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处处好风光

2021-12-28若荷

绿叶 2021年6期
关键词:蒙阴沂蒙晏子

◎若荷

三月的沂蒙大地,万物复苏,春潮涌动,各种花卉争芳斗艳。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就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掩映在绿树花海之中。

这里群崮环绕、民风淳朴,被人亲切地称为“崮乡”。当你有幸走近它,就会看到那个曾经陶醉过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那写满红色故事、载满游子乡愁的美丽村庄,那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

蒙阴是典型的山区县,沂蒙七十二崮中有三十六崮在蒙阴。作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发生在岱崮的“龙须崮暴动”“南北岱崮保卫战”,英雄“岱崮连”的事迹至今被人们传颂;因北宋抗辽名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的孟良崮更是名扬中外。

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政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阴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奏响了改变家乡的凯歌。人们整山治水、架电修路,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洪涝灾害严重,为响应“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人们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兴修水库,整改河道,在拦洪泄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库区71个村庄的移民,换来千万人的受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位于蒙山北麓的云蒙湖曾经是沃野良田,而今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母亲湖。

移民后的村民驻扎在山岭薄地,新开垦的土地产量不高,贫困就像一道枷锁紧紧困扰着家乡父老。为提升农业产量,开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天地,人们牵渠引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将这片崮林峰群建设成了美丽的花果之乡,使古老的山乡焕发了青春。

从此,山因挺拔而立的崮群而精神,村庄因繁花盛开的景色而美丽。

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家乡果树已经广为种植,形成了规模。一年四季,人们从春夏忙到秋冬,清园深翻,喷药杀虫,采摘运输,忙个不停。

赶在桃花节之前,我们驱车驶向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这时节,桃花未开,杏花抢先,开得一片粉白,格外烂漫。蔚蓝的天空,轻拂着柔和的微风,和煦的阳光下,偶尔还能看见嫩绿的野菜,浅浅的一簇,贴着地面而生。这些萌发的、蓬勃的生命,仿佛在向我们通报春天的来临!

庄稼地里,小山顶上,随处都能看到开裂的土层,那么均匀、松软,仿佛风儿稍一吹拂,一粒粒种子就可破土而出。一座座村落深藏在山坳,粉墙红瓦的房屋、庭院,厦檐宽敞,落落大方中透着物质的丰足。

这里家家都有一个小型停车场,院旁加个石头砌成的车库,前门脸儿安装了带轮的油漆大铁门。门前随时待命的农用车,用来拉种子、进饲料、收庄稼,为山区生产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镜面一样的河水在村边流淌,见证着“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谚语。因为有了水,便有了滋养万物生长的源泉,有了这些村子和生灵的勃勃生机。

在北晏子村,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李涛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这个略带稚气的小伙子,一点也没有初涉社会的局促,说起话来激昂慷慨,做起事来干脆利索。前不久,他刚率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完成了水库的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修建了水库管房和闸阀等配套设施,解决了管道失修、300余亩果树无法正常灌溉的问题。

李涛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父亲的言传身教塑造了他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服输的品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村庄建设得更好”,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和其他村的支部书记不同,李涛是从县应急管理局选派到野店镇北晏子村担任试点村党支部书记的。

刚进村任职之时,对于党员干部群众能不能接受他这个机关干部,他心里没底,压力很大。但他决心趁着年轻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村里的工作做好,让大家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村容村貌来个彻底改观。

此后,他和大家打成一片,带领村民架桥修路,建设水利设施,规范村集贸市场,实施绿化亮化,建设文体广场、图书馆等,达到了预期目标。

北晏子村地处蒙阴城西北,因是春秋末齐景公赐予晏婴的封地,所以村、崮、寨、峪均以“晏子”命名,这里有三皇庙、千年古银杏树、五神堂等,大量的民间传说,折射出灿烂的历史文化。

村子坐落在一个草木苍翠、风景优美的地方,村民们世世代代耕耘着土地,栽种和侍弄着庄稼,他们既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土地忠诚的守护神。

这里还是“沂蒙六姐妹”的家乡。

革命战争时期,北晏子村全民参与,男女老少齐上阵,舍生忘死,保家卫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像“徐向前卖马记”“北晏子十杆枪”“包家两兄弟”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北晏子村。

现年98岁的包彦成,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40余场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沂蒙六姐妹”就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伟大女性,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军民鱼水之歌。她们的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她们的精神至今在沂蒙山区闪闪发亮。

我注意到一条伸展在桃园里的路。这条路过去是土路,原本是既陡又滑的羊肠小道,顺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头,山间草丛中,细长的路记录过人们进山劳作时趔趄的足迹和摇晃的背影。

和崮乡的其他山村一样,北晏子村村民的果树也多半种植在半山腰上。果实成熟的时节,由于道路坑洼不平,每次从山上运输到山下果子都会破损,品相不好,卖不上价钱,大伙都盼望着把路修好。

