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逻辑

2021-12-28陆璐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生产力市场经济

陆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蕴含的制度安排和生产效能极大地调动起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和物质保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尤为关键。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2];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的关键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夯实物质基石

国强民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状态,离开了生产力这一全部历史的基础,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都只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达成自然也无从谈起。因此,采取何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并开辟广阔前景,便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市场经济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至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又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在动力机制、价格与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契约机制等的交互作用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需要”作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是“生产的前提”[4]。市场经济恰是一方面正视人们的物质需求,承认个体独立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利益驱动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借助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模式唤起全社会的进取意识,引导企业及个人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自身行为的同时取得竞争胜利。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生存方式被不断超越,全新的生存格局得以构建,社会财富大量增殖,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任由市场自由运作,对其撒手不管;相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自身优势,因此不仅能够在自由平等的交换中肯定人的物质利益需求,还可以通过调节价值规律、强制竞争规律和制衡供求规律从而达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理论及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实证化、制度化的倾向,使得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内含的“国强、民富”等价值维度从一种抽象的存在成为现实的追求。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能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经受考验并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根本途径无外乎通过生产力的充分释放,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无论从经济层面抑或是政治层面而言,这都是个关乎国家及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就包含着“富强”的具体要求。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路线表,我国将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5]这显然是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中第一阶段的“富强”图景,而生产力无疑是其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历史及现实都已充分证明,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雄厚的物质财富基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把准前进脉搏,通过生产力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来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当前阶段尤其要注重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6],在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中真正解决经济运行动能不足、活力不强、激励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增长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法治基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涵盖着经济富裕的要求,也包括文明法治的要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政治稳定、国家安定、社会有序、人民安宁的重要保障。作为现代文明的两大基石,市场与法治本就具有内在契合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内含着平等、自由、公正、效率的应然性追求,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法律仅是行政权力的延伸,无法产生普遍适用的契约关系和平等精神,更难以孕育出以法治为标准的法理社会。而市场经济本身就蕴含着法治的要求。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交换活动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在等价交换中,双方彼此承认对方是商品的所有者,互以直接独立的人相对待,且交换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双方各自的内心意愿。正如黑格尔所说,“契约的本性就在于共同意志和特殊意志都获得表达”[7],商品交换关系恰是在这两种意志的体现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平等的契约观念。因此,马克思也把商品关系称之为“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8]。也正是基于法权关系的产生,市场经济才得以逐渐形成。可以说,“法治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9]。经济活动是否规范有序,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要达成由人治向法治的现代化转型,真正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成市场经济的充分社会化。唯此方能实现良法善治对经济活动各方的约束和规范,使得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协调发展成为可能。

当前我国改革已然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紧迫,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及发展的法治化水平,持续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等途径,使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程度持续提升,法治进程持续推进。但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础仍相对薄弱,如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法治建设与体制改革尚存在着不协调、不配套的状况等。伴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市场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日趋复杂,竞争持续激烈。面对愈加难以预期的市场行为及竞争结果,若缺乏保护守信主体、惩防违法行为的法治体系,就无法确保有序有效、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机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身处全新的时代和发展阶段,要深刻领会市场与法治的相互依存性和内在一致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构建起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在确保市场主体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将市场行为置于法律框架之内,从而增加经济活动的确定性,最大程度避免权力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推动全社会文明法治进程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主体意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实动力

作为主体性的发挥与确证,人所具有的超越性使其获得了独有的进化方式,因而成为能够突破自身及时空局限,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把回应民众关切、满足人民诉求、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这体现出人民利益至上的重要理念,也反映着广大群众的根本愿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动力。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曾为我国工业化基础的奠定发挥重要作用,但主体性的弱化和创造性的压抑,使得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与释放。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具备高度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身独立意志从事经济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极大强化了主体意识,进而助推个体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一,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这显然有助于确立起不同主体间的平等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平等关系更加获得了真实的历史内涵。每一个个体都被尊重与肯定,其生产积极性在主体性存在方式的构建中获得了被调动和激发的可能性。其二,劳动者作为生产实践的主体,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对资源配置的优化,让权力与责任、风险与利益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将市场主体的创造力释放出来,这即是进一步唤起人的理性觉醒,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机制,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对现有生存模式进行创造性建构,这恰是人之主体性的确证。人类因而具备了无限可能,不再是一种既定而被动的宿命式存在。

实际上,主体意识的弘扬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对人的真切关注,努力让每一个人的各方面合理需求皆得以满足,能够在更为广泛及深刻的意义上把个人力量同中国力量融为一体,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发挥主人翁的意识。这是走向个体全面发展的现实环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要途径。各类企业、各阶层人民得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释放能量、大显身手,把自身蕴藏的无穷伟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使现代化进程始终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没有广大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企业和个人,就不会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之,也正是有了成熟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保证了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具有了彰显其主体性的可能。恰如《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10],当单个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全体社会中一切人的发展便不是幻想;而社会作为所有人的集合体,其本身的前进与发展也必将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生产力市场经济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试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