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评合一”视域下职业院校“适配课堂”范式的重建
2021-12-28丁卫东
丁卫东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由此可知,“适合的教育”是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从教学实施的层面看,“适合的教育”就是“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近年来,为开展“适合的教育”,我校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为引领,健全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创新地提出了“做学教评合一”教学理念,并以此全力构建“适配课堂”教学范式。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做学教评合一”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这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构成。近十几年来,职业教育的许多学者根据教、学以及职业院校技能实操的内在哲学关系,在“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
从“教学做”三字位置的调整可以看出,“做学教合一”最先关注的是“做”,这正好体现了职业教育重视技能教学的特点——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教”来解决,而更应该通过“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专注技能训练,加快技能获得,从而达成学生博学精技的目标。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这一教学思想。2018年始,我校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规律、课堂治理的逻辑思路和本校课堂建设的实际状态,启动了课堂评价机制的改革。自此,我校“做学教评合一”的课堂教学理念得以初步形成。
“做学教评合一”理念指导下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做”,课堂活动以完成典型任务、工作项目为目标,重视仿真实训和企业实践,努力做到“工学交替”;“教”的环节倡导“双师”导学,引入企业师傅实施工作场景化教学,加强现代产品工艺和标准的融入;而“评”的环节倡导多元评价,保障“做、学、教”环节的顺利实施。这样,努力去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适配课堂”
适配理论(Fit Theory)来源于种群生态学模型和情境理论。在生物学中,适配理论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生物材料产生的微观环境对于原微观环境的适应性,二是生物材料的机械性能对于原组织的适应性,三是生物材料的降解性能对于新组织形成的适应性。
“适配”理论被引用到管理领域始于二十世纪。“适配”意指协调一致或互相搭配。目前,国际上关于适配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研究人与环境的适配,研究者认为个人的需求、能力、价值观等因素与岗位供给、需求和组织等环境因素之间具有适配关系;二是研究组织与环境的适配,研究者认为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生存状态;三是研究组织与战略的适配,研究者认为某个组织通过确保其战略和组织之间的契合而成功实现其预定目标。
用“适配”理论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就是希望引入企业管理的“适配”理念构建“适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协调各种教学要素与手段,从而产生教学管理的优势张力,进而实现教学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改变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偏重理论传授和技能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人的发展规律适配;二是改变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状,倡导工学一体,与职业体验适配;三是改变教师主宰、课堂机械刻板的现状,倡导自主参与,与课堂生态适配。
二、“做学教评合一”理念下中职“适配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注重工学结合
基于“做学教评合一”理念的课堂教学内容应立足生产和生活实际,将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整合到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专业实践情景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练习技能。
以通用技术学科选择性必修课“智能家居应用设计”模块教学为例,教师应围绕工程识图、测绘、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将房屋结构基础、工程制图、建筑工艺、施工管理等多门课程知识整合成“家庭安全防范与智能监控技术”一个项目任务,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安防项目样本,要求学生为这个项目设计一个配套的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要完成这一项目任务,学生要了解家庭安全防范概况,理解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原理,掌握家庭报警系统、出入口安防系统和家庭智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其中涉及的知识涵括了多门课程。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性任务就可以实现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二)创设职场情境
“做学教评合一”理念引领下的“适配课堂”,强调学生职场情境的创设,以此优化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或项目创设课堂的职场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个性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机会在专业实践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如学习前的企业参观、翻转课堂的实施,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现场放到企业车间、实习实训室或放到农田里。如劳动教育“汽车换备胎”一课,我们组织学生到学校“车医生体验工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体验换胎的“顶车、卸胎、上胎、紧固”等关键步骤;再如秋学期开学初教学“动手栽种”一课时,将学生组织到学校“三分田劳动基地”进行种红薯实践,让学生学会“起垄、打坑、施底肥、扦插、浇水”等基本过程。
(三)优化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学诊断改革的重要方面。基于“做学教评合一”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不可或缺。“评”是为了让教师认识“教”的不足,让学生认识“做”的差距,激发学生“学”的动力,促进教师“教”的水平提升。在课堂评价方面,我们倡导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以评导教,以评促学促做。
三、“做学教评合一”理念下“适配课堂”的范式构建
我校“做学教评合一”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适配”课堂有如下基本范式。
(一)翻转预学
