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真题引方向 命题立意辅教学
——以2021年全国乙卷第29题为例

2021-12-28新疆迟习军李芳芳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真题本题命题

新疆 迟习军 李芳芳

研究高考真题,探究命题立意,一直是高中教师关注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高考真题的命制具有权威性与严谨性,还在于其对课堂教学和备考辅导特有的引导性与方向性。那么,如何研究高考真题,探究命题立意,才能充分发挥高考真题对一轮复习的指导作用呢?本文以2021年全国乙卷第29 题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和具体做法。

一、紧抓题干材料,明确命题立意

例.(2021·全国乙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A)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本题设置的情境来自1934年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改进工作方法的一段话。本题的核心立意在于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考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本题的命题立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知识立意:本题对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具体来说,本题涉及的必备知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尤其是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史实。

能力立意:依据题干材料和选项设置,本题主要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做到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在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不仅要做到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更要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区别与联系。

素养立意:首先,材料开篇就明确毛泽东讲话的时间为193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因此考查的第一个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其次,材料进一步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改进工作方法做出的历史解释,因此考查的第二个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第三,面对国民政府屠杀革命群众及破坏统一战线的做法,中国共产党并未屈服,而是勇敢地承担起继续领导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因此考查的第三个核心素养为家国情怀。

通过以上对命题立意的解读,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挥历史学科的应用价值的能力,这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四翼”中关于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二、根据选项表述,落实知识考点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不但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完成领导、组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的任务,还强调要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就是要通过领导、组织改善群众的生活,发动群众参加到革命战争中来,故本题答案为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0年前后,毛泽东结合井冈山斗争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材料强调的是领导、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方法,并非革命道路,故B 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指的是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统一战线,但在1934年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方针政策是反蒋抗日,故C 项错误。1934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方针政策是反蒋的同时抗击日本的侵略。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才确定“动员各界群众进行抗战”,故D 项错误。

三、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解题方法

根据以上命题立意和考点分析,笔者认为有两种解题方法可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一是直选法,主要从题干材料出发。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所处历史阶段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材料又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强调的是要组织、动员群众参加到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之中,从而确定答案为A 项。

二是排除法,主要是从选项考点出发。B 项是在1930年前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在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 项;动员各界群众进行抗战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故排除D 项。

四、对接评价体系,创新复习模式

《评价体系》作为纲领性文件,是高考命题的指南,更是复习备考的指针。《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四层”为高考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一轮复习中如何落实“四层”要求呢?总体而言,教师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追求,以培养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为要旨,精准对接高考评价体系,创新复习模式。具体而言,一轮复习可分为核心价值引领、细化必备知识、情境化学科素养、测量关键能力四个环节。

1.核心价值引领

核心价值在“四层”的考查中处于首要位置,其他三个维度均受其引领。根据以上真题,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的时政热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复习中,教师应系统分析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确立了不符合国情的奋斗目标,致使工人运动遭受挫折;一年后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当时国内外的局势,制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从而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在此后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经历着各种重大考验,直到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纠正了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师通过以上知识的梳理分析,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还能强化价值引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

2.细化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在《评价体系》的“四层”中处于基础地位,所以,一轮复习不仅要细化必备知识,还要将其体系化、结构化。比如,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史时,可以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首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第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第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经过细致化、体系化的必备知识复习,学生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的,并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怎样改变和影响中国与世界的。

3.情境化学科素养

《评价体系》中的“四层”明确要求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都要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而想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情境是媒介和载体。现在的高考几乎是“无情境,不命题”,因此,一轮复习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史料,创设能体现核心价值的情境,据此来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才能让核心素养情境化、具象化。

4.测量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一轮复习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试题测量。因为每道试题就是一个情境,就是一个考查学生思维的载体。教师需要从“题海”中选出经典试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高考试题的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认真研究和解读高考真题,探究命题立意,对接《评价体系》,落实“一核、四层、四翼”,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只有在溯源式的追寻中提升与高考命题专家“对话”的效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和备考复习的效率,切实打通“教—学—考”之间的脉络,让高考与教学相得益彰,合力推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真题本题命题
玩转高考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