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石化产业怎么做

2021-12-28王基铭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双碳烯烃原料

文/王基铭

实现“双碳”目标,石化产业要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找准对策。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社会、环境等众多领域。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庄严承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对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驱动器,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的属性,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如何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是石化产业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深远的课题。

国内石化产业问题突出

在当前国际疫情蔓延、世界经济衰退、油价大幅震荡三种因素叠加影响下,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目前,石化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产能过剩。炼油业和化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化工行业结构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去产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炼油、化肥、轮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过剩问题依然存在。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高端技术不多,科研投入比例较低,产学研用科研的创新体系不齐全,激励机制不到位。在石化高端领域,比如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等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特种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领域,仍然处于研发多、应用少的阶段,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自立自强的能力。

“卡脖子”关键技术急需加快攻克。包括炼油领域的高端润滑材料、石油产品评定,关键装备、软件领域等在内的很多领域存在着“卡脖子”问题。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优化配置优质的科技资源,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攻克难题。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产品结构的高端化方面差距更明显,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能源资源短缺压力日益增大。原油等大宗石化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5亿吨,原油进口量为5.4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3.5%。国内许多地区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石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能源效率低,生态环境压力大。在我国工业部门中,石化工业的能耗总量较大,仅次于冶金,居第二位。多年来,石化行业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课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但总体来看,多数重点耗能产品能效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加艰巨。

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如何借助新型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提升石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石化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DISCOURSE

“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石化产业发展七个方向

面对当前的复杂局势和现实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推动石化产业向产业链高端、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石化产业将呈现七大发展趋势。

石化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未变。目前,我国新冠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生产在回升,市场消费在上升,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产业效益持续向好。“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利用“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新基建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拓展石化产品的需求空间。

石油消费由能源为主转向能源、材料并重。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品油需求的增长,预计成品油2025—2030年间达到峰值,但化工轻油的需求还有较高增长。因此,我国石油消费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消费格局发生巨变,即由生产成品油为主转向生产化工材料为主。

能源、石化原料趋于多元化。首先,车用燃料的替代呈现多元化,近期以天然气为主,未来乙醇汽油、氢能、电动汽车将实现快速增长。其次,烯烃原料的轻质化与多元化是必然趋势,目前新建石脑油路线蒸汽裂解装置多以轻烃作为原料补充。

高端石化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给石化工业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的重大机遇。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及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建设,我国高端石化产品需求将高速增长,给我国石化工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石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针对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发产业巨变。国家放开了炼化产业准入管制,除了“三桶油”以外,现在已经形成了五个市场主体,即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这就带来了原料结构和贸易上的新变化。煤化工也迎来了新一轮投产高峰。2019年—2022年,煤、甲醇制烯烃将迎来投产高峰,年均新增产能再次突破100万吨/年。2025年,国内煤、甲醇制烯烃能力将近2500万吨/年。如,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在建企业规划的产品,都是国内目前无法完全自给的高端、高品质的精细化工品。

深度炼化一体化,以化为主,是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烯烃、芳烃是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我国乙烯消费一半左右依赖进口。深度炼化一体化,以化为主,就是最大程度地实现化工原料、油品、能源的互供互用,上下游协同发展,重点保障我国日益增长的基础化工原料需求,增加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碳中和背景下,石化产业将向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在“双碳”目标下,石化产业必须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激发活力,找准新定位,培育新优势,采取新举措,实现石化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石化产业要走好五“化”

在实现“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石化产业必须胸怀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地走“绿色化、自主化、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

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是石化产业绿色化的动员令和进军号,也是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新起点。石化各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根据国家的总体要求、产业总体规划,各个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双碳”愿景的思路、路径和措施,使企业真正转型为绿色石油化工企业。

自主化。我国石化产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必须坚持自立自强,立足自身优势,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创世界一流。

一体化。深度炼化一体化,以化为主,不仅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绿色石化的产业体系,维护国家产业整体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应该有效地控制成品油的供应水平,充分保障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的用油。我国石化产业应该坚持深度炼化一体化,逐步转化为以化为主,最大程度地实现原料、产品、能源的互供互用,上下游协同发展,减油增化,将宝贵的石油资源“吃干榨净”,将石油主要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材料,增强石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多元化,包括原料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从原料看,石脑油、乙烷、轻烃、煤炭共同构成烯烃和芳烃原料的来源。从产品结构来看,应发展高碳α-烯烃、茂金属聚烯烃等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高附加值发展。从投资主体看,除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央企,以浙江石化、恒力石化为代表的大型民营企业等,已经形成了“五龙治水”这样一个多元投资主体的竞争格局,其实质是争夺中国市场,鹿死谁手,拭目以待。

国际化。我国石化产业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一是增强能源安全自主保障能力,实现资源来源多元化,弥补国内资源不足。二是增强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竞争倒逼石化企业提升技术、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石化产业发展重要举措

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第一驱动力。通过创新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生成和排放。通过创新实现原料生产过程、产品的洁净和高效化。通过创新实现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和再利用。通过创新实现二氧化碳为原料生成甲醇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品和高分子聚合物等,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电气化、电力绿色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石化产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主要生产的产品在终端消费的过程中带来的碳排放。一是要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和三废排放。实现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二是要大胆实现工艺过程、设备电气化。比如,烧燃料的加热炉能不能改成电加热炉,透平压缩机能不能改成马达压缩机,通过利用电作为石化产业的主要能源。三是电力必须绿色化,要大力布局风光电项目,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水电、核电,最大限度地实现电力绿色化。就氢来讲,现在主要是灰氢,未来需要的应该主要是绿氢。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高耗低效的产能,大力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分子炼油、高端化工燃料、氢燃料电池材料等,不断提高原料低碳化比例,加快油转化、电气化步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利用水电、核电,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调整原料结构,除了满足成品油需求外,化工材料的原料不再以扩大炼油产能来满足,可以原油直接制烯烃,煤、甲醇制烯烃,也可以用轻烃和乙烷作为原料直接制烯烃。

实现低碳技术重大突破。一是节能减排技术突破,如分子炼油、原油直接制烯烃。二是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除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碳捕集、封存和再利用之外,理想的是在化工方面的再利用。比如,二氧化碳与氢反应生成化工产品。这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需要久久为功,长期进行研发投入。

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社会、环境等众多领域,也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必须统筹处理好降碳与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结合产业、企业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助推我国绿色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是石化产业绿色化的动员令和进军号,也是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双碳烯烃原料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双碳”路上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听听院士们怎么说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三)
水磨石生产原料的制备(二)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解析烯烃分离装置脱甲烷塔改造
MTO烯烃分离回收技术与烯烃转化技术
我国甲醇制烯烃项目投资增长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