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与探讨
2021-12-28邹美汝孙子凤
邹 哲,邹美汝,孙子凤
(新化县农业农村局,湖南新化 417600)
0 引言
新化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县、全国渔业重点县,也是全省模式化稻田养鱼示范县、全省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工程基地县。全县有稻田3.53万hm2,其中宜鱼面积2多万hm2。2014年开始,我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现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常年养殖面积1万hm2,年产鲜鱼9 000 t以上,占全县水产养殖总量的30%,共发展专业合作社213家,扶持加工企业8家,实现年产值5 150万元,已成为我县精准扶贫和产业振兴重点产业。笔者就目前我县稻田养鱼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思路与对策。
1 新化种养优势
1.1 农民有传统
稻田生态种养在我县有着悠久历史。世界农业、水利双遗产地紫鹊界早在1 000多年就开始尝试在稻田里配套养鱼,进而催生出了一道当地名菜“水车冻鱼”。新化农民素有稻田养鱼传统,水利条件略好的地方,家家户户均有自觉放养习惯。梅山人民也有吃田鱼习俗,每逢过年过节,总是要熏晒一些田鱼干,用来馈赠亲友,也是游子们行囊里必带“家乡菜”。游家等地年夜饭上,红烧田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寓意年年有余。
1.2 县情有需要
“粮食丰收则农业稳”。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出台全省最优惠激励政策,双季稻配套补贴600元/667m2,农机具购置实行县级财政累加补贴。但新化属于半山半丘陵地区,平丘区机械化作业田收益在600~1 000元/667m2,大部分是丘陵山地,只能人工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发展稻田生态种养,可以解决农业生产、特别是种粮效益低这个根本问题,从源头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3 群众有需求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效益明显,产品品质有保障,深受广大农民和消费者欢迎。示范区平均产鲜田鱼40 kg/667m2以上,稻鱼总收益3 500元以上,高丘可达6 000元,比单种水稻增收1 500元/667m2以上,受灾年亦能保证增收500元以上。示范区基本不施用农药、化肥,完全不施用除草剂,稻、鱼产品品质明显提升,稻米比不养鱼的售价高10%~20%,田鱼比其它鱼高30%~50%,市场上还供不应求,稻田养鱼产业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2 组织推广模式
2.1 政府重视,高位推动
2015年,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将稻田养鱼确定为扶贫重点产业。我县将其纳入乡村振兴“五特”产业,出台了《关于新化县“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脱贫”重点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稻田养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要求整合资源与财政资金,宣传发动和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
2.2 多方联动,合力推进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信息,农业部门负责出台稻田养鱼规划,着力做好指导服务,先后编写《稻田养鱼高产新技术指南》等技术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户。扶贫、财政、移民、发改、水利等部门发挥自身职能,对示范村的水利、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工企业、合作社、示范户提供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使示范基地做好一个,巩固一个,并着力培育成省市级龙头企业。
2.3 政策促动,加大投入
为推进稻田养鱼产业开发,我县从资金、金融、帮扶等方面制订了扶持政策。近年来全县共整合农业、扶贫、移民等部门资金3 350万元,对参与贫困户给予1 800元/667m2、示范户1 000元/667m2的补贴。在科头、维山等核心示范基地免费发放鱼苗,免费供应水稻种子。采取“公司+合作社+示范户+贫困户”等方式,通过以奖代投、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参与模式化稻田养鱼项目建设。实行“银政企农”合作,金融部门积极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田间工程
鱼类有跳跃习性,需加高增宽田埂,宽0.5 m,高0.4~0.5 m,低洼田还应增高0.3 m。为鱼有比较安全躲避场所,需开沟挖凼。在大丘边角设鱼凼1~2个,面积占整田的8%,向下挖深0.6~0.8 m,向上筑埂0.3 m。在田中开挖“十”或“井”字型鱼沟,宽1.5~2.5 m,深0.5~0.6 m。建立好进排水口,制作拦鱼栅,扎牢嵌实,避免跑鱼。鱼凼上搭设棚架,用遮阴布覆盖,或让瓜藤爬满遮阴,夏秋避暑降温,冬春防寒加温,有利鱼类正常生长。
3.2 水稻栽培
