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及发展对策

2021-12-28蔡沁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作物

蔡沁男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持续深入,中国全球化程度日益提升,不仅在国际上拥有着极高的话语权,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成员之一,而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需要承担起国际发展重视,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必须对农业生产加以重视。农业粮食产量的稳定关于到人类社会发展,为此,我国一直很重视气候发展问题,并制定一系列发展战略,确保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近些年我国气候变化的明显特征

从目前来看,气温升高已经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生态环境变化的同时,全球经济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以农业为第一生产业的我国来讲,更是影响巨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农业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保证社会稳定,人类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但农业在发生过程中受到作物品种、管理技术、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农业而言,气候即使提供物质能量,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限制农业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现如今,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已经成为全球以及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课题之一,更是我国农业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可以说,气候的稳定性加重了农业生产的变化幅度,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农业灾害。

2 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病虫害影响

病虫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导致农业减产的直接原因,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很多病虫、害虫都开始进化出一套独特的冬眠机制,存活时间逐渐增加,导致冬天不再是杀死病虫的有效的自然环境方法[1]。同时,病虫、害虫也开始跟跟随着人类生活习惯迁徙,很多北方的病虫被带到了南方,没有相应的天敌进行牵制,很快在某一地区泛滥成灾,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2]。

2.2 极端天气频发

相比于前几年,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全国天气呈现出南涝北旱的趋势。大范围降水不仅会造成山体泥石流暴发、山洪暴发,导致水库堤口决堤,使很多地区房屋倒塌、农田积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会使大量农作物死亡或生长缓慢。依据国家气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降水量持续下降,对植物生长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地区农民只能更换抗旱性较强的低产量农作物进行生产,造成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减少,难以达到农业振兴发展战略要求[3]。

2.3 对光资源的影响

在农业气候中,光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光资源通过热效应的方式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温度环境,对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光表现的光合效应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一般来讲,对光资源进行评估时,主要是通过光亮、光质等大方面进行描述。植物生长以来的光合作用,以光资源为动力,无论是光资源过多,还是过少,都会影响光合作用。以水稻为例,对于部分地区的作物而言,由于受到强光影响,因光合作用引发光抑制,若该地区某年赶上连雨天,必然会造成产量下降。

2.4 对种植区域和制度造成影响

对于种植区域而言,气候变化增加环境热量,温度较高,尤其是对于中纬度、高原地区来讲,这样的气候变化,对于喜低温生长的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一些喜温作物向北便宜,晚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造成很大的调整。不仅如此,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水资源消耗进一步增加,作物生长稳定的风险性增加。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明显,部分地区已经不能再种植水稻,而西北地区喜温植物的种植范围扩大。

2.5 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气候变暖的程度是影响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当气候变暖时,无论是降水格局,还是作物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反应都会明显增加。气候变暖可以引发季节变化、作物适宜种植区迁移等问题出现,这些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不仅如此,作物的生长期可能也会随之增加,目前看来,对于生长热量不足的地区是非常有益的。南方地区的作物产量会随着气候的变暖有所下降,温度升高程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

2.6 对农业管理和经济的影响

气候的变暖使得单位面积的用水量增加,这就会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近几年中,气温的升高引发了降水量下降的问题,也增加了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紧张程度。受到光呼吸生化机制差异的影响,先推测,在未来的某一时间里,气候变暖会导致杂草丛生的情况出现,而对于部分粮食作物而言,会因杂草丛生导致营养郊汲取不足,从而导致生长率下降的问题出现。

3 针对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消极影响策略

3.1 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

农业与环境是我们生产之根本,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若想降低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首先就必须结合我国农业实际发展战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早在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认识到气候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是结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与中国大部分地区发展情况制定的国策,各地区政府职能部门已经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发展战略继续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气候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3.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关注敏感产业

气候变暖问题是全球精力的一场浩劫,任何国际与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必须积极投入到环境改善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们美丽的家园环境,提升农业粮食产量。首先,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极端天气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国家必须大力投资新能源开发,通过电能、核能、风能、水势能代替传统的燃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坚持垃圾分类回收与资源利用,减少不必要生产与资源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够遏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让我国人民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节能减排工作之中。此外,对于一些污染环境和空气的工业企业要加大整治力度,对其生产过程细节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同时,地方企业要了解部分民企始终是以盈利为最终生产目的,单一的政策管理只会束缚企业快速发展,反而降低企业生产积极性,基于此,当地政府要制定补助、补偿政策或者是帮助企业去选购先进节能设备,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政策设定,促使企业能够积极接纳地方政府整改意见。而对于我国珠江三角区这种重工业产业区环保改革,地方政府必须请示中央领导,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免造成我国其他行业产品价格上升。

3.3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战略,使其具有前瞻性

对于以农业为首要生产力的我国而言,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确保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还要确保战略具有前瞻性。对此,应当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给予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上的足够支持,一定要加强建设,从而推动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对农业生产的生物技术要做到不断研发、创新,确保技术能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应对,对农业结构和经营体制进行优化,确保农业发展的经济战略能够响应“低碳、环保”的号召,做到农业发展与时俱进,以此保证农业的长久发展;对水稻、玉米、小麦等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对相关作物的调控技术、精准定量模拟等相关技术的研制加大力度,确保我国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力度充足,与此同时,还应当致力于及建设复合型、专业化的农业基地,以此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简单来讲,就是要在农业发展战略中,加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性来应对气候变化,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4 尊重地区差异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农业作物生长规律也是有存在明显不同。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发展战略符合实际,在气候变化明显的背景下,一定要尊重地域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农业发展战略进行针对性制定。具体而言,就是尊重不同地域中农作物品种、种植的特殊性,将地域按照传统地区、生态特点等进行区分,明确气候变化对地区的影响,根据区域类型的不同进行创新、对发展政策进行合理调控,制定不同的农业发展目标,以此保证生产决策的支撑体系足够完善。

4 结语

气候变化关乎的问题不只有农业方面的问题,地球作为人类生活的家园,是承载人类共同体的星球,若无休止的对环境进行破坏,可能无法对环境造成破坏,反而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着众多科学依据作为支持的。而农业减产也是证明了气候变化的破坏性,为此,各地区政府职能部门要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作物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流翔高钙作物叶片管理技术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