析学生,以生为本,建立沟通的桥梁
在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和音乐专业知识积累普遍薄弱,普遍喜欢听通俗音乐;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具备不错的理解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自我表现和竞争心理。学生多数学习态度认真,对艺术课兴趣浓厚;学生追求新鲜事物,乐于体验生活,对案例、活动课热情高。为了提前了解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知识储备情况,课前可以通过问卷星发布新课内容的调查问卷,根据数据显示,进行对学生的分析,在课堂的设计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策略,巧妙“化解”难题。
二、前置学习,发布任务,感受音乐之美
在课程中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如超星学习通等,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及时在平台上对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制定教学目标。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例,学情分析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有限,创设情景实践活动教学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参与度,激活课堂,依据实际学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三、课中探究,小组讨论,欣赏音乐之美
(一)创设情境,以趣为点,感受音乐之美。为迅速激活课堂,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选择学生既感兴趣又符合教学需求的内容作为导入。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例,在导入部分,以寻找家乡的歌来进行课堂预热活动,“家乡的歌”蕴含乡音乡情,同学们在演唱它的时候是对家乡文化的传承,而“家乡的歌”背后,大多都是民歌,以此为切入点,引出课题。
(二)探究活动,以生为本,发现音乐之美。课程以小组探究形式开展,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为了击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手段和乐器等。如《通俗音乐》课程中,开创性地在艺术课堂中应用议题式设计,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融入到不同的子议题中,并应用学习通、酷狗音乐、学习强国等app辅助推进教学进度;在探究学习的环节,设置了不同教学情境,开展了讨论会、头脑风暴、探析1分钟、分享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课程,体悟精神,传承音乐之美
中职生正处青春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艺术课融合了民族自豪感、红色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潜移默化接受红色精神、工匠精神的洗礼,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品鉴音乐的能力,有利于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例如《民族民间音乐》中,可以通过观看有着《茉莉花》背景音乐的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体悟民族自豪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传统民族音乐需要新的传唱,民族文化需要新的弘扬,通过民歌传唱,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让他们领略民歌的风采,提升审美水平,從而达到以美育人的功效。
五、学以致用,课后拓展,音乐课堂与课外活动相衔接
音乐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课题实施过程,还是课后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都着眼于核心素养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音乐的元素》一课中,节奏训练部分,可以运用杯子发出的声响,进行节奏训练。从课后实践作业效果来看,学生确实能应用艺术感知,提升审美判断,踊跃展示创意表达,并拓展延伸文化理解,带着作品积极参加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并将音乐融入到生活与学习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更丰富多彩了。
六、小结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要上一堂课,也需要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除了认真钻研教学之外,还需要多参加培训,开阔视野,与同行多多交流,才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在之后的音乐教学中有更强的助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既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学生”,仍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音乐教学上不断地突破自我,为学生带来音乐之美的体验与感受。
【参考文献】
[1]任会平.音乐教育成就人的精神世界[N].中国教育报,2020(8):2.
[2]党铮,王育辉.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下艺术类社团的发展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魅力中国,2021.
(责任编辑:黄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