李涛担任支部书记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联系有关部门,争取修路资金,动员党员干部出工出力,仅用一个多月就把路铺好了,并且安装上了防护栏。

常言讲,路为财。修建乡村公路,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打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

如今的山路是从盘旋的山体斜坡横向开拓出来的,顺着蜿蜒起伏的山势,从一条山路联结到另一条山路,从一座山联结到另一座山,通向四面八方,乡亲们亲切地称这些路为“村村通”。从前走在上面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成了进出田间劳动的“幸福路”。

村里工作忙,李涛在村委会吃住是常事,父母帮助他和妻子照看两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爱人从不理解到后来为他加油鼓劲,分担家庭重担,让他安心干好村里工作。

几年来,无论多苦多累,李涛耳边听得最多的,是妻子经常安慰他的那句话:“只要是为村里干实事,干好事,你就放心干吧,家里有我呢!”

春天是为果树剪枝、嫁接的时节,春节刚过,身在家乡的人们从合家欢聚的节日气氛里奔赴工作岗位,生活在乡下坚守着土地的农人,便开始琢磨起了土地耕种与果树栽培的事宜,他们的愿望是让新品种果树生长在自家的地里,让最甜蜜的果实挂在自己守望的枝头。

在离果园不远处,有位生火热饭的老人坐在小小的“炉”前,火苗上是一把岁月熏染的铁皮水壶,几根树枝参差不齐地续进“炉”内,一闪一闪的火苗在三月早春的天气里生出几分暖意。

听说,他们从春节过后就上山修整果树了,那节日里的最后一串鞭炮,就是庆祝他们进入果园劳作的开工礼炮。

勤劳善良的村民,一只点花授粉的小桶,是他们劳动的家什,一条拧得出汗水的汗巾,是他们贴身的饰物,一辆突突奔走的三轮车,是他们的代步加运输工具。

至此,他们便是从育苗到栽种,从嫁接到成活,从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的亲历者了。

对城里人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诗意;对他们来说,这个过程则充满了期待和辛苦。

在沂蒙山区,人人都知道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六姐妹”,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上,还有一个这样的模范群体,她们数十年如一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扶贫救困为己任,主动投身到反贫困斗争的决战中来,靠微薄收入帮扶贫困群众,靠点滴善事汇集人间大爱,被新华社评为“新时期的沂蒙扶贫‘六姐妹’”。北晏子村村民牛庆花就是其中的代表。

千百年来,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一直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从大山沟里成长起来的致富能手牛庆花,乐观开朗,勤劳朴实,性格坚毅。2015年,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村里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利用所学知识很快开设了自己的网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致富后的牛庆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上,不仅为贫困户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还与他们签订果品收购协议,高价收购他们的果品,或为他们提供代买代卖服务,受到村民们一致称赞,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全国电商新农人”“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她常说:“致富不能忘本,要为乡亲们创造更多的效益。”

我们来到北晏子村时,牛庆花到其他县讲课去了,走进公司的果品处理大棚,一个个工作台井然有序。李涛告诉我们说,在这里工作的村民年收入一万多元。

村里还成立了“晏新果树种植合作社”,对村民进行电商、农技、果树管理和技术培训,拓宽了增收创收的渠道。与其他果品合作社对接合作,实现了一方合作、多方受益。

走近村庄,我们看到塘坝之下河水清澈,村容村貌整洁,道路绿化规整。沿途浅紫的紫荆,洁白的玉兰,大片大片金黄的连翘,垂下的柔枝如同梦幻。几个年龄相仿的老人坐在排椅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着幸福的晚年。

饮水、道路、卫生、幼儿园设施到位,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比比皆是,“双美”评选活动以及各星级示范户张榜上墙,良好的乡风文明秩序得到建立与弘扬。

走进村庄,我们发现,这里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景色优美。站在山上,可望见“登东山而小鲁”的蒙山,望见镶嵌在群峰叠峦之中的云蒙湖,它鸥鸟翔集,大坝雄踞,以奋进新长征的豪迈,迎接四海宾朋,展示山乡新貌。

走进村庄你还会发现,这里是“崮乡”的一部分,蒙阴的一部分,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蒙阴,不仅有秦朝名将蒙恬,东汉天文学家刘洪,著有《春秋管窥》一书的明代南京监察御史、陕西布政司左参议李柰,还有一生著有九卷《抚宣奏议》的明代兵部尚书秦士文。

走进蒙阴,就能听到流传在当地的蒙山国、颛顼国、鲁国的传说。一条亘古至今潺流不息的金水河围绕着它静静流淌。

有河流的灌溉,有当地政府的引导,人们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金楸、板栗、香椿、蔬菜等经济类作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年四月,是采摘香椿芽的时候,前来求购的客户络绎不绝,供不应求。

