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态变迁背景下教师权威重塑研究
2021-12-28冷士良
张 书,冷士良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改革办公室,江苏 徐州 221140)
教师权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和个人因素而产生的、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1]。传统的教师权威坚固而稳定,随着“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知识的学习突破了传统的围墙和课堂,知识资源、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生态发生了重大变迁。面对挑战,教师权威大打折扣,如何重塑教师权威成为新时代教师的重大课题。
一、知识生态的时代表征
(一)知识的超载与爆炸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过程,各种信息和知识扑面而来。仅需一台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就可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以百度为例,百度知识垂类目前日均响应15.4 亿次搜索;百度百科已有超过1 600 万以上词条;百度文库拥有认证作者超过18万人,合作机构1.3 万个;百度经验已超过55 万个经验达人;百度学术已收录120 万家国内外学术站点,每年为用户提供30 亿次以上的服务[2]。大数据支持下的互联网为用户推送和提供所需知识,人们被大体量的知识包围和裹挟。
(二)知识的浅化与简化
书本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还往往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证明和事实依据,所以理论体系的深刻严谨和立意的博大崇高自不必说。但是,网络上海量知识的涌现使人们对知识本身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浅表化和碎片化的知识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比如,5 分钟带你阅读一本书,20 个法则带你玩转职场,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热点问题解读晦涩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浅化简化的知识慢慢成为大众需求,人们希望有人能把晦涩的书本知识、法律条文、远离生活的各种冷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
(三)专家的变迁与网络深知识
百度百科上对专家的解释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3]。如:物理学家、画家、建筑师等。伴随网络的兴起,人们对专家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变化。比如,传统意义上的育儿专家,可以是医生、护士、教师,现在可能是一个有几年带娃经验、善于总结与表达的公众号大V,她们把自家孩子的画像和接地气的案例展示出来,被众多宝妈们追捧,俨然一个云上育儿导师。而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儿童发展特点、育儿理念及育儿方法,则成为网络深知识,人们不用去读发展心理学,更愿意在别人的生动事例中找到共鸣,受到启发,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四)信息筛选与知识付费
知识产品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知识可以被定价、可以被交易,拥有知识的人就像是自己的版权、产权、专利等,别人如果想了解、想分享,就需要付费才能获得。知识付费,尤其是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付费产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比如医学领域,患者通过网上付费就可以跟医生在线交流,进行线上问诊。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关于理财、读书、法律等在线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知识产品成为人们获取可靠信息的一种方式,意味着读者跟内容供给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通过付费,读者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得到高质量、无水分的内容输入。
二、知识生态变迁对教师权威的冲击
(一)知识渠道的多元性导致教师权威旁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分解者、组织者和传播者,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处于知识权威、知识垄断者的位置。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大规模、开放式的知识资源变得唾手可得,知识获取渠道更加的多元和便捷。因此,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权威主体被逐渐弱化,“有问题请教老师”的现象变得不多见了,网络查询、自主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一切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不再是教师,而是知识本身,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唯一代言人。
(二)开放与共享的机制挤压教师权威
在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学习场景中,教师要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要不要互动、怎么互动等一系列动作都取决于教师。学生要做的就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跟随教师的步骤来开展学习活动,处于服从者、适应者的地位。因此,作为学习者群体对知识先知者的教师呈现出权威的尊崇。而在开放、共享的网络知识学习空间,学习者群体可以脱离教师的带领,借助移动终端,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即时获得丰富免费的学习资源,还能获取优质名校名师课程资源,学习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固化的教室、传统的课堂被打破,学习情境的界限变得模糊,制度化的教学模式受到限制,教师的知识权威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未来教育,到底还需不需要教师”的热烈讨论。
(三)数字化素养的缺乏弱化教师权威
随着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兴起,智慧教室和录播教室呈现普及化态势,教师可以通过桌椅的不同摆放位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互动信息技术,实现考勤、问答、随机提问、抢答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目前仍有很多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意识淡薄,智慧教室利用率较低,设施设备的功能价值未充分体现,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多媒体设备辅助阶段。而且,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参差不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老师用着多年未更新的PPT,授课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导致其课堂讲授的知识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自然会导致教师权威的弱化。
(四)传统课堂固有属性限制教师权威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获取知识的主场所,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科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自成体系,长期形成的课堂场景和教学范式基本固定。传统的教育教学具有三大属性:课堂知识更新慢、人才培养周期长、知识传播程式化,尤其在新兴学科方面存在劣势和弊端,在短平快的信息化时代和数字原住民的学习者群体面前略显逊色。
三、教师权威的重塑路径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4]3尤其在知识变革的今天,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更加显著。如何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教育和管理,更好地促进其自身成长与发展,是当今教师的永恒课题。
(一)提升自身智慧,重塑知识权威
1.构建独特的个人知识体系