教师在授课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将教学内容提前分解为若干关键知识点或基本的能力点,借助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让学生先“学”、先“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前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并进行简单的能力练习。如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制茶工艺”一课,教师在课前可以选择一段《红茶与绿茶》的微视频发布到学习平台上,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分别介绍红茶与绿茶不同的风味特点。学生自然要弄清红茶与绿茶同样是茶,为什么制作方法却不一样?这样就为课堂教学介绍茶叶制作工艺奠定了基础。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据此研究学情,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二)设问导学
“翻转预学”为学生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概念,认识到要“做”什么、“学”什么。课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系列问题或设计任务模块,组织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任务,既为后续的“做”提供理论支撑,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以劳动教育课程中“爱劳动”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设计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教室,教室干净吗?(引导学生发现教室干净整洁,进而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心情舒畅)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引导学生赞扬值日生认真负责,不怕脏累,爱劳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班会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想到“当好值日生”)之后,继续设计怎样当好值日生、为什么要当好值日生等问题,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解决不了的问题相机点拨,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通过自主求知而获得成功的乐趣。同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达标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补充练习。
(三)合作练学
教师根据本课教学中学生需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设计项目或任务情境,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分析、训练,教师适时给予引导,把握各小组的讨论节奏、讨论方向、实训质量。这一环节是学生分组“学”“练”“评”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对专业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通过“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形成专业技能。
以劳动教育课程中“叠衣服”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方法指导和动作示范后,要求学生根据示范分别进行叠上衣和叠裤子的训练。教师要结合小组学习过程与实训结果,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同样,教师要根据达标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补充练习。
(四)评价悟学
评价维度应丰富、多元,包括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操能力的形成情况,还包括学生各阶段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时间观念、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课堂纪律、创新思维等方面。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对一些重要内容的专业教学或创新知识的教学,可邀请行业专家评教评学。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发展变化,发挥评价的价值引领、持续激励功能。
仍以劳动教育课程中“叠衣服”教学为例,学生进行叠上衣和叠裤子的训练时,学习小组内要做好分工,选出监督员、指导员、计时员、评分员,全组成员分角色轮换进行“做、学、评”的训练,这个过程教师也可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
(五)仿真固学
根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情景案例,完成相应的技能实践。如劳动教育课程中“服装的款式设计和简单缝制”一课教学,让学生跟老师学着完成围裙制作的“画线、裁剪、拷边、车缝、熨烫”工序;“茶叶制作”一课教学,让学生用树叶代替青茶进行杀青、炒制,学生模拟工作情境,体验基本的工作流程。教师在“仿真固学”过程中,通过“评学”引导学生将这种模拟仿真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与实际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将“学”“做”与“用”紧密结合,在工作情境中练就职场能力和职场素养。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可以延伸到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进行技能模仿和训练,达到熟练化。
“做”“学”“教”“评”这几个要素在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实现“合”。“教”是为了引导“做”与“学”,“评”是为了促进“做”“学”“教”。只有“做”“学”“教”“评”共同产生作用,各教学要素才能“合一”——即“适配”。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关于“适配课堂”的五“学”并非是一个时间轴上次第展开的教学过程,而是几种教学的操作方式。在教学中,这几个“学”可多次使用,可选用,也可改变行为顺序。
四、“做学教评合一”理念下“适配课堂”的实施效果
(一)创设新的课堂文化
在“适配课堂”里,学生以做导教,以做固学;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精心组织自主互助学习,将思考时间、表达机会、体验过程、认知反思还给学生,教师变权威为平等,变中心为服务,变主讲为引领。教师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习惯、思维能力、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从而达成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促进课程的场景整合
“适配课堂”致力于让“职场”走进了“教场”,“教场”融入“职场”,实现了“双场”合一。学生走进课堂就有进入工厂的感觉,企业的场景兼企业的文化使学生提前感受未来工作情境的气息,从而使学生想学、能学。这种模式使企业文化逐渐渗入“做学教”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勤于动脑、乐于实践的良好职业习惯。“做学教评合一”的理念为“双场合一”“学职共赢”成为可能。
(三)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做学教评合一”的主体是学生,“适配课堂”紧紧围绕学生,以学生习得知识和练就技能的水平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适配课堂”里,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关注每一位学生,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势导引,教会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训练,最终让学生自己会学、会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得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深度得到了巩固,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加明显。