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法治教育五个“结合”

2021-12-28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小学冯军龙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结合法治学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小学冯军龙

一新时代学校法治教育的意义

1.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更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法治教育有利于公民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并且直接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进程。

2. 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需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最为有效。推进学校法治进程,引导教师依法从教,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必须加强法治教育。

3. 是全面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法治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下培养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会选择“拳脚相加、刀光剑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新形势下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党和国家着眼全局,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出台了许多有关法治教育的政策举措,对新形势下学校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上看,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成长的环境有所优化,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是向好发展的,但其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是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做得不实;二是法治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家庭轻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三是法治课程基础薄弱,法治教育目标不明确,组织形式单一,如只局限在召开主题班会、法治讲座、办手抄报、讲一些法律知识点上,形式不够新颖,没有创新;四是教师自身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法治素养急需得到提升;五是法治教育缺乏评价体系。新形势下,社会、家庭对学校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让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学校如果不依法办校、治校,教师不依法执教,那么学校就很难有所发展了。怎样走出一条学校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亟待我们探索研究。

三提升学校法治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学校法治教育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法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学校结合法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始终自觉将依法治国理念、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把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作为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二)学校法治教育要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学校法治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要通过“走、学、看、谈、评”,建设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肯干实干、专业性强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法治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走”就是要走出去,学习法治教育专业知识,聆听法治教育专家讲座,借鉴名校法治教育经验。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依托“中小学法治教师培训工程”,连续三年集中在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举办全区法治教师培训,笔者有幸参加了2018年5月第二期的全区法治教师培训,收获颇丰,并且通过这一培训增强了自身法治意识,提升了法治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学”就是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养法治思维。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重视教师法治教育培训,通过举办法治教师全员培训班和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组织在校教师专题学习等形式普及法治知识。“看”就是要借鉴本地区同类学校法治教育优秀经验,同时学习本校优秀班级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法治教育的做法与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谈”就是各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之间要相互探讨、分享法治教育有效经验,并结合学校“七五”普法规划,不定期举办校级法治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撰写学法普法用法心得体会。同时,法治副校长也应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开展法治讲座,分享学校法治管理典型案例,推进学校法治建设水平提高。“评”就是要在每学年评选表彰一批法治教育先进典型,通过先进代表,带动学校法治教育师资水平整体提升。

(三)学校法治教育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也倡导“法治”,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法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学校通过法治教育来维护、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是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保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学校围绕教育主管部门和自身重点工作,可以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班队会和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了以“民族大团结,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清风进校园,莲花朵朵开”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结合学校月考、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了解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清明节举行纪念烈士主题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英烈精神,并大力开展《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全体学生崇敬英雄、捍卫英雄;在每年9月底的“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中,向师生大力宣传有关国旗国徽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在网络安全宣传周向全体师生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和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在“12·4”国家宪法日举行宪法晨读活动,组织宪法知识竞赛,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综上所述,学校可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交通安全、消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法治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使其树立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以及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进而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

(四)学校法治教育要与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教师的舞台在课堂,法治教育也要聚焦课堂教育,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与各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将法治知识贯穿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始终,这是实现依法治校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得以实施的必要途径。

国家在学校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法治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从我们早期熟悉的“思想品德”课,发展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再到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名称的更改与内容的变化,充分说明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学校要做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和自主学习,要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来,扎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教授“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做遵纪守法好公民;又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时,向学生们讲授捡拾垃圾、种植花草树木等保护环境的行为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义务。法治不但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也融入了其他学科中,需要教师们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适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二)”这一章节中提到了“纳税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税率的知识,还要学习有关国家税法的相关知识,并且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中,教师除了要用天平或秤演示区分物体的重量,还要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的重要性,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在一年级《语文》课文《我上学了》中可以简单渗透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在《升国旗》一文教学过程中将我国《国旗法》的相关规定介绍给学生。

(五)学校法治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种途径的法治教育,拓宽法治教育的途径。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不只是教育系统的事情,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建立起完善协同的育人机制,构建起三位一体法治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

学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的方式,在教学中渗透法治内容,做到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合理、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比如开设法治文化宣传阵地、讲堂,通过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优良的家风、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自觉遵守并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对孩子沉迷网络、违反交通法规、做校园“小霸王”甚至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制止,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严慈相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正确引导,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关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充分发挥家庭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更容易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组织学生走进禁毒教育基地、禁毒长廊,通过图片、视频、实例让他们体会到毒品的危害,再结合我国《禁毒法》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参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基地,认真聆听法治教育讲解,了解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件件典型案例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在青少年模拟法庭中,通过角色扮演、法庭辩论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司法审判的流程,在庄重的法庭氛围中学习到相关法律知识。

四结语

总之,学校法治教育离不开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建立健全法治教育评价体系;围绕培养核心素养,弘扬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活动形式,把法治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各个方面,与学校其他教育内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真诚地希望每个人在法治教育的道路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一起奋力谱写学校法治教育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结合法治学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学校推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