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践与探索

2021-12-28黎秩群黎远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化螟稻瘟病害虫

黎秩群,林 忠,黎远文

(苍梧县石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苍梧 543116)

0 引言

我国首次提出绿色防控的理念是2006年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形成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此外,绿色防控技术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结合笔者近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示范项目2020年苍梧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示范》项目实施与长期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实践,现就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目标思路

1.1 绿色防控技术的思路

坚持绿色防控技术就是在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改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式,重点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等,并且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对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的力度,减少或者禁止化学农药的使用,采取精确的高效施药的原则,将病虫害防治和我国农业的绿色防控相结合。

1.2 绿色防控目标

能够准确的预测和预报病虫害的发生,以免用药过度或者用药不科学。在保障水稻产量和安全的基础之上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将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威胁控制在5%以下。水稻的病虫害的爆发具有流行性、突发性的特点,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扩散和蔓延,很难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水稻的质量和安全,而且在防治的过程中禁止使用毒性高和防效低的农药品种,而是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的农药品种,保证了水稻的质量。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索

2.1 选择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有些地区因为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水稻生长的后期阶段容易受到暴雨和湿润天气的影响,容易出现许多病害,如水稻穗颈瘟病,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相关的研究显示,在引进个别的外地品种之后,水稻发生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概率明显增加,说明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生病虫害种类也不同。为此,应大力推广和种植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选择水稻品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水稻品种是否能够抵抗稻瘟病和灰飞虱的影响,可以建议繁种企业将未来的水稻品种的选育向着抗稻瘟病和灰飞虱方面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有些重要的水稻产区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繁育和推广了许多水稻品种,在预防稻瘟病和灰飞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农业防治手段有效的控制了病虫害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

2.2 生态控制

2.2.1 秋季翻地和春季灌溉来消灭害虫。在秋季采取翻地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的品质,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同时还可以消灭二化螟等害虫,破坏害虫的活动场所,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秋季翻地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推广秋季翻地,通过实践也表明,秋季翻地可以消灭二化螟越冬的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出现,也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此外,采取春季灌水也能够对而化螟蛹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不同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二化螟羽化高峰期来选择具体的春季灌溉时间,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

2.2.2 保护天敌,维护田间的生态多样性。通过物种多样性等方式能够控制水稻的病虫害,其是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控措施。水稻病虫的天敌种类比较多,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蜘蛛也能捕食害虫,瓢虫能够捕食幼虫。另外,有些病原微生物也会造成害虫的死亡。在过去人们大量使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造成水稻田内的病虫害的天敌数量减少。在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之后,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不会对病虫害的天敌造成过多的危害,还会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现阶段,水稻田间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和蜘蛛等。

2.2.3 加强田间的管理。科学的种植和施肥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大垄双行种植,能够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度,减少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能够控制水稻贪青,减少无效的分蘖数量,同时改善田间的小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2.2.4 可以开展水稻稻田养殖。通过发展水稻稻田养殖业能够有效的灭杀稻田里的害虫,也能够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大力推广了稻田养蟹产业,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同时起到了抑制病虫害的作用,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双赢。

2.3 生物防治

2.3.1 使用生物农药防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先后研制并推广了许多生物农药,包括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苦参碱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这些生物农药具有低度和低残留的特点,在控制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等病虫害方面意义重大,同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破坏,毒性残留低,是水稻病虫害的重要绿色防控技术。

2.3.2 人工释放赤眼蜂来控制害虫。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也能够预防害虫,人工释放的前锋可以达到灭卵治虫的目的,不同的水稻种植地区应该结合当地二化螟发生的特点适当的释放赤眼蜂,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一般情况下,可以释放两次到三次赤眼蜂,在控制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 物理防治

2.4.1 选择灯光诱杀害虫。有些害虫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以结合害虫的趋光性特点设置杀虫灯,能够诱杀二化螟、粘虫等多种害虫,具有防治范围广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同时环保和无毒,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

2.4.2 诱捕器诱杀害虫。利用诱捕器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如果在稻田内连续大面积的使用诱捕器能够起到灭杀稻田二化螟的作用,并且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5 科学安全用药

选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农药防治,但必须选择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型的农药,主要的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使用咪鲜胺浸泡种子,能够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第二,带药移栽。在水稻秧苗移栽的前3天,可以喷洒药物,能够有效的预防稻瘟病和稻飞虱等。第三,做好水稻穗期的保护工作,水稻穗期是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做好该时期的用药工作很关键,可以有效的预防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一些重点病虫害的防治。如重点防治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害虫,在虫害发生的高发期,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及其防治;针对穗颈瘟病,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或者使用多抗霉素和春雷霉素等农用抗生素;针对水稻象甲,在水稻移栽的2~3天可以对秧苗进行药剂处理,采取带药移栽的原则,防治效果显著。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

结合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科学地布设病虫害的监测点,通过培训和网络信息发布等方式来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监测的业务水平,及时为广大的种植户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预警预报信息,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意见,指导种植户科学的用药,减少病虫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预测和预报的不准确,防止种植户的盲目用药。

3.2 优化农药的使用结构

应该向种植户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替代原有的效果差和剂量大的农药品种,种植户大力推广生物类型的农药,替代原有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向农民推广低度和低残留农药的过程中还应该让农户科学的使用农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3.3 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建立绿色病虫害防控示范区能够让更多的种植户亲身感受到绿色病虫害防控的意义,教授种植户使用杀虫灯、诱捕器等防治技术,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示范区内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分析绿色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为之后的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3.4 推广精准施药技术

随着我国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应该积极推广自走式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采取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绿色防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和谐共生的条件没有改变。

为此,相关的科研部门应该不断研究更多的绿色防控技术,从整体上提高病虫害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二化螟稻瘟病害虫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