选种高产优质抗倒伏品种,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腐熟农家肥和缓释肥。追肥宜量少次多,或分边错期施用。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全程需保持一定水层。晒田时宜轻晒短晒,沟凼内有足够的水,适投鱼饲料。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进行深耕灌水灭蛹,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消毒,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田中安装杀虫灯,放置性诱剂,诱杀水稻二化螟、卷叶螟、飞虱等。推广植保无人机和统防统治,指导选用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
3.3 水产养殖
新化主推单季稻养殖,以本地种鲤鱼为主。投放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插秧后10天,选规格整齐、健康的鱼苗,以3.3 cm左右为好,投入600~800尾/667m2,规格稍大的应少放,投放前对鱼凼和稻田用石灰消毒。投放时先3%食盐水溶液消毒,后将鱼苗袋在田水中摆放15 min调温,最后才放入凼中。捕获随市而定,一般于水稻收割前5~7天,快速放干田水,待大部分鱼集中于沟凼内,用网具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上市,较小的寄养凼内留作第二年的鱼种。
3.4 管理措施
冬闲田养鱼应选蓄水深、当阳避风、便于管理的田,重施基肥,及时追肥,适投喂菜饼、糠饼等精料。先年较大规格鱼种开春后可入凼,水稻圆杆后入大田饲养。早稻收割前,先将田水放干,把鱼引到鱼凼,等晚稻返青后再入大田饲养。同时加强气象服务,指导种养户及时调节稻田水位。白鹭等鸟类也为害较重,须采取防驱措施,安装成行驱鸟带于稻田上,间隔2~3 m,高度2 m。驱鸟灯用撑杆立于田间,1盏/667m2,高于驱鸟带。
4 示范推广成效
4.1 经济效益显著
2017—2019年全县共改造养鱼稻田366.67 hm2,推广生态种养0.22万hm2,示范区产鲜田鱼165万kg,产值达8 000万,稻鱼总产值1.3亿元以上。节肥、少药、省工可减少成本100元/667m2以上,增效10%左右,稻田亩均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效果。2014年新化被国家2011计划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遴选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种养典型在全省得到了推荐推广,多个县市领导专家来我县交流考察。
4.2 社会效益明显
稻田养鱼的发展,促进了我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共发展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213个,入社农民60 000多人,逐步建立起“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村12个,油溪桥村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光辉村2019年成功举办了“稻田捉鱼节”。培育了“东岭牌”“鸡叫岩”等知名田鱼品牌,曾多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产品质量稳定,销售渠道畅通,年加工量上500 t,年产值达3 000万元。
4.3 农业生态环保
示范区实施稻田种养集成技术,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比分散田分别减少了68%、24%,完全不使用除草剂,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4%、3%~5%(湖南农业大学试验数据),土壤肥力不断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达95%以上。进行环境整治,排除污染水源,改良土壤性状,改善农田环境。
4.4 产品优质高效
我县制定了《稻田综合种养工程技术标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等,并在示范区严格执行。定期开展病虫测报、农资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
5 发展对策
5.1 加大推广力度
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增加资金投入。各涉农部门要通力协作,从统筹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政策、种养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种养大户和种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惠,减少发展成本,解决后顾之忧,推动田鱼产业良性发展。未来3年力争发展生态种养66.67 hm2以上的村100个,面积0.67万hm2以上,将新化县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县。
5.2 建立种养标准
加强对稻田养鱼技术的研究与更新,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统一田间工程建设,统一水稻种子和鱼种供应,统一田间肥水管理措施,建立一整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打造具有新化特色的稻花鱼品牌。统一产品加工流程,整顿规范营销市场,建立农产品生产、旅游服务、经营管理等标准体系,确保稻鱼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有效引领稻田养鱼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