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2021-12-28操晶晶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操晶晶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就业率,释放了就业压力,而且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充足的活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一直较低,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创业不能超过三年,成功率也仅仅为5%。因此,研究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最大程度地提升创业成功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社会支持的依赖度较高,并且其本质在于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博弈与合作。近年来,上述主体的合作性不断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尚处于待完善状态,支持主体企业、政府和学校承担着主要作用,家庭支持逐渐趋于弱化。我国大学生创业在融资、政策、教育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因为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处于缺失状态,整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较大局限性,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从精神、物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与潜能。因为当前的社会支持拓展性与探索维度不足,使得其不能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自身的价值同样无法得以实现。

2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践情况

2.1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北京大学明确提出“鼓励并且大力支持高校学生参与科技项目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我国很多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要求学生既能够在学校内参与相应创新创业学习,也能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来得到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2.2 强化过程指导

南开大学为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转变了传统知识传授方式,推广让学生们自行结成小组,自行去发现与了解,在融合学生们想法后,对创业方案完善与修改。之后由教师辅导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由国际科研平台投入资源来执行训练计划,形成了“1+1+1”的培养模式,提高了自主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天津大学利用科学创新体系实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专业的技术队伍,构建了相应的需求、平台、转化的链条形式的创业发展体系〔1〕。

2.3 强化经费保障

重视扶持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经费投入。在构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项目形式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如内蒙古大学,仅在2018年以内蒙古大学团委为主体的为本科生投入了自主研究经费达到了500万元左右,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3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欠缺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因为师资匮乏,使得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其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教师富有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当前,各个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放在青年教师身上,并且大多为思政专业教师。因为自身的创业经历有限,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够进行创业知识的教学,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自身的指导能力严重不足。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创业体验,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

此外,高校自身的管理机制同样存在缺陷。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因为各个高校的教学模式规范性不统一,使得体系化思维缺失,不仅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无法形成完整的、富有系统化的创新课堂。当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完整的纳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相匹配的指导方案与学科建设同样存在问题。可见,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自身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同样无法显现。缺乏充足的教学资源、学科支撑体系不完善已经阻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全面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

3.2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相应的创业扶持体系仍然处于需要健全与完善阶段,导致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当前虽然政府部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自身的支撑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但审批周期过长、申请流程繁琐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可依赖性和效率依然较差。在美国,创业大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信用卡申办工作,在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借贷,同时他们还享有创业失败险,当其创业失败后,保险公司会承担大部分费用,为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在我国,因为配套资源较少,使得扶持政策的执行往往同地方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执行力直接挂钩,不均衡问题愈发明显。除此之外,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优化自身扶持力度的关键,因为无法有效地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力量,使得资金缺口较大,相应的缺陷逐步产生。

3.3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部分减免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手段,但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支持力度较小,因为资金问题而放弃创业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自筹资金是当前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主要模式。除此之外,与普通高校相比,重点高校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仅仅能得到少量的经费。地方高校毕业生在申请费用支持的过程中的程序与条件极其苛刻,往往需要进行担保才能最终得到扶持资金。在扶持资金的分拨过程中,还需要层层审核把关,资金到位效率低,对于大学生实际创新创业工作的帮助较小。

4 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4.1 保障企业利益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切入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企业的支持能够发挥较强的推动作用,能够合理利用社会资本。盈利是企业的第一要义,只有真正做好引导工作,使其积极的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才能有效提升创新创业工作质量,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在引导过程中,需要以互惠互利和提升社会荣誉度为基础,不断形成好技术、好思路与好方案。由于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具有主导地位,因此,政府要不断健全与完善引入政策来全面提升企业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更多实惠,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来。高校要提供更多的企业入驻校园机会,让更多优质的企业家走进学校,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创业实践经验,为大学生们提供有效的实战经验。

4.2 政府主导作用的彰显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

政府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核心引导者角色。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核心引导者自身主导意识不强,使得适宜创新与创业的发展环境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支持创业政策,自身的制度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但是结合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大多以宏观调控为主,缺乏可行性的措施与方案,导致高校多以观望为主,无法有效地去执行。在此背景下,高校只能作秀式地进行政策响应,整体发展质量依然较差。政府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而且还要通过自身的创新来充分带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有效彰显我国政府的主导作用,需要从资金、政策和平台三方面入手,以期形成良好的支持体系。第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3〕。只有保证政策支持处于稳定且完善的状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健全与完善法律法规同样重要,为提升不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需要结合地方发展情况进行立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逐步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第二,强化资金投入。资金问题一直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整体的创新创业工作长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自身积极性无法有效发挥。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筹措基金来有效解决。此外,适当的对创业大学生进行贴息贷款和税收减免同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创业积极性,并为其带来实惠。第三,健全与优化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平台,优化管理机构组织框架是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关键,通过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与支持效果。

4.3 家庭情感支持是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起点,并且对他们的影响具有终生性质。大学生是否参与到创新创业工作、能否创新创业成功都会受到家庭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在国外,多数家庭都会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期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同样,在创业初期,家长会进行充分的帮扶与支持,通过解决资金问题来消除孩子们创业压力,使其可以大胆去创新、去发展。在我国的教育中,学而优则仕是家长们积极推行的重要教育举措,他们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较强,对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孩子们大学毕业之后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发展预期不符,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为有效走出困境,需要家长积极调整自身心态,在不断优化孩子们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资金、教育和社会关系的支持,使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放开手脚,勇敢的去创新与创业。

4.4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优化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作为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高度融合的综合能力,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较高。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更需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技能是核心教学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而且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优化个人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2〕。

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将理论课程同实践课程高度融合,以期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优化创业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目前,由于现有的课程体系同实际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不相符,教育创业实践缺失等问题存在,使得整体的创新创业质量较低。为此,优化课程体系,形成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4〕。

4.5 增加融资途径,健全政策制度

资金支持不能单纯的依靠政府部门,多渠道的融资同样至关重要〔5〕。在融资过程中,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基金会,并积极引进金融企业、银行和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以此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健全融资政策,适当降低创业门槛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早期资金规模不足的问题,最大程度保障资金到位率。

5 结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虽然当前其发展较为滞后,但是只要通过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协作,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与社会支持体系,全面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潜力,便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保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为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提升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