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

2021-12-28杨烁栎

林区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本质劳动价值

杨烁栎

(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0228)

近几年,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巨大推动力,倍受重视,于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是其地位作用提升的进一步表现,文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我国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最终目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对职业教育进行价值追求方面的审视,既为职业教育把控了发展的方向,也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进行契合,实现马克思人学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化。

一、职业教育重视对人类本质的完善

(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之基:人的类本质理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动物出于生物性本能地从自然界摄取供自己生存的物质资料,而人类能够在摄取自然界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利用,生产出更多自然界本身没有的新物质资料来满足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总而言之,动物是从本身生物基因带来的习性机械地顺应自然界,动物界存在着一些巧夺天工的“技艺”,但这些仅仅是它们的生物特性使然,而人类却能够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资料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致力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生产实践即劳动,人类以及人类的历史区别于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的根本在于人是处于现实的劳动实践中的人。职业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实践,职业教育致力于教授和开发受教育对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在进行劳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施教和受教双方主体的人的类本质属性不断展现和激发,逐步走向完善,这个过程是教授和学习、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技能的过程。

马克思同时也认为,劳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他曾谈到:“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2]这其中他给活动加了一个限定,即“自由自觉”,这就表明不是所有的生产实践活动都是劳动,当劳动的力量不是被人类这个主体自身所利用和控制,而是反过来奴役主体,这就是异化的劳动,例如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家迫使工人进行的生产劳动。如何判定劳动是否“自由自觉”,这就依赖于人脑的特有属性——意识,人脑有意识地和外界发生自觉的联系,意识和实践相统一之时,能动地反应世界之时,即达到了“自由自觉”,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性,动物的活动无法被称为实践劳动,就在于动物进行的是无意识的活动。职业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都是具有意识的人,意识决定了劳动是否“自由自觉”,也即意识的发展决定着人的类属性能否最大化地展示和体现,因此对于意识观念的培育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

(二)职业教育的价值出发——个体关怀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的一部分,和其他教育一同肩负着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任务,这是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3],职业教育需要重点培育人的职业技能以及提升道德素养。

1.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侧重不同,职业教育的设置就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就业需求而进行的教育培训,接受职业教育的群体一部分是自愿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某方面专长技能,绝大多数职校学生是由于没法跟上普通教育的进度而来职校接受教育,以期掌握专业技能,能够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方案》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着眼于理论指导下的劳动实践教育,诸如建设实训基地、开办技能大赛、举行职业技能考试和专技证书认定等,切实为职业技术的培育开拓途径。技能培育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侧重点,也是职校学生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本领、能够从事专业劳动,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最终走向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

2.职业教育关注道德修养的培育

我国提出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立德树人”,以德育教育来塑造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职业教育的对象多是跟不上普通教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基本理论不扎实,没法很好地指导生活实践,对社会生活的一些消极因素缺乏有效辨别,导致个别学生道德观念有所缺失,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道德修养的培育,引导和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中要求职业教育着眼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以职业要求和职业操守来规范人的行为,提升职业意识的同时培养人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由此深化了道德教育,用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获得人生的满足感,促使其向更高层次的追求而努力。

职业教育以人的类本质发展为首要的价值追求,是一种以培育和完善人的类本质这一价值取向的劳动实践,以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为主要目的,帮助人逐步走向自己类本质的实现。人的类本质的充分体现是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满足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一)职业教育的现实出发点——人的社会本质理论

在探讨了人的类本质和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就是说“人”是指一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现实而具体的人。职业教育最终要落在对人的发展上,人的发展要求兼顾由人产生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本质在于社会关系的生产。人的类本质决定人一定会劳动,而在劳动的过程中必然地会和自然界以及其他人产生联系,从而产生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意味着劳动将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随着劳动而变化,劳动的程度又受制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人的社会关系一直在不断生成和发展,由于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不同的社会形态都是某一时期特定的社会。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应当结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在继承和延续之前阶段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教育,根据当前时代所有社会关系的总要求开展职业教育。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然本性和社会特性的统一,人从出生获得生命起就具有了这样的双重属性,这种生命生产的过程蕴含着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不单单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体,所有人都处在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且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整体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为社会整体向上发展助力;同时,每一个人都是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拥有社会生存技能、满足社会整体发展要求的同时不能忽略人的个体需求,应当尤其注重通过个性特征来培养和塑造人,因为职业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不能仅仅实现整体社会的发展而忽略个人的需求,职业教育不能一味地模板化、统一化,应当注重个性化培养。