如何让课堂上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不是昏昏欲睡,教师需要构建自身独特的个人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教师要在学科领域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将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活的创造力和洞察力”。依托自身的专业性用更接地气、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更趣味性的方式去讲授知识、传播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维护自身的专业权威。另一方面,面对知识的爆炸式涌现、更新、迭代,教师自身要学会知识甄别、知识管理和知识自我更新与发展。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去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运用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自主地生成和建构知识体系。
2.注重缄默知识的隐形作用
教师的显性知识在受到网络冲击的同时,缄默知识一直稳定存在。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所隐含的情感、机智、感染力,乃至教师的教态、风度、修养都属于缄默知识[5]。“学习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与倾向的变化”[6]49,随着时间的推移,显性知识的学习可能会遗忘,技能知识的学习可能会生疏,但是缄默知识对学习者的影响是内在、深远且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隐形优势,不断提高缄默知识水平,成为教师知识权威重塑的重要力量。
教师可从实验动物、观察指标和采取水样等三方面进行一定创新改进。实验动物可从金鱼拓展为水蚤,用水蚤代替金鱼有以下好处:成本更低;方便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接触过水蚤,对水蚤已经有一定了解;通过观察水蚤心率来了解水蚤活动情况,以量化数据代替表象观察更具有说服力。采取水样方面也可不仅限于附近河水和不同比例不同pH的氨水溶液,也可拓展为含有不同污染物(如杀虫剂、洗涤剂等)的水样,帮助学生更直接体会到水质污染对水生小动物的影响。
3.打造“知识网红”型教师
网红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社交媒体上能够持续制造有影响力的内容;二是在某个垂直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三是其生产的内容被受众所喜欢并能够持续涨粉[7]。如果一位教师能够按照网红的要素不断提升自己,能够生产优质的教学内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建树,自己的课程广受学生追捧,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知识网红或者网红教师。学校里的教师都从专业、课堂、学生三个维度去开展教育教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育领域会诞生无数个像网红教授薛兆丰、法律网红罗翔一样的网红教师典型,成为“互联网+教育”在教师个体上的新时代体现,引领学生成长。
(二)提升信息素养,重塑教学权威
1.以智慧教学为契机提高信息化素养
互联网思想家戴维·温伯格提出:“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8]73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良好机遇,需要教师们积极拥抱互联网,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与时代接轨,与学生同步。一方面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做到愿意用、乐于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到不仅会使用、且能用得好[9]。可见,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是重塑教师权威的前提和基础。
2.以大赛为载体打磨优质网络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教学内容则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在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都是依托学习内容开展。“学校里开设什么课程并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课是怎么开的,怎么教的。”[10]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以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大赛、微课大赛等平台为依托,以专业群、课程建设为逻辑,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基本单位,组建架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打造数以千计的教学设计、微课等,高质量教学内容是重塑教师权威的根本。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课堂革命
信息时代教师要重构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一方面,教师要打破对课堂的物理学认知,课堂不仅仅是学生置身其中的物理空间,而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命场域。所以说,课堂要突破传统教室的固有格局,应该是超时空的、立体的、充满活力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课堂仅仅是书本知识单向传授的观念,而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建构新知,启发学生探究未知的过程[11]。简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创生精彩生成、分享个人智慧、合作探究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开展课堂革命。革新的课堂教学是重塑教师权威的关键。
(三)发扬人格魅力,重塑感召权威
1.增强教学互动,达到情感共鸣
网络知识生态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但是最缺乏的就是情感和互动,这正是作为教师的优势,尤其表现在高层次认知、师生互动、应变反应、情感表达与捕捉能力等方面。一方面,教师能够敏锐地聆听学习者的心声,分辨他们在获取知识时声音、眼神、表情和神态的变化,并根据他们的反应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能够保持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性,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并能够积极从容应对突发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矛盾和困难,是教师区别于虚拟环境的独特魅力。
2.坚持以生为本,开展定制服务
网络学习资源一般是标准化的、非个人的,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适应学习者创造性和思想多样性的需求,而教师具备为学习者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的能力,而且能够做到以生为本,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日常管理的全天候,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基础为本。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所需要的专门知识的获得、学习热情的激发乃至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是刻板的网络学习无法提供的,只有作为实体的教师才能胜任,这也给教师权威带来了本能保护。
(四)优化乐业环境,支持权威重塑
面对教师权威受到冲击的现实问题,学校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社会环境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做到尊师重教。学校要制定教师素养提升系列培训规划,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将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产业教授、国家名师、专业权威进行广泛宣传,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适应和发展空间。良好的乐业环境,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唤醒教师的内在担当,激活教师个体的生命自觉,是教师重塑权威的辅助利器。
联合国教科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到,虽然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移动学习”和“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等挑战,但它们并不会消亡实体教育[1]。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是需要温度、温暖和热情的,需要人情关注,需要人性关爱,需要人文关怀。而网络世界是冷冰冰的,永远也无法像教师一样,有着丰沛的情感。无论知识生态如何变迁,网络技术如何发达,只是协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这个光荣、伟大、崇高的社会职业不会消失,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强大武器,教师权威将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