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学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28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程清明王智全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程清明 王智全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机械类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实践性,适合通过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参与度并不高,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学情分析,主要原因为整体生源质量偏低、就业愿景和职业发展规划不同、现代学徒制对学生吸引力较小、缺乏就业竞争意识。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生源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就业竞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尊崇技能的社会氛围。
现代学徒制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工业发达国家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及国内学者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实证研究均表明其在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要求“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
1 问题的提出
机械类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就业市场求人倍率较高,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具有较好的就业机会,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参与度较低,为掌握学生的需求与动机,需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情况,从而采取策略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开展。
2 学情分析
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401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填写问卷383份,有效填写率95.5%。基于问卷调查和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2.1 对所学专业兴趣较低,学习困难
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仅占17.5%,比较感兴趣的为24.5%,46%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12%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比较消极、排斥甚至抵触。不少学生学习困难,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活动参与不积极,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作业完成率及完成质量不高,考试挂科较多。
2.2 愿意到机械制造类行业就业的比例低
对于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仅有36%的学生愿意从事机械类专业相关工作,其他学生选择各异,高达22%的学生选择“专升本”,其中不乏学习优秀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后再到普通高校学习,对职业教育而言是优质生源的流失。
2.3 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不够
大部分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不了解,即使在通过校企宣传的情况下仍然理解不到位,且易受小道消息影响,存在一些误解和担忧,如担心学不到技术或沦为廉价劳动力,认为迟早都要去企业就业,对现代学徒制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少学生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等。
2.4 缺乏吃苦耐劳意志品质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的大学生出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较早的接触了网络和电子产品,不少学生自律性不够,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自制力,沉迷游戏,贪图享乐,懒散拖沓,得过且过,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 主要原因
3.1 整体生源质量偏低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师资力量比较缺乏,报考这些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分数偏低,受经济下行影响和人们对技术工人收入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加班情况多、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等传统印象,机械类专业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该类专业列入“保底”选项,不少学生被调剂到该类专业,缺乏专业兴趣,对就业前景并不看好。
不同生源群体均存在学习困难问题。普高生源学生往往在专业课学习上比较吃力,中职生源学生往往在公共课(如高数、英语)学习上比较吃力。很多高职院校专业招生文理兼收,机械类专业属于理工类,但也招收了不少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学习理工类专业往往表现得“水土不服”。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目标,依赖心理严重,习惯于既有的学习、生活、社交模式,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求变意识。
3.2 就业愿景和职业发展规划不同
学生选择现代学徒制,也就基本确定了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但由于存在其他“选项”的吸引,许多学生不希望因参与现代学徒制而影响自己对其他“选项”的选择。一是选择“专升本”继续提升学历。以四川省为例,“专升本”比例逐步扩大,由5%扩大到15%,2022年将达到20%[1]。基于“专升本”比例扩大的政策性调整和学生对全日制学历提升的渴望,很多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准备“专升本”考试上。二是选择应征入伍。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保留入学资格、学费资助、升学优惠等,尤其是升学优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专升本”招生计划单列,在一定条件下免试入读普通本科等。三是选择其他行业。不少学生把顶岗实习当做任务、体验社会生活去完成,并不打算在机械类行业发展,仅仅想获得学历文凭,对现代学徒制自然也就没有需求。
3.3 现代学徒制对学生吸引力较小
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能为学徒提供强大的技术、资金力量支持的龙头企业,而中小型企业设备、经费不足,缺乏培训人员,也担心留不住人才,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训的积极性不高[2]。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往往联系距离学校较远的龙头企业,增加了校企合作成本,工学交替难以高频率开展,学生也觉得比较折腾,且校企合作机会较少,难以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崇尚技能学习与高质量就业的氛围。
校企对现代学徒制的宣讲方式比较单一,学生认可度不高,担心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大落差,表现出将信将疑的态度,认为参与现代学徒制比较忙、累、苦,不愿意过早的接触企业,简单的认为到企业实践主要是提前熟悉岗位,而不是学习。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信息比较闭塞,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重学历教育、轻技术教育,对现代学徒制的接纳落后于发达地区。
3.4 缺乏就业竞争意识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同样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在家多由老人照顾,而老人对孩子更多的是溺爱,往往使孩子养成自私、懒惰、自我中心等不良习惯,有比较强的依赖感,难以确立自我价值,缺乏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物质比较丰富的家庭,少有吃苦的经历,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感要小于发达地区,对就业而言,觉得是毕业之后考虑的事情,缺少通过现代学徒制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4 应对策略
4.1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生源质量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甚至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3],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师资建设,试点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桥梁,采取学分互认,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实现人尽其才。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明确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格,避免相同课程内容的重复教学,发挥中职学生的职业技术基础优势,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度。完善政策配套,针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出台升学优惠政策,如对完成现代学徒制考核及最低服务期限的学生可以保留参加统招“专升本”考试机会并扩大对这部分学生的录取比例,解决学习优秀的学生在现代学徒制和“专升本”之间二选一的矛盾问题。
4.2 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就业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积极向学生宣传机械类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优化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现代学徒制结合起来,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授权企业或行业协会发证,增强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吸引力。
4.3 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
采取多种形式、多方协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徒制的由来,通过技能学习与传递方式的不同了解手工劳动阶段的学徒制到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传统学徒制,再到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和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演变,掌握技能形成与传递的机制。[4]二是加强政策解读,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三是向学生介绍国内发达地区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及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发展先进经验,如德国有75%的中学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继续接受教育,每年通过现代学徒制培训出的技术工人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高于8%,[5]让学生了解现代学徒制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四是邀请企业技能大师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技能学习方法、企业(行业)用人需求及发展前景,通过现身讲解的方式消除学生对企业用工的误解。五是邀请通过现代学徒制班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分享自己在现代学徒班的学习和实习经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
4.4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就业竞争意识
在普通中小学阶段,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课,让学生从小培养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发展职业素质。在大学阶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开展职业定向,了解所学专业发展趋势和要求,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也要主动向学生宣讲企业职工成长规划,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以良好的发展空间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是提高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5 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尊崇技能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引导人们平等的看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宣传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通过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通过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协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薪资待遇、完善人才发展通道、强化劳动保障、改善工作环境等,实现企业发展、人才培养、就业促进等多方共赢的局面,积极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