(二)职业教育的价值表现——社会关怀

人类社会是一个随时会发生变化的系统,职业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环,要根据新的社会形势调整教育的战略,在动态变化中牢牢把握住教育的根本,它以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和把握时代的机遇为契机来开展教育,其存在的根本是为了帮助人类追求美好生活。

1.职业教育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

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贫富差距较大,教育资源不均等,国家为此进行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治贫的前提是要扶智和治愚,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的,例如《方案》提出要在特困区建设职业学校,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群体开展职业教育,这些措施体现并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学理论,帮助贫困人群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增加其劳动能力和劳动竞争力,使其在就业市场中站得住脚,帮助其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来,使其与社会产生良性的关系,消除无法进行有效的劳动而陷入贫困的困境。每个贫困群体借助职业教育的帮助,进行自由自觉地劳动,不断地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2.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时代的机遇

职业教育也要结合时代的特性,充分利用时代的新生产物,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以时代的机遇为切入点,挖掘新的培养方向,使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到的技术不过时、不落伍,在社会上能够找到可以施展技艺的地方。《方案》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和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贴合,即时把新生的技术、工艺等纳入教学之中。示例如下: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久经不衰,特别是近几年地方特色美食出现速食包装产品,在当前网购便捷的时代,使得地方美食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走入千家万户,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开设螺狮粉学院致力于培养螺狮粉产业技术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职业教育以人的社会本质为出发点,其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关注当下时代的人和社会情况,力求通过教育使人类产生良性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变更和改善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人的一切劳动相关的活动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个人和社会在相互促进下共同螺旋式上升发展。

三、职业教育旨在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理论归旨: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本质是要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类本质是劳动,而人类开始劳动的背后动因是什么?区别于动物出于生存需要的各类活动,人类的劳动是来自于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前者是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后者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自由自觉地劳动在初期首先产生于人延续生命的需要,使人类能够在自然界生存下去,生存是人的社会本质得到实现的前提,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人类的劳动能力得到了提升,逐渐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其中蕴含着人类社会需要的变化,而这种需要的变化又带来了人类新的劳动,从产生需要到满足需要再到产生新的需要、新的劳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在需要的催促下,不断催生社会的更迭,而社会的这些变化追根溯源是从人类的需要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是人类的进步发展带来的,因此,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仍是回归到人类本身,是实现人类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首先,自由的发展是指根据每个个体不同的特点、天赋、兴趣和爱好等,自主选择属于个体自我的发展轨迹;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在尊重个体差异、个性的同时,也要兼顾人类各方面必要的属性能够得到普遍的发展,比如道德观念、体质体能等,自由而全面这对辩证统一的概念就要求人的发展既要遵循个性、也要遵循人类普遍、基本属性和特质的养成,要保持在一个标准范围之内,如果只注重自由的发展忽略全面的发展,就会走入发展缺陷的困境,反之重视全面发展而忽略自由的发展,则会使人的发展陷入单一化,只有统一的、样板型的人,缺乏个体特性、抹杀了人类的多样性。自由的发展扩充了全面的发展,个性成为一个“全面的人”的一部分,全面的发展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基础,在人的“基本指标”正常的基础上,自由才能够得以充分发展,这两种发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职业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落在实现人的发展上,人的发展是受人的需要影响的,而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呢?当人类产生需要之后,就会进行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是否达到满足人类需求的衡量标准是取决于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是否实现。因此,以下讨论职业教育如何促成人的价值实现、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价值回归——人类关怀

职业教育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在于引导人类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类个体的表层和单纯地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而是帮助人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又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部分所谈到的价值实现是以宏观的整体性的视角去解读《方案》中职业教育如何帮助人满足需求。

职业教育力求实现人类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方案》强调提高职业教育的标准、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能够契合经济社会的技能,使其收入步入中等行列;提出为职业教育开辟制度保障,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要求各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歧视,力求形成各行各业融洽的氛围。个人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方案》的指示兼顾了人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的需求,人在利用学得的技术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制度也保证了人的尊严,提升了精神满足度,在投身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人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人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全面自由的发展。

四、结语

《方案》中阐述的职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始终将“人”作为教学的终极尺度,其中的各项举措分别从受教育者个体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做出了指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帮助这部分受教育群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本质劳动价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童年的本质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