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1-12-28

关键词:中医药汉语院校

李 庆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中医因其独特的成就而造福人类。承载着中医药知识信息的汉语言文字也作为先行者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中医院校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这一背景下因运而生,因此,中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生来就肩负着特殊使命,既要学习一般传统的中国文化内容,学习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一般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所以在这一特殊使命下,文章探讨在中医药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此类文章较少,可资借鉴的资料不多,不足之处就教于方家。

一、中医药国际化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文化,因其有别于西方医学的独特视角和对人类健康的独特贡献,而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和接纳。特别是在西方医学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上面,中医正日渐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纵观中医国际化发展历程,中医的第一次国际化发生在公元4 世纪,在那次国际化进程中,中医成为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医疗手段。第二次国际化进程是从20 世纪开始,到21 世纪逐年展开。进入21 世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中明确了“十五”期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的指导意见》,近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社会对传统医药的发展态度越来越积极。从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新的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规划,到2018 年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中医药学者在国际上获得医学类最高成就奖,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如今,21 世纪是国家向海外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一个世纪,中医药的国际化必然要求外国学习者对中医药体系背后隐藏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中医药。

浩瀚的中医药文化以及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药专业知识,都是依托汉语为载体传承至今。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也必定要依托汉语的海外传播。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汉语的海外传播,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汉语的海外传播这一项工作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至今孔子学院已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到了21 世纪,汉语的海外传播,各类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如火如荼,硕果累累。据国家汉办统计,截止2017 年已经在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500 多所孔子学院和各类孔子课堂。特别是2013 年,国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2015 年3 月,我国发改委联合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不断开拓,其中汉语先行,功不可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2012 年教育部将原来的“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合并而形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下属二级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体现了“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仅有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还包括有“汉语国际传播”等在内。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同样也依靠汉语在海外的广泛深入传播。

二、中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模式探索

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医的海外传播越来越广泛,“汉语热”和“一带一路”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大中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纷纷设立,在中医院校设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新兴的课题,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在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达成一个共识。笔者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为大家铺石垫路。

在中医药领域内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相关论文,截止2018 年,目前有6 篇关于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面的文章,如黄亚兴等的《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几点思考》以及王艳娣等的《中医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定位的思考位》、白迪迪的《中医院校与综合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之比较》等的分析文章。这些文章大多以目前中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进行探讨,以及针对中医院校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对于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章。所以,在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趋势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就格外急迫和重要。

三、中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为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学模式,即“汉语+中医”模式。具体来说,本模式以汉语文化教学为基础,以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为特色,以过硬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拓展,努力探索,力争走出一条为中医文化传播服务,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的新路。

在我校近十年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努力寻找、探寻一种有利于本专业人才培训、潜能发展、目标实现的有规律的、具体可操作的相对稳定的培养方式、模板。

我们认为,中医药院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不纯粹是语言教学,而是将中医药文化与语言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完成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这一特殊使命而设立。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中,将语言教学和中医药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建设”汉语+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为特色”,“以扎实的汉语、英语及文化教学为基础”,“以过硬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拓展”的中医国际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成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定位与目标

专业定位:立足本校,依托本校中医药优势学科,注重实践创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传播汉语言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的双语复合型人才,即“懂中医,通人文,精外语”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对外传播做出贡献。培养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以汉英双语教学为特色,培养系统掌握汉、英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汉、英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一定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从事国内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外交、外事、外贸、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企事业管理、新闻出版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设置

在以上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下,根据本校的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为“四大板块”

(1)特色课程板块:中医药基础知识与文化课程群

在人才培养总的目标引领之下,积极利用我校的中医药教学的资源与优势,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基础知识相结合,形成我校独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特色是“中医药基础知识与文化传播”,在这一板块中,主要以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打下基础。在学生四个年级,四个学习阶段,由易到难分别开设了中医药类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中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中国医学史,中医文字学,中医药英语,中医养生学,传统保健体育,推拿学,中医食疗学,针灸学,中医美容学,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在这一课程群中,我们重点关注汉语专业与中医文化专业在教学中的交叉点,注意汉语专业和中医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在充分调动教育资源的同时,为中医文化传播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知识复合型人才,促进中医文化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2)基础课程板块——双语、双文化基础课程群

这部分课程主要加强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这部分有三个小类。一是语言类课程,汉语类有现代汉语类和古代汉语类,由易到难,由基础语言训练到基础理论学习,分别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词汇学、现当代语言学理论、传统语言文字学、音韵学、《说文解字》导读、汉英语言对比、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外语类有:以英语为主,通过基础语言训练,提高听说交际能力,课程主要有: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综合英语、英语报刊阅读、英语写作、口译、二外(日语或韩语)。二是文学类课程群,这个版块两个方面课程,一类是文学作品学习类,一类是文学理论,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文学理论等。三是文化课程群,包括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通史、中国民俗学、中国人文地理、中国哲学史、中国社会概况、跨文化交际。

(3)教学技能与创新实践课程群

多形式、多渠道的讲授和实践教学。要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目标,实践性教学尤为重要。它包括课上教学实践、课余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方法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全方位、分阶段的连续、渐进地、由易到难地,由少到多的顺序将实践内容安排在各年级中进行。切实为中医文化传播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在实践创新这部分中,我们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技能课程群”主要是学习普通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主要有: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与应用,科研思路与方法,VFP 数据库、秘书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方法。“传统文化创新技能培训类课程群”主要是传统文化技能实训(茶艺),传统文化技能实训(书法)。国学类课程:《论语》精读,《庄子》选读,《道德经》精读,《大学中庸》精读,《孟子》选读。论文写作,社会实践(暑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3.教学资源

在中医院校,我们一是依托强大的中医药师资力量和其他中医药文化资源,二是依托“汉语国际教育实训基地”。我们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合作成立了“汉语国际教育实训基地”,每学期都有学生参与到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留学生汉语教学,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质、了解我们本专业设立的目标和定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另外一方面,我校还有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培训基地和平台,针对我们本校的留学生,我们有“汉语志愿者辅导小组”,采取定期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分组,对留学生进行汉语辅导,主要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辅助留学生汉语练习和文化理解。帮助其尽快适应中文环境,尽快融学校的汉语学习氛围中,更好更快提升汉语水平,为留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汉语基础。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专业能力,增加专业学习兴趣,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全校性的“汉语知识技能大赛”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4.师资培训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汉语+中医”培养模式的实现,无论是课堂内教学还是课堂外的实践,一切都需要我们的教师来实现和支撑,所以需要对我们的教师进一步培训和提升。我们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重点是补短板:以汉语和中医相融合的教学和科研师资培训。重点是吸纳中医学背景且汉、英语言特长的教师,鼓励本专业教研室教师学习中医知识,培养骨干教师具有中医学和语言学双层学术背景,着力汇聚高学历、高水平的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为本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师资平台。

5.质量保障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以期保障质量。教学保障,我们有开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监考、考试制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定期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和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制度,日常教学管理信息反馈、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督导组评教、各类教学检查等日常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档案保障制度,教学档案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命题质量审核表、教师自查表、教师听课记录、各类总结、毕业论文相关材料、专业会议记录等。

中医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培养承担着不仅向海外传播讲授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中医药文化,只有懂得了汉语言及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懂得中医药文化,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成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在探索中,目前初步形成的“汉语+中医”模式,仍需要不断修订,需进一步完善。我们为了实现培养“懂中医,通人文,精外语”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后续将进一步做好评估调查,根据学生、社会的反馈积极调整修订。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出去,为更广泛地传播中华中医药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汉语院校
学汉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