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12-28赖丽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9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师

赖丽萍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改掉陈旧的教学模式,结合地方特色课程,运用多元化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评价策略和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开展美术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只有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进入现代艺术殿堂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不错,现在大部分教师经过师范院校的学习也都“有一桶水”,有能力给学生“一杯水”了,可是,现在大部分的教师都在“吃老本”一直在用陈旧的“桶”装着“一桶老水”用陈旧的方式盛水给学生,而且,很多老师的这桶水不但水质变差了,水也变少了。新时代的老师就要用新桶盛水,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随时“添水”“换水”,不要让自己的那桶水变成“陈年老水”,要不然就会“倒人胃口”,更会让学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教师更加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给自己充电时也要有所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往自己的“桶”里注入“营养之水”,而不是“泔水”。特别是美术教师,除了学习一些美术学科的知识、理论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多参加相关的活动,多参观画展、艺术展,多了解时事。只有这样,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育单位和教师,当教育单位和教师拥有创新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扎实的基本功底以后,还要勤于探索、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与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在欣赏課上,我们可以在赏析后配上音乐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一个小小辩论会。这样不但能打破欣赏课的沉闷,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课中,不管是绘画还是手工课,我们都可以用学生先尝试再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老师的讲授中处于被动,特别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失去了很多创新与体验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不高,效果也不好。如果让学生自己先去大胆地尝试,学生的方法就会多种多样,作品也会与众不同,虽然错误与缺点不少,但我们老师可以给引导总结,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学生作品又不乏创意。总之,只有让我们的教学模式灵活起来,不要一成不变的,根据实际不断改变,这样我们教学才有进步,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结合地方特色,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人们常说要“因材施教”,很多教师也只是在有限的课本内容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却很少教师在内容上下功夫。在课本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上的,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中的指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结合教材、学生、时事或地方特色内容进行设定独特的教学内容。如:在这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定制作爱心卡、以中国加油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防疫安全知识手抄报、海报等的设计。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团结一致、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操,还能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幸福生活,学会珍惜现在、珍惜家人与朋友。我们还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给学生加入农民画、剪纸、刺绣等内容与形式为教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手工艺品开始学习,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更积极去完成,效果会更好,并且能传承富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知识。

四、运用新媒体进行多元化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我们的美术教学也不能停留在讲重点、说方法、示范作画,就让学生画的模式上。我们应该利用多种科学信息技术,努力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在方法的讲解时,我们可以制作生动形象的讲解动画与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就更好。所以,多媒体的运用在现代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学会制作与利用,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不断创新才会有更辉煌的成绩。

五、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可用之材,创造出身边的奇迹

美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都需要不同的材料工具来绘画和做手工。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工具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障碍。可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在美术课时常常有很多学生都没准备工具上课,这让我们的美术课很难继续。我们除了要告诉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计划与课本中内容所需的材料与工具外,可以引导学生“变废为宝”,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的可用之材,当学生在上课时带来一些自备的“废物”时,老师要给予褒奖、加分等鼓励措施,不能让他被同学取笑。而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如何改造旧物,鼓励学生多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手工,并以小组形式完成。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道理,构建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创新教育基础,用创新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释放学生的双手,开放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学习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展,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EB/OL].[2013-10-12].http://www.dy1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

[2] 钱贵晴,刘文利.创新教育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0.

[3]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95.

[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5] 程方平.探索21世纪中国教育创新之路 基础教育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75.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教师
美术篇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