同样,这里也有一个“香椿节”。彼时,桃花、李花,紫藤、梧桐,各种花树相继盛开,游人如织,那时候,你会看到一个绿波荡漾、花潮如海的蒙阴。

金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厚重,西依蒙山,东接云蒙湖,南距孟良崮16千米,紧临京沪高速和“205”国道,交通便捷,处于蒙山、云蒙湖、孟良崮三大旅游区发展的连接地带。境内曾出土大量商周文物,现存有公鼐故里、鲁王台遗址、玉皇庙等多处名胜古迹。有“五世进士、父子翰林”之称的公姓世家,现存“两代帝师”公鼐的故居遗址。

站在金水河边远眺,潋滟无际的云蒙湖映入眼帘。它潜云藏波,山水相依。沿湖而行,可见水落之后裸露出来的残碑断垣,还有散落在附近的各种古村遗址、摩崖造像。与其他景点相比,云蒙湖周围的人文景观更多了些历史的积淀。

蒙阴的春天是美丽的;蒙阴的人民无疑也是勇敢的。

层峦叠嶂,崇山峻岭的蒙阴,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山崮地貌群,一座座山崮拔地而起,刀削一样的悬崖陡直地立在四周,成为阻击敌人的绝好地形。八百里沂蒙大地,涌现过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沂蒙人民送儿郎奔赴战场的壮举。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沂蒙精神得到了延续,英雄的后代在这里前仆后继。他们既是沂蒙精神的继承者,又是沂蒙精神的践行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沂蒙人民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犟劲和拼劲。这其中就有工作在乡村第一线的新时代的党支部书记们。

在他们中间,不仅有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李涛,还有危难之时坚守岗位的垛庄镇红日村党支部书记朱纯勇;有对全村党员群众承诺“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不会让组织失望,既然群众相信我,我就不让村里老少爷们后悔选了我”的村书记孔祥莲……

2019年8月10—12日,受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蒙阴普降暴雨,阵风达到八九级,河流、水库、塘坝水位暴涨,洪水冲垮了桥梁、道路、院落、房屋,成片的农作物倒下了,百姓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关键时刻,全县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安抚转移群众,抢救人民财产。面对来势凶猛的台风降雨,他们身处险境却勇往直前。

垛庄镇红日村党支部书记朱纯勇,在11日凌晨1点左右带队巡查监视库容时发现洪水很快就要漫坝,坝下就是镇驻地的上万人口,他一边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险情,一边和其他同志分工巡查坝体。最终在上级派来的抢险队员协助下,会同坚守坝顶的村干部历经半个多小时,拆除障碍物,拓宽溢洪道,将险情及时排除,护住了一座城。

这座城,是沂蒙山区一颗闪亮的明珠;这座城,在洪水面前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千人同心,才能聚得万人之力。他们在重大考验面前坚守一线,尽心尽责,集中精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干部群众中最有分量的担当者,成为村民心中的主心骨、定心丸。

再繁华的地方也有穷乡僻壤,也会有经济窘困的时候。孔祥莲所在的社区就是一个村集体负债28万元的烂摊子。她自选上社区里的党支部书记开始,带领社区“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修路、架电、打井,上项目,改变环境,一步一个脚印,担当发家致富的领头人,开启了小山村的蝶变之路。被誉为泼辣大胆的“铿锵玫瑰”。

沂蒙山人是勤劳的、智慧的。在成年男子外出打工的潮流中,旧寨乡常坪村党支部书记王业勇却另辟蹊径,他坚守家乡,带头建起了蔬菜大棚,掀开塑料大棚的一角,棚内一片盎然新绿,在主人的耐心管理下,每棚蔬菜都生长良好,茁壮茂盛。

在广袤的沂蒙大地上,蒙阴不仅因崮而声名远播,还因最美乡村名扬全国。轻轻走近那座山,那片草地就在你的脚下,轻轻走向那些树,那些花儿就盛开在你的肩头。不光是春天的桃花,还有杏花、梨花、海棠花……仰头是花,低头也是花,粉红色的桃花是崮乡的底色。

正如《沂蒙山小调》里唱的,“沂蒙山上好风光”。不是吗?这里山上山下,一年四季,都有慕名而来的远方来客,他们春来赏花、夏来摘果、秋来品香。只要时间允许,就会来一次休闲放松的果乡游,为心灵解绑,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

当短暂的春天过去,夏季走来,崮乡的花还在大地上开放,它们是槐花、栗子花、山楂树花,它们像热情好客的沂蒙人一样,依然婆娑摇曳着美丽的舞姿,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

在这片散落着残砖断瓦以及先民生息的土地上,那些挺拔的山崮,它们不单是雄伟壮丽的风景,更像沂蒙山区挺起的脊梁,一种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猜你喜欢

蒙阴沂蒙晏子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沂蒙壮歌》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蒙阴蜜桃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新